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15汪少华
【摘 要】鉴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念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高度一致,认知语言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既有可能,又十分必要。我们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做到:解读词句背后的理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词汇的隐喻机制,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剖析新词的认知机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系统分析篇章中的概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思辨性认知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中英概念系统对比,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中学英语教学;认知理据;隐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1-0020-02
【作者简介】汪少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国际交流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教育学会理事。
一、认知语言学产生的哲学背景
了解认知语言学的渊源是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前提。认知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第二代认知科学与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基本观点截然相反。第一代认知科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客观主义认知(objective cognition)为哲学基础,其主要观点为:意义是符号运算的结果;意义被视为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符号与外部世界对应,通过与外界事物的对应而获得意义。第二代认知科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体验主义(experientialism)为哲学基础,认为心智的本质来自身体经验;认知是无意识的;思维具有隐喻性。(汪少华,2017)可见,认知语言学与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强调语言与认知密不可分。
二、认知语言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能性
认知语言学不是一种语言学流派,而是一种研究语言的方法和视角。认知语言学是集大成者,汲取了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认知语言学主要包括认知语法(如构式语法、语法识解、注意凸显等)和认知语义(如范畴化、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框架语义、意象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式、概念整合等)两大部分。
虽然国内外二语习得或者外语教学方法研究成果颇丰,但是正如Andrea Tyler(2008)指出,确定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关键是对语言本质与结构的认识,即语言观的问题。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如识解、概念隐喻、范畴化都体现了基于使用的语言本质。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意象图式、原型和多义性等都从不同侧面证明了语言意义的构建与人类认知体验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依据对“什么是语言”“如何学习语言”“主体在认知中的地位如何”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现代外语教学法分为四类: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Richards & Rodgers,2014)。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法主张,语言是认知发展的工具;学习是在个体、工具和活动的互动中发生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整体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与社会、文化、心理、交际、功能相互作用发生的。由此可见,认知语言学的理念与社会建构学习观高度一致。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语言学习中的范畴、概念隐喻、意象图式等,对促进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认知语言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目前中学外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耗时低效、知识零碎、死记硬背、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语义是语言结构的基础,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研究语言的语义结构,探究其背后的认知机制,才能做到在英语教学中有理有据。相对于以往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语言理据和更为具体的语义阐释。比如,在教词汇furniture,chair,rocker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基本范畴词汇chair的讲授,其他范畴层次的词汇,如上义词furniture和下义词rocker应相对置后。这样的教授方法更加符合记忆特点和学习规律。又如,在讲解一词多义时,强调多义词各个义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基本义项为原型组成语义网络,因为基本义项比引申义项更能帮助学习者猜测不熟悉的多义词的比喻含义,并且有助于进入长时记忆。总之,我们需要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转化为学习者可理解的通俗易懂的学科知识,形成学科知识网络,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这也是英语教学的关键!
四、认知语言学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建议
我认为,为了更好地在中學英语教学中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理念,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六点:
1.解读词句背后的理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讲解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而且还要讲解其背后的认知理据,可使原本枯燥的讲解变得兴味盎然、生动活泼。
2.关注词汇的隐喻机制,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继Chomsky提出“语言能力”和Hymes提出“交际能力”之后,Danesi(1993)又提出“隐喻能力”的概念。善用隐喻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3.剖析新词的认知机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新词层出不穷。英语新词的构成一般涉及由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概念整合等认知机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新词的认知机制,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例如,新词cyberturf就是整合了赛马场和计算机网络两个心理空间(汪少华,2009)。
4.系统分析篇章中的概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阅读课我们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分析单词和句子,更要分析篇章中关键词表达的核心概念,惟如此才能高屋建瓴、自上而下理解篇章的主题思想,做到“见树也见林”。
5.养成思辨性认知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同一概念,英语中会用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教学过程中需要辨析词义的感情色彩,分清词义的褒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汪少华,2005)
6.进行中英概念系统对比,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通过对比中英文中有关某一话题的概念系统,我们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从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最终达成英语教学的多维目标。
【参考文献】
[1]DANESI M.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A]. In J.E. Alatis (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992.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3.
[2]RICHARD J C, RODGERS T 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3r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3]TYLER A.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A]. In Robinson, P. & N.C. Ellis (eds).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New York/London: Routledge, 2008.
[4]汪少华,樊欣.概念隐喻、概念整合与语篇连贯[J].外语研究,2009(04).
[5]汪少华.话语中的隐喻认知过程与阅读教学[J].外语教学,2005(02).
[6]汪少华,梁婧玉.基于语料库的当代美国政治语篇的架构隐喻模式分析——以布什与奥巴马的演讲为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