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血管舒张功能及内皮tPA、NO储备释放的影响
2018-01-15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累及心、脑、血管、肾、周围神经等器官组织,可引起多种并发症[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脑血管并发症,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降糖、抗凝、神经保护、对症治疗等为主,存在较高复发风险[2]。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方面具有独特疗效,目前针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探讨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血管舒张功能及血管内皮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3],经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人;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经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的病人;消渴病与缺血性中风诊断参考《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5]以及《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6];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经医院伦理协会通过,病人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疾病:1型糖尿病;出血性梗死与脑出血;1个月内严重感染者;相关药物过敏史或禁忌史。
将纳入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红组(n=30)与常规组(n=30)。丹红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岁~76岁(60.24岁±15.75岁);并发脑梗死病程4 h~69 h(36.46 h±12.43 h);糖尿病病史4年~17年(10.04年±6.84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分~33分(24.58分±8.13分)。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岁~75岁(58.49岁±16.41岁);并发脑梗死病程4 h~66 h(35.23 h±30.75 h);糖尿病病史3年~15年(9.11年±5.84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分~34分(25.27分±8.82分)。两组性别、年龄、并发脑梗死病程、糖尿病病史、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饮食指导、血糖调节、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神经保护剂、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生产,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30 mL加注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为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NIHSS评分减少46%~9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证候积分减少<18%。
1.3.2 凝血功能指标 采用血凝仪(天津美德太平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TS4000型)测定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
1.3.3 血管舒张功能 血管舒张功能计算评估方法参考相关文献,采用超声诊断仪(荷兰Philip公司生产,型号IU22)扫描肱动脉,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距离,计算肱动脉内径,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采用反应性充血诱导法测定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病人在测定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后,将血压计袖带置于肘下,充气加压至250 mmHg,5 min后迅速放气增加血流量,60 s后测定放气减压后肱动脉内径,内皮依赖性舒张=(放气减压后肱动脉内径-基础肱动脉内径)/基础肱动脉内径×100%。采用硝酸甘油测定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病人休息15 min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国药准字H22021894,长春益肾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0.5 mg,5 min后测定含药后肱动脉内径,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含药后肱动脉内径-基础肱动脉内径)基础肱动脉内径×100%。
1.3.4 血管内皮指标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静脉闭塞试验测定治疗前后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一氧化氮(NO)储备释放。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丹红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PT、APTT、FIB、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T、APTT、FIB、D-D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治疗后PT、APTT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FIB、D-D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组别n时间PT(s)APTT(s)FIB(g/L)D⁃D(mg/L)丹红组30治疗前10.22±1.2928.45±3.233.82±1.360.91±0.55治疗后 14.28±1.711)2) 35.19±2.741)2) 2.85±0.751)2) 0.45±0.281)2)常规组30治疗前10.14±1.0527.67±2.843.96±1.210.98±0.47治疗后12.37±2.351)31.36±3.491)3.11±0.921)0.76±0.42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血管舒张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基础肱动脉内径、内皮依赖性舒张、内皮非依赖性舒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基础肱动脉内径、内皮依赖性舒张、内皮非依赖性舒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治疗前后基础肱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内皮非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丹红组治疗后基础肱动脉内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内皮非依赖性舒张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3。
组别n时间基础肱动脉内径(cm)内皮依赖性舒张(%)内皮非依赖性舒张(%)丹红组30治疗前3.94±0.778.82±3.6911.34±6.38治疗后3.86±0.69 10.97±2.521)2) 13.47±6.191)2)常规组30治疗前4.02±0.528.64±3.7311.17±6.05治疗后3.92±0.619.31±3.3412.23±5.74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两组血管内皮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ET-1、内皮tPA、NO储备释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T-1、内皮tPA、NO储备释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治疗后ET-1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内皮tPA、NO储备释放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4。
组别n时间ET⁃1(ng/L)内皮tPA(%)NO储备释放(%)丹红组30治疗前73.26±8.24106.65±28.366.47±2.49治疗后 46.29±8.941)2) 174.46±36.791)2) 9.65±2.721)2)常规组30治疗前74.31±9.26 103.82±30.856.25±3.14治疗后58.72±6.331)138.06±29.541)8.22±2.86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脑血管并发症,具有较高致残率与致死率,对病人生命与健康造成严重威胁[8]。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属中医消渴病中风范畴,病人消渴病日久,损伤脾胃津液,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内阻,血行不畅,神机不利,引发中风。瘀血阻滞是消渴病中风关键病机,因此在治疗中应注重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丹红注射液是丹参、红花根据科学配方提取而成的复方制剂,丹参味苦,微寒,无毒,入心、肝经,可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活血散瘀、通心包络。丹参含有丹参酮、丹参内酯、丹参酸等成分,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局部组织微循环的血液灌流,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9]。红花味辛,性温,无毒,入心、肝经,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红花含有红花甙、新红花甙、红花黄色素、黄酮醇类化合物等成分,可以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善微循环障碍,缓解组织缺血缺氧[10]。
糖尿病病人长期处于糖脂代谢紊乱,凝血因子活性增加,血液黏滞度上升,血流滞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诱发脑梗死[1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凝血机制障碍在凝血功能指标上呈现为APTT、PT时间缩短,FIB含量提高。D-D是特异性纤溶过程标志物,D-D水平上升提示纤溶亢进,机体处于高凝血状态,易于血栓形成。本研究显示,在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APTT、PT延长,FIB、D-D水平显著降低,提示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溶解,防止脑梗死范围扩大。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微循环障碍,丹红注射液可以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速,降低FIB与D-D水平[1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糖尿病重要病理特征,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早期表现,在脑梗死等血管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13]。长时间糖脂代谢紊乱造成血管形态结构改善,加速动脉内皮细胞凋亡,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减弱,血小板易附着血管壁形成血栓。内皮tPA是纤溶系统关键物质,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贮存,并不断释放进入血液,对纤维蛋白有高度亲和力,内皮tPA降低提示纤溶活性降低。NO是一种活性氮介质,参与脑血管张力调节,对脑血管及神经细胞有重要作用。NO储备释放减少提示血管舒张收缩能力下降,血液有形成分易于附着形成血栓。ET-1是内源性血管收缩物质,与脑水肿发生存在密切联系。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损伤,促进ET-1分泌,造成血管产生强烈持久收缩,加剧缺血缺氧组织损伤。本研究显示,丹红组治疗后ET-1降低,内皮tPA、NO储备释放提高,内皮舒张功能改善,表明丹红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与NO储备释放,抑制ET-1释放,改善血管舒张功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受损内皮细胞,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血管舒张功能,减轻血管病变,促进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1] 张艳荣,刘晓民. DPP-Ⅳ/CD26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2):348-350.
[2] 孙焕颖,沈宗姬.血清超敏CRP及尿酸与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5,27(10):1500-1503.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5] 吕仁和,张洁荣,高彦彬.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3,8(3):54-56.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949.
[7] 朱晨,吴波.高压氧联合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2):212-214.
[8] 刘超,郑桃林,戴忠友,等.血清CYS-C、Hcy、MMP-9水平与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3):28-30.
[9] 张丽,李金英,张素英,等.丹参注射液灌注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6):38-39.
[10] 杨晓媛,任玉芳.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3):421-424.
[11] 张颖,王蕾,衣晶,等.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J].西部医学,2016,28(6):790-793.
[12] 武彦杰.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4):445-446.
[13] 胡丽叶,陈红军,宋光耀,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表达及罗格列酮干预效果[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