APP下载

分析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效果

2018-01-15李文峰杨轲邓兴臣许荻谢永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型呼吸衰竭

李文峰 杨轲 邓兴臣 许荻 谢永光

【摘要】 目的 探析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 以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早期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 各34例。早期治疗组接受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 延迟治疗组接受无创呼吸机延迟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住院时间及病情好转情况、气管插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h, 早期治疗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优于延迟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45±3.25)d, 短于延迟治疗组的(16.87±3.2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气管插管率分别为55.88%、2.94%, 均优于延迟治疗组的29.41%、20.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可改善患者的血压、血氧和心率等临床指标,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气管插管率,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救措施, 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延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Ⅰ型呼吸衰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0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early treatment and delayed treatmen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on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type Ⅰ respiratory failure LI Wen-feng, YANG Ke, DENG Xing-chen, et al. Guangdong Maoming Dianba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Maoming 525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treatment and delayed treatmen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on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type Ⅰ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type Ⅰ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into early treatment group and delayed treatment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arly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treatmen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and the delayed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layed treatmen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various vital signs,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ndition improvement,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situ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rious vital signs (heart rate, respiratory rate,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0.05). After 3 h of treatment, early treatment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vital signs (heart rate, respiratory rate,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than delayed treatment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Early treatment group had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as (11.45±3.25) d than (16.87±3.26) d in delayed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Early treatment group had better condition improvement rate an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rate respectively as 55.88% and 2.94% than 29.41% and 20.59% in delayed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arly treatmen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provides more significant treatment effec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type Ⅰ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can improve clinical indicators of blood pressure, oxygen and heart rate,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and low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rate.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first aid measure, and contains the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endprint

【Key words】 Early treatmen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Delayed treatment;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Type Ⅰ respiratory failure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多数患者合并呼吸衰竭, 出现肺水肿、低氧血症,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 易危及生命。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面罩给氧等方法治疗, 但常规治疗方法只能暂时控制病情, 却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1-3]。本次研究將68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为患者的临床抢救和治疗提供有效方法,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以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早期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 各34例。早期治疗组中男17例, 女17例;年龄30~68岁, 平均年龄(50.32±6.78)岁。延迟治疗组中男18例, 女16例;年龄32~68岁, 平均年龄(50.78±6.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 开展治疗前由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早期治疗组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进行改变体位、强心、利尿、镇静、鼻导管、扩血管、面罩吸氧等常规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吸氧。将呼吸机频率设置为18次/min, 氧浓度为40%, 潮气量设置为8~10 ml/kg, 呼气末正压通气为3~8 cm H2O(1 cm H2O=0.098 kPa)[4, 5]。

1. 2. 2 延迟治疗组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延迟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实施改变体位、强心、利尿、镇静、鼻导管、扩血管、面罩吸氧等常规治疗, 若患者在常规治疗2 h后临床症状仍未缓解或体征未消失, 则使用无创呼吸机对患者进行辅助通气治疗。

治疗过程中,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和记录, 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恢复至平稳状态, 则可撤去无创呼吸机。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h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比较。统计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及气管插管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h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h, 早期治疗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优于延迟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早期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45±

3.25)d, 短于延迟治疗组的(16.87±3.2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 P<0.05)。

2. 2 两组患者病情好转及气管插管情况比较 早期治疗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气管插管率分别为55.88%、2.94%, 均优于延迟治疗组的29.41%、20.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多数患者均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 若不能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最终致使患者死亡[6]。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与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异常存在密切联系, 短期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排血量急剧下降, 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 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发绀、两肺底可听到水泡音, 患者病情危急, 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死亡[7, 8]。Ⅰ型呼吸衰竭是肺泡通气不足造成的, 若为单一通气不足造成的呼吸衰竭治疗较为容易, 但若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类型疾病, 则会加重病情。

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上, 往往采用常规的改变体位、强心、利尿、镇静、鼻导管、扩血管、面罩吸氧等治疗方案, 虽然常规治疗可在短期内暂时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 但长期效果并不显著, 多数患者在常规治疗后仍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甚至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9, 10]。随着医疗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发展,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上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无创呼吸机可提高患者对机械辅助通气的耐受性, 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且在临床操作上, 无创呼吸机的操作简单, 治疗效果更好[11]。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时间上来看, 大量研究和临床案例证实, 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上, 早期治疗的效果更佳[12]。虽然接受早期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胃肠胀气、低血压等现象, 但症状轻, 基本无需特殊处理, 结束通气后基本可以缓解, 使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可迅速纠正患者的氧血症, 改善心功能, 提高抢救成功率[13, 1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h, 早期治疗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优于延迟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45±3.25)d, 短于延迟治疗组患者的(16.87±3.26)d,endprin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气管插管率分别为55.88%、2.94%, 均优于延迟治疗组的29.41%、20.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报道中获得的研究结果相似[15],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 可改善患者的肺啰音和意识, 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 尽可能不选择气管插管, 避免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身体恢复造成负面影响, 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 采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 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上, 相对于无创呼吸机延迟治疗, 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可改善患者的血压、血氧和心率等临床指标, 提高治疗有效率, 降低气管插管率, 是临床上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救措施, 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振香. 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及延迟治疗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4):81-82.

[2] 卓振权, 闫红, 范海鹏, 等.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机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8):1551-1553.

[3] 王文虎, 李文平. 早期应用无创通气对比延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36):12-14.

[4] 陈礼刚, 李勇, 张艳霞. 急性左心衰伴Ⅱ型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不同应用时机的效果评价.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7):

1022-1023.

[5] 申前進, 阳文新, 吴飞, 等. 早期无创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东南国防医药, 2017, 19(1):34-36.

[6] 苏睿. 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24):54-55.

[7] 刘斌. 早期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高龄尿毒症患者合并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观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 16(5):366-367.

[8] 吕永刚, 关志伟. 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8):1503-1504.

[9] 党宗彦, 徐凌云, 刘小健, 等.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和延迟治疗的对比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5):69-71.

[10] 谷永江. 无创呼吸机早期及延迟治疗在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卫生产业, 2013(24):42-43.

[11] 李彬. 早期或延迟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慢性病学杂志, 2014(3):213-215.

[12] 曲杨.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早期与延迟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 2017, 36(14):74-76.

[13] 周宏伟, 曾红, 陆建芳, 等. 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内科, 2012, 7(4):347-348.

[14] 郁昊达, 华智强, 奚建媛. 早期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急性重症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应用. 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20):93.

[15] 晋照明. 用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早期治疗的效果探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5):84-85.

[收稿日期:2017-09-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急性左心衰竭型呼吸衰竭
NIPPV对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脏负荷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应用有创呼吸机中无创正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研究
硝普钠抢救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院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观察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自制简易呼吸锻炼装置在不能配合无创通气的Ⅱ型呼吸衰竭COPD患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观察
紧急床旁血液滤过在尿毒症患者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