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创新课程建设和实施
2018-01-15陈士川严李宏
陈士川 严李宏
[摘要]针对软件行业技术更新和用人单位岗位能力变化,提出了专业创新课程建设的思路,阐述了创新课程实施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终身职业能力素养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创新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2-0005-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0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而达到此目的,必须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并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教育教学重点转移到技能和创新教育上来。
一、软件行业技术变化和人才需求分析
软件信息服务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际贸易结构优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战略作用。
为适应软件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专业教学人员走访了无锡NITT服务外包学校、江苏微软技术中心、江苏远望神州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等企业和院校,确立了软件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基础上,确定了行为领域和学习领域,据此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软件专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一)软件编码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功能模块,编写C/S应用程序,编写B/S应用程序,搭建企业平台。
行为领域:熟悉相应开发语言,操作相应开发工具,能够按照项目书要求完成既定目标的程序代码编程,调试程序和排错能力,单元测试。
学习领域:数据库系统设计与项目应用,C#程序设计,ASP.NET应用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Java高级编程技术,JSP程序设计,Web高级编程技术,基于SSH框架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移动应用项目实战。
(二)软件测试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测试计划,系统集成测试,系统功能测试,系统单元测试,编写测试报告。
行为领域:执行测试用例,使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搭建测试环境,理解系统流程功能。
学习领域:软件测试,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三)软件服务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软件安装部署,编写软件维护计划,编写软件维护报告,编写软件推广计划,软件使用用户培训,软件使用,数据维护。
行为领域:沟通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基本能力,数据库管理维护,计算机相关设备的操作,进行技术推广。
学习领域: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行业规范。
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职业面向有:ASP.NET软件开发工程师、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移动客户端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产品支持与维护等相关岗位。
二、创新课程建设开发
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日益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除了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还应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沟通交流等综合能力,为此必须进行专业创新课程开发和建设。
(一)基于系统化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围绕软件项目开发过程所需岗位的实际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纳为行为领域、学习领域,系统构建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专业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服务三个岗位群展开。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原则,将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融入项目开发实现的各个阶段,设计成最小学习素材,以微课视频、项目学习素材、练习题库等形式存放到专业教学资源平台,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创新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二)新技术发展和应用课程开发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融合国内软件行业、企业专家意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开设了《移动应用开发》、《虚拟现实开发与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以此拓展学生视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终身职业能力素养课程开发
职业技能和素养培养可以解决学生的目前生存问题,满足当前就业需求,但学生后续发展更取决于学习创新能力和职业理想。在工业4.0的新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既要教会零碎化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适应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具有项目组长潜力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开设了《职业素养礼仪》、《就业创新指导》等课程,利用师生工作室开展创新项目研究、技能竞赛、社团交流等活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如:软件技术专业开展了虚拟机器人竞赛、机器人研发、3d打印等。
三、校企合作开展创新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创新旨在提升教与学的品质,即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式互动性、教学过程游戏性。针对当前高职学生个性强、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距大的特点,需要有一个学习平台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借鉴新加坡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经验,在创新课程开发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為课程开发委员会成员,以实现灵活设置课程,实现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
(一)企业参与课程资源建设
为保证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符合企业产业发展和企业人才的需要,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依照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企业规范,校企互动联合构建专业教学课程资源库。
与微软技术中心、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博创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办学。遵循共享共建原则,优化课程教学资源。以超星公司的泛雅教学平台为依托,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单元教学方案、授课计划安排、教学视频、教材、题库、项目库和素材等资源。以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指导思想,集精品课程与慕课建设、教学成果展示、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评估于一体。以“平台+资源+服务”为基本研发理念,整合超星资源库、互联网资源、学校资源与个人资源,支持师生互动,辅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老师教学效率、优化学校教学管理,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
(二)师生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
学生在线听课、在线测试、提交作业、上传下载资源,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学习问题。教师能够通过平台共享资源,在线备课、在线上课,研讨教学方式,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
四、创新课程实施
传统的知识讲授方式已经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探究式、实践式和合作式学习方式,通过系统化的项目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并在项目阶段任务中让学生使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借助教学平台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实践
借助超星泛雅平台,以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技术,展现老师、学生科研项目作品,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能借助电脑、移动通讯设备方便地获取讲稿、教案、教材、微课视频、题库、项目库、素材等资源,进行课后预习和复习。
遵循“绿色教学”的理念,在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每堂課抛出项目相关的主题研究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查找资料,提出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针对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讲解相关理论和知识,以此引导学生知道所以然,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老师转变角色,成为组织者、引导教学活动开展,在学生分析讨论形成方案后组织分享讨论成果,交流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引导继续完成项目的思路。这种课堂教学方式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项目训练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同时有益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综合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二)以项目为载体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务必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此时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创造、创业中学习,形成“引发兴趣意一激发创意形成设计一制造产品”的学习循环过程。
通过专业老师指导的专业团队项目训练,使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加强,提高了学生问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人文、科学素养相统一,得到“真、善、美”的启迪。
(三)立足创新课程创建创新型第二课堂
高职院校专业社团要突出“技能+创新”特色,即专业社团建设要与专业创新课程紧密结合,把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作为社团的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的兴趣。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一定期举办校企合作杯技能竞赛,二长期组建竞赛团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等。通过技能竞赛来激励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提升第二课堂的专业技能水平,反辅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
(四)以创新课程为依托,提高学生“三意识、三能力”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系以坚持以创新课程为依托,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建立了一课一二课一专业社团一竞赛团队的选拔梯队。比如,计算机科学系以技能竞赛为能力培养突破口,组建了机器人研发工作室、爱思科技、起点网络工作室等专业社团,并在各类大赛中荣获了较多的荣誉。2016年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三等奖,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三等奖;2014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硅谷创业大赛优秀奖,第十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五届江苏省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无锡市大学生创业能力大赛中“完美科技”创业团队项目荣获特等奖。
(五)课程实施考核评价
鼓励学生围绕所学专业进行创业,明确了创新课程学分认定及减免办法,建立了多级考核评价机制。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分阶段通过观察、书面答辩、技能测试、平时测验等方式进行考核,及时理解教学质量,调整教学实践方式和内容。
期末阶段,使用笔试,项目综合答辩、学生项目小组和组长自评等形式考核学生参与项目分析设计、团队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工程师进行项目综合实训和职业素养培训,除了完成专业实训项目外,重点考察学生在实训实习期间行为、纪律、工作态度和钻研精神,团队协作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激励制度,将竞赛获奖、完成企业工程项目、获得技能证书纳入学分管理,有效地激励学生创新热情。
五、结语
专业创新课程建设需要及时收集分析梳理行业企业信息,紧跟产业技术发展变化,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模拟项目化工作场所,让学生在生产工作环境中学习,以掌握操作技能。引入企业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工程师任兼职教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考核机制,确立“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实践”的创新创业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