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1-15杨金尤

江西教育C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分制导师制本科生

杨金尤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当前许多高校积极探究的一种教育制度,从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出发,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结合高校成功案例,简述了本科生导师制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质疑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科生导师制体系,探讨了导师制的实施方案,为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学分制 通识教育 人才培养

学分制作为我国高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于182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诞生。上世纪中期,我国也曾在少数高校推行过学分制,因效果不佳,致使在我国高校的推广计划搁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外学术交流日益密切,学分制在我国重新被许多高校所重视,并相继推行,同时结合中国特色的教育环境辅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学分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有部分高校实施过,但仍处在起步和探索的阶段,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学分制条件下推行本科导师制存在的一些质疑和必要性,并结合一些地方性高校,以南昌H高校为例,进一步探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研究缘起

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制定中存在的质疑点:本科生导师制是否真正吸收了西方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的精髓?是否结合本土教育现状制定因地制宜的本科生导师制?二是本科生导师制体系在实践中的问题,如学生是否每周都能见到导师,导师是否给予学生充分指导;导师职责是否落实到位,还是只做做表面工作;学生是否真的有机会接触科研活动,有怎样的收获?

(二)研究对象

调研对象为南昌H高校在校本科生。目的在于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开启学生“创新之眼”和培养“批判思维素养”的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也帮助导师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學生管理能力。

(三)研究方法

在搜集研究有关文献基础上,结合本校因素,编制了学生和导师两个版本的调研问卷,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制了不同的问题。其中,设计编写了《关于本科生学分制改革和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问卷》调查表。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分制问题,第二部分为本科生导师制问题,第三部分为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议、期待,共 26 个选择题项。

(四)研究方法说明

调查共发放问卷 4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328 份,有效率为 82%。其中男生问卷为 218份,女生问卷为 110 份,大一新生为 98 份,大二学生为 90 份,大三学生为 86份,大四学生为 54份,所有问卷数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期望,本研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图表可知,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角色期待的均值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情感,学术能力提升平台,完善知识体系平台,师生互动平台;期待均值从3.80 到4.21的变化,表明大部分学生已意识到本科生导师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关键性。“心理情感”的均值得分最高,是因为中小学教育模式与大学教育模式不接轨,社会不正之风的错误引导下,本科生进入大学后,人生定位不明确,学习缺乏目标、动力不足,生活状态低迷。他们不愿与人交际,孤立自己,自卑与自负同在,患得患失等心理情感问题。学术能力提升平台均值得分处于第二位,说明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肯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基本科研素质。完善知识体系排在第三位,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本科生导师制对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合理选择课程,科学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以致用,事半功倍,不会有学所无用的错误认识。师生互动平台排在最后,更好反映了本科生导师制作用的多面性。实行导师制后,导师不仅能完全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学生管理能力。

二、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体系的构建

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拟从以下几方面构建适合H校本科生导师制体系,做到制度的先进性与规律性,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切实把体系制度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使师生达到思想共识;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培养出德智体全面的综合型素质人才。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改革开放思想文化的转变,受西方教育思想影响,大学开设的课程更多偏向于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后人去学习、继承、发扬,并运用在生活工作中去指导创新发明。

(二)营造思想共识和文化环境的土壤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有利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培育和完善,但对于中国来说,本科生导师制属于“舶来品”,要想把本科生导师制用于中国的大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营造一种属于我们中国文化的环境土壤。学校需根据校史校情,不仅要在全校达成本科生导师制的共识,而且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体系框架;同时要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潮营造出来,不能舍弃先人留下的文化瑰宝,盲从去照搬外国的制度形式,需探索出适合中国文化土壤的有思想共识的本科生导师制,真正发挥导师制的作用,而不是形式主义。

(三)学分制与本科生导师制相辅相承

虽然学分制能弥补现代教育的一些弊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师生教育观念的陈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在选课过程中,学生缺乏老师指导,选课内容不但有限,而且显得盲目。同时学分制考核形式单一、呆板、滞后,缺乏相应的制度配合等。本科生导师制的采用,是对学分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四)结合学校特色教育资源endprint

H高校具有海军国防生教育特色,这是难得的平台,国防生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其他学院学习和借鉴,每学年的军训拉练,培养新生的吃苦耐劳、思想积极性等特点,把军人的精神深植到H校师生的精魂里,让他们在以后各自的人生舞台上敢于坦然面对和迎接挑战,把自身的优点打造得更加闪亮。

(五)突破思维定势

利用留学生教育平台,把本科生导师制与留学生教育联系在一起。在学校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开展留学生和本科生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另外本科生导师小组中可以邀请一位留学生参加作为特别成员。与此同时,学校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讲百家大讲堂,学生与大师们零距离地接触,触觉最前沿的科研动态。通过充分利用留学生教育百家讲坛平台,师生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汲取他国的思想文化精髓,还开阔了自己的学术眼界和增加对世界的认知度。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践行者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辩证观点,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反之,理论又指导实践。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和总结,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前人的不断探索和验证,获取更多的是书上的知识,并没有实践经验。为了改变这种“纸上谈兵”的现状,本科生导师制应发挥作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帮助学生得到更多实践的机会,加强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回归课堂时找到更多的创新源泉和灵感。

三、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的模式

H高校曾对2006、2007级全日制本科生实行过导师制,取得成效不佳。为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H高校已于2015年制定了全新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随着近几年学校师资力量的增强、科研实力的大幅提升,配合学分制改革顺利实施,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日趋成熟。根据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参照其他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提出在我校本科专业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定、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定,由学校牵头组织,校、院、系多层面多方位落实制定,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学校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小组,顶层设计本科生导师制改革方向、目标,制定统一、科学和切合实际的政策文件。各学院成立院系两级导师制管理机构——学院导师工作组和系导师工作组。学院导师工作组主要负责制定导师制实施办法细则,定期就导师的工作考核情况,评估等进行研究。系导师工作组主要负责导师的选聘、培训及监督工作,并定期召开导师会议,组织开展经验心得交流,不断提高指导水平。

(二)积极引导师生思想认识

首先让师生正确认识本科生导师制,在主观意识上得到重视。各学院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短期培训、登报刊、广播、看录像、看电视等方法,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讨论,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导师进行培训和心得交流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本科生导师制的精髓。实行导师制也应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使学生认识到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全面成长的重要性,从而由被动变为主动与导师多多联系起来,加强思想上的认识,并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筹划个人发展规划。

(三)学习中华文化经典

新生在进入学校后,第一学年对新生进行通识教育,开设少量专业相关的基础课,让学生自由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地理、文学、政治等一些非专业的社科类课程,必须修满达到一定学分,通过开设课堂课程和网络教育课程,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多方面的培养,这方面可以借鉴贵州大学的经验。贵州大学实行的本科生通识教育,取到了较好效果,让学生在知识体系、人文情怀方面都有所涉猎,提高综合素质教育。

(四)结合学校的国防生军训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历史,也同样有自己的优势专业,这可能就是该校的特色专业。H高校具有海军国防生教育特色,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H高校现阶段对大一新生的管理,就是軍事教官管理学生。军事教官在大二年级中,通过层层挑选、考核,选拔一些能吃苦、纪律严明、思想素质高、愿意参加学校管理的学生作为军事教官。首先在当年暑假,学校组织对全体军事教官进行军事、教学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结业考试,通过者学校正式聘任其为军事教官。

(五)导师的选聘

选择导师的原则是自愿申请,鼓励参加,作为教学考察指标内容。由于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本科生导师数量的要求,选择优秀的研究生扩充到导师队伍中,以此来满足本科生导师队伍中教师所需数量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聘请从高校离退休的教师或高工,身体好、责任心强、水平高,愿意发挥余热的老教授,聘请校外杰出的校友、一些科研机构的人员担任兼职导师或顾问,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被聘用的导师需有较强的责任心、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在10以内。每位在职导师配备至少一位研究生作为导师助理的原则。

(六)本科生导师的配备

第一步,针对大一的新生。这个阶段主要是军事教官和班主任发挥管理作用。新生入学后,教导员、班主任侧重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方面进行重点辅导,让其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到大一下学期实行导师制,这一阶段研究生占居导师比重较大,给在校的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辅导高年级的学生。第二步,针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定位和方向选择与自身学习研究等相关的导师,作为下阶段的学习指导,这一阶段,导师在明确目标后,要有针对性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机会,因材施教。同时导师就有关毕业论文、考研、就业、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指导。比如多让他们参加与一些自己所负责的课题或项目,多与他们做一些学术上的沟通与交流,使得他们对于专业理论的掌握更加深入,为今后读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导师工作的考核评价endprint

导师制必须明确导师责任和权利,建立考核制度,奖优罚劣,使师生严格按照规范制度工作,并在本崗位上发挥出最优的工作业绩。工作责任制应对导师、学生分别制定责任内容,对师生做到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定期考核,奖惩明确到位,以激发师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使其导师制在一定条件下发挥出最大效能。对于导师工作业绩突出的,学校将在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和岗位聘任优先考虑;对于在本科生导师制中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影响其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和岗位聘任等方面。

(八)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大部分是理论知识,然而在他们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前则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就慢慢地有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制度,能帮助学生更好锻炼自己,提高自身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锻炼的平台,也节约了一部分成本,同时为企业培养了后备人才,校企合作,实现了双赢的局面。学生在企业中还实行导师制,企业技术人员就会帮助学生学习技术,很快了解企业的技术流程和企业文化,把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校企合作,建立长久实习平台,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结束语

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学分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有利于深化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结合H高校以往的导师制实施过程的工作经验,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和解决,为H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添砖加瓦。今后,学校应继续深入推动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并采取切实措施,做到“奖惩结合,主动调控。前瞻思考,切实可行。边调边看,逐步完善”,解决制约导师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使本科生导师制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蒋丹.陈静.许晓平等.完全学分制下导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15(37):106-108.

[2]张晶华.学分制的历史轨迹探析及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34-36.

[3]杜智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6):50-53.

[4]魏志荣.本科生导师制:历史、现状与未来[J].山东高等教育,2015(10):62-67.(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分制导师制本科生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