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区域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税源结构研究

2018-01-15姚公安王培霞

税务与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税源税收收入第二产业

姚公安,王培霞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近些年,我国各地的税收收入都保持了连年的高速增长。但这是建立在经济粗放增长基础上的,如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1]建立在这样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的税收收入注定不能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税收来源于经济活动,关于税收和经济关系的学术文献[2]较为丰富,其中,有关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等议题多有讨论[3-15],关于税源结构也有一些认识[16-18],个别文献还讨论了我国契税的税源结构[19]。但什么样的税源结构才能保障区域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已有的文献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尝试在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科学发展”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就什么样的税源结构才能保障区域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进行理论探讨,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分析当前其税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理论分析

税源是支付税收的“财源”,也就是税收课征的经济源泉。而税源结构指的是税收收入的来源分布。从产业结构看,税源分为第一产业税源、第二产业税源和第三产业税源。从经济性质看,税源又可以分为公有经济税源、股份经济税源、外资经济税源、民营经济税源等。

1.经济结构决定税源结构。经济结构通过税基(课税基础)决定税源结构。经济结构变化了,税基分布和税基大小就会随之改变;在税制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税基分布和税基大小的变化必然导致税源结构发生变化。因为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下,纳税人适用的税种的范围发生变化了,税种变化导致税率也会随之变化。有些时候,企业的规模发生了变化,其适用的税种并没有改变,但适用的税率却变化了。经济结构对税源结构的作用是全方位的,经济结构的任何变化都会对税源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2.税源结构影响经济结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税收改变了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的税源结构造就了不同的相对价格,形成了不同的生产要素价格体系;在不同的价格体系的指引下,资源配置的结果就不同,而资源配置不同,经济结构也就不同。这也就是说,税源结构通过价格体系影响了资源配置并最终影响到了经济结构。

3.税源结构决定税收收入。在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各税种适用的税率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在不同税源结构中,税基分布情况存在差异,适用的税种、对应的税率一般也不相同,所获得的税收收入也大相径庭。这就是说,不同的税源结构对应着不同的税收收入。

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税制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税源结构和经济结构协调、匹配,区域的税收收入就能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二、案例研究

1.税源的产业结构。税收弹性系数反映税收与经济的协调性[20]。若用ERT表示税收的弹性系数,用T表示税收收入,用GDP表示经济产出,则税收弹性系数就是:

ERT=(ΔT/T)/ (ΔGDP/GDP)

(1)

当ERT=1时,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二者关系协调;当ERT>1时,税收弹性充足,税收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当ERT<1时,税收缺乏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认为,合理的税收弹性应该等于或者略大于1,税收弹性系数的合理区间为0.8~1.2。

据此,本文提出税收的产业弹性系数,并用其考察税源的产业结构,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业的税收弹性系数=某产业的税收收入增长率/某产业的经济增长率

(2)

表1是由公式(2)计算得到的本文的研究案例陕西省2006~201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税收收入和税收弹性系数。

表1 2006~2013年陕西省第一、二、三产业税收收入和税收弹性系数单位:亿元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税收弹性系数税收收入税收弹性系数税收收入税收弹性系数20060.018-7.07460.931.45171.141.2520070.06411.49559.950.99238.771.9220081.1260.70707.360.90332.021.6320092.2921.92840.381.93401.081.2620103.652.361081.761.01537.041.9520110.15-4.081400.761.08704.331.7220121.92151.051622.390.96860.451.4820132.920.0151614.40-0.045994.651.42

注:表中数据由2007~2014年《中国税务年鉴》整理得到。

从表1可以看出,陕西省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2012年陕西省第一产业税收弹性系数超过了100,这是税收收入的超高增长率导致的。2006~2013年第一产业税收弹性系数均未出现在合理的区间。第二产业的税收弹性系数总体比较合理,2010~2012年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协调性很高。但2013年第二产业税收收入较上年略有减少,税收弹性系数出现了负值。第三产业的税收弹性系数基本保持稳定,但是,税收收入增长速度整体上高于经济增长速度,8年时间里,税收弹性系数都超过了1.2,这说明第三产业增长带来了更多的税收收入,而税收弹性系数持续大于1.2也是税负偏高的表现,这也反映出近些年陕西省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相对较高。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陕西省的第二产业内部也已经形成了八大支柱性产业(见表2),而且这八大支柱产业的税收收入占到了陕西省总税收收入的近70%;而在这八大支柱产业当中,能源化工业又是最主要的税收来源,其税收贡献占到八大产业税收贡献的90%以上。另一方面,能源化工业的税收收入占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的比例也超过了50%。这说明第二产业内部的税源产业分布并不均衡。

从表2看出,除2013年以外,能源化工业税收收入都位居第一,且逐年高速增长。这是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密不可分的。装备制造业居于第二位,其税收收入也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与能源化工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色金属冶炼业的税收收入有下降趋势,2013年税收收入相较于2007年下降了55.28%。医药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税收收入在总税收中所占的比例大体相同,每年基本都会维持一个小幅增长的态势。食品工业和纺织服装业2007年的税收收入基本相同,但之后差别较大;从2007~2013年食品工业税收收入持续增长了近4倍,纺织服装业的税收收入这一时期几乎没有增长,某些年份甚至出现了下降。这几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业的税收收入也有一定的增长,但是每年的增长幅度都不大。

表2 2006~2013年陕西省支柱产业税收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医药制造食品工业纺织服装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2006214.59————2.735.05—2007266.4424.9021.609.053.443.367.247.322008354.8738.9815.8510.195.383.639.369.872009463.5046.339.1512.586.883.0512.669.692010637.4653.229.4313.647.902.9518.5211.842011850.0856.3210.2616.928.973.7218.8313.472012987.1667.1710.4120.7811.293.9619.5012.152013924.2073.989.6621.4711.093.0720.6313.13

注:表中数据由2007~2014年《中国税务年鉴》整理得到。其中,能源化工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包括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

综合分析不难看出,陕西省在税源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税源的产业分布不均衡,税源较多地集中于第二产业,税源分布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存在一定偏差。税收收入大多来源于第二产业,并且以耗能、污染风险较高的能源化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税源基数不够大,第一产业的税收贡献很小。这样的税源结构难以保障陕西省未来的税收收入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需对现有的税源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产业结构变了,税源的产业分布也才能改变。因此,从税收的角度来看,陕西省应着重加快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鼓励粮食、水果、养殖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尽可能拉长并拓宽产业链,充分发挥、挖掘陕西省传统的农业优势。同时,注意优化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大力度、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陕西省能源化工业的既有优势,鼓励产业链增长式发展,并着力发展有陕西省特色的轻工业,积极培育、发展一大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此外,还要积极扶持、拓展第三产业的相关领域,为陕西省未来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2.税源的经济性质。表3是2006~2013年陕西省各类企业税收收入情况。港澳台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公司和民营企业的税收收入都保持了增长。

表3 2006~2013年陕西省各类企业税收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港澳台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营内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联营企业股份公司民营企业200612.0021.5430.25262.4921.864.810.75252.1222.90200716.8432.1531.73247.8620.534.371.24394.0745.08200820.7341.9947.48289.9731.885.882.33517.8576.61200925.5960.1741.82386.9537.856.772.60557.70106.00201032.4069.4561.82452.5147.257.942.93784.22145.19201137.6376.2873.26532.0550.339.392.381125.45155.67201240.8284.9795.36547.4241.757.941.641415.5479.64201349.2090.63114.46532.0329.367.531.411513.8161.47

注:表中数据由2007~2014年《中国税务年鉴》整理得到。

但表3还不能全面反映混合经济的情况,还需要对企业重新分类。因此,本文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统一视为公有经济,将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以及股份公司归结为混合经济,将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归结为民营经济,将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统一视作外资经济,将其余类型的企业划归为其它。按这个标准重新整理完毕后,五大经济成分的税收贡献及历史变迁情况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陕西省混合经济税源在总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超过了50%,为税源的主体,其中,股份公司所占比例最大,联营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公有经济仅次于混合经济,其在陕西省税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6年公有经济类型的税源占比接近50%,到2013年这一比例已经降为21.49%。虽然公有经济所占比例出现下降,但公有经济仍然是税源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税源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小,2006~2013年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税收收入有了一定增长,但由于基数小、增速慢,其所占比例变化并不大。

表4陕西省2006~2013年各经济类型税收收入及其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例(亿元/占比)

注:相关数据由2007~2014年《中国税务年鉴》整理得到。

从经济性质(或所有制)来看,陕西省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公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两者之和达到了80%。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化,公有经济的比例还会降低,混合经济所占的比例还会提高,混合经济的税收贡献也将进一步增大。税收收入中,民营经济所占比例还不到10%,且连续多年没有明显增长,近期甚至出现了下降。外资经济税收收入总量有所增加,但其在总税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基本维持在5%左右。总体来看,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陕西省的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而这两者尤其是民营经济又是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

陕西省应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加大对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其活力,使之尽快发展并形成规模。重点鼓励有利于加速先进技术引进,对省内相关产业具有带动作用的外资经济的发展;而对发展模式落后,对省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带动作用不大的外资经济,则应减少或者取消政策优惠。在发展外资经济的过程中优化税源结构。这也能扩大税源基础,从而为将来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可靠保障。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发展非公经济,产权结构也将更加趋于多元化,这有利于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并开辟新的税源,企业所得税收入也将有所提高。[21]而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陕西省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陕西省税源的经济性质结构也将更加多元化,企业的税收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未来的税收收入也将会更有保障。

三、结 论

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经济增长已步入中高速,“调结构、转方式、科学发展”也已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议题,而国有企业还需进一步改革,还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本文通过分析税收收入、税源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内在联系,发现在税收制度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税源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协调、匹配,区域的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才有保障。

以陕西省为研究案例分析其税源结构,结果发现,陕西省的税源产业结构失衡,税源过度集中在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内部又过度集中在能源化工领域;从税源的经济性质来看,混合经济已是陕西省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税源发展还不够。建议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非公经济来优化税源结构、保障未来的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出的保障区域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税源结构的理论判断标准和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地区。受篇幅所限,本文仅选择一个省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姚公安.地方税收竞争与辖区工业污染的关系[J].税务与经济,2014,(6):83-88.

[2]Lee Y,Gordon RH.Tax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5,89(5):1027-1043.

[3]林颖.中部地区税源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取向的初步研究[J].税务研究,2001,(12):20-22.

[4]刘海庆,高凌江.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1,(4):83-90.

[5]安体富,刘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1,(1): 22-30.

[6]郝硕博,李上炸.地方财政的税源结构及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08,(6):46-51.

[7]李延敏,刘德颖.吉林省税收与产业结构关系的数量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3,(5):107-112.

[8]王道树.中国税收可持续增长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12,(5):18-26.

[9]赖勤学,陈琳英.税收经济观视角下税收收入的质量问题[J].税务研究,2013,(10):32-35.

[10]隋晓.关于税收增长稳定性的几点思考[J].涉外税务,2005,(6): 25-27.

[11]于颖哲.吉林省税收与经济相关度较低的原因与对策[J].税务研究,2005,(11): 55-58.

[12]关飞.基于经济波动及产业税源因素视角的税收增长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0): 127-129.

[13]赵国春.财政收支规模与新疆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新疆财经, 2010,(5): 35-40.

[14]刘晓宁.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源结构优化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2): 109-112.

[15]李国淮,洪训昌.对广西地方税收收入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9(3): 31-38.

[16]孙萌,赵海东.优化内蒙古县域国税重点税源结构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1): 193-196.

[17]唐明,李欢.地方税体系构建背景下的地方税源优化——以湖南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16,(1): 72-78, 84.

[18]于小玭.青岛市地方税收稳定增长的现实考察与提高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4,(S1):128-129.

[19]吴笑晗.我国契税税源结构分析[J].财政研究, 2011,(12): 43-46.

[20]张朝举,张忠任.宏观税负, 税收弹性与税收结构——基于中日比较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3):72-78.

[21]刘尚希,杨白冰.论产权结构多元化对税制结构的影响[J].求是学刊,2016,43(2):61-68.

猜你喜欢

税源税收收入第二产业
涵养税源
加强事业单位非税收收入管理的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税源专业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税收与税源背离对区域协调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