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广元质量兴茶战略的思考
2018-01-14江治贤朱山川李敏杨妮
江治贤,朱山川,李敏,杨妮
四川省广元市农业局,628017
广元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居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毗邻陕西、甘肃两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56.18%,城市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95%以上,是四川和西部地区生产绿色有机茶的优势区域。据《华阳国志·蜀志》,广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产茶记载。自1997年,广元茶业纳入浙广合作项目以来,全市紧紧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帮扶协作这一平台,以“生态、有机、精品、名牌”为主攻方向,打生态牌,走特色路,突出调结构、兴科技、建园区、育龙头、闯市场,着力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茶业三大体系,茶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农民增收持续加快,走出了一条广元特色的茶业追赶跨越发展路子。
一、发展现状
1.产业体系加快建立
(1)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调优布局结构,持续推进青川、旺苍两大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旺苍县被省政府纳入四川现代农业(茶业)强县培育县,青川县被农业部列为茶叶栽培优势区域,广元被列为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基地。2017年全市茶园面积3.1万hm2,茶叶产量1.2万t,产值突破30亿元,茶产业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2)实施双品牌战略
重点打造米仓山茶、七佛贡茶和广元纯黄茶品牌,旺苍县、青川县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米仓山茶和七佛贡茶被评为四川名牌产品,米仓山茶、七佛贡茶、广元黄茶分别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米仓山茶获中国驰名商标、四川著名商标和四川十大名茶殊荣,七佛贡茶被列入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推进茶旅文融合
积极举办米仓山茶、七佛贡茶采摘节与品鉴会、茶文化研讨会和美丽茶园欢乐游等节会,打造高阳坡千年贡茶园、七佛贡茶园、米苍古茶道、茶叶主题公园、特色茶庄等新业态,青川县仙雾茶海、旺苍县三合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入选“2017年度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
(4)拓展市场空间
市县联动,积极参加国际茶博会、西博会、农博会,持续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和七频道宣传推介,连续6年在兰州、西安等10余个省会城市举办拳头品牌推介活动,茶叶品牌市场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创新互联网+茶叶定制业务,2017年旺苍县私人订制茶园3hm2,54户茶农实现收益60万元,农户返包管护“私人定制茶园”实现二次收益6.7万元。
2.生产体系持续提升
(1)推进区域化
着力加快现代茶业园区、重点基地示范片、专业村发展,全市累计建成11个万亩现代茶业园区和45个千亩茶叶示范片,辐射带动青川、旺苍41个产茶重点乡镇发展,旺苍形成了以木门、高阳、五权、枣林为核心的四大茶叶生产集中区,青川形成了“一带十乡镇”的集中发展格局。
(2)推进良种化
先后引进、推广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龙井长叶、龙井43、中黄1号、名选131等优良品种14个,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3)推进科技化
构建“专家—技术员—示范户—茶农”的科技创新推广直通链,引进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生产线31条,加强米仓山茶、七佛贡茶、广元黄茶等新工艺、新产品研发,积极推广茶叶机修机采技术,所产名优茶先后获国际大奖2个、国家特等奖1个、国家一等奖10个、省级名茶16个。
(4)推进标准化
建立良种良法配套、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的绿色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实现茶叶园区、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全覆盖。
(5)推进绿色化
推行“茶—草—畜—沼—茶”等循环利用模式,创新应用茶叶生产、专家咨询、产品追溯“三大可视系统”,实现茶叶基地网络化、可视化和精准化管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100%,旺苍、青川县成功创建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3.经营体系基本形成
(1)加快龙头企业培育
引导旺苍20余家茶叶企业组建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青川46家茶叶企业组建青川七佛贡茶集团。培育米仓山茶业、七佛贡茶等省市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木门、蒿溪等省市茶叶专业合作社38个。全市现有茶叶生产厂家134家,其中成规模的生产厂家67家。
(2)加强职业农民培养
重点培育引领带动型、专业技能型、生产经营型、专业服务型茶叶职业农民突破2000人次,培养高级评茶师8人、中级制茶师110人、高级制茶员146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超过4万人次。
(3)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在全省先行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推进“三权”分置,促进规模化经营。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农”“大园区(示范园)+新型经营主体+茶农”等产业化模式,推广股份合作、生产托管、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机制,有力带动了茶业发展和持续增收。全市订单面积1.9万hm2以上,茶农年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
二、主要挑战
1.经营主体实力不强
茶业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技术研发能力不强。茶区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多,茶农兼业化、村庄空心化日益突出,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缺乏。大部分经营主体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茶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建设滞后。经营主体投融资机制、与茶农利益连接机制等创新不够,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
2.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茶业基础建设、现代装备投入不足,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有特色无规模、有产量无批量的现象依然存在。良种培育、良繁体系建设和新产品、新技术攻关能力不强,茶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不足,茶旅文一体、“互联网+农业”等业态不丰富。茶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茶区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不充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不高。
3.区域品牌竞争力不强
品牌整合不够,经营主体塑品牌内生动力不足,品牌多、小、散、弱的现象依然突出。品牌生态、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现代营销方式、营销渠道缺乏,经营主体营销意识、营销能力不强。质量追溯体系尚需完善,品牌证后监管保护不足,真正叫得响、卖得俏、传得远的品牌缺乏,品牌引领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效益不高。
三、对策建议
走进新时代,广元茶业进入了由增产导向转向质量导向发展的新阶段。应着眼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全面推进质量兴茶,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扶持新主体,打造新业态,建设新载体,推动茶业转型升级,让茶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茶农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茶乡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到2020年,把广元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名优茶年产量1.5万t,年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1.绿色立业
(1)全面实施清洁生产
全程全域贯彻绿色茶业发展理念,坚持以种定养、以养定种,推行“茶—沼—畜”等种养循环模式,优化茶区产业结构。持续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专项行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积极推广配方施肥、高效新型肥料、精准施肥等关键技术,加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力度。
(2)全面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
提升茶叶标准园建设,加强农耕农艺农机、良种良法配套的绿色有机生产技术组装集成,健全茶业从环境、生产、加工、流通到消费全程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全域全程推进绿色有机茶生产管理。持续实施奖补政策,加大茶叶“三品一标”认证力度,进一步扩大茶业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争创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
(3)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健全市、县、乡、村监管、检测、执法体系,严禁违法违规使用禁用限用农药、假劣农资行为,全面推进茶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和全程可追溯管理,实现源头可溯、风险可控、公众可查、责任可究。
2.园区载业
(1)着力茶产业园区和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按照乡村振兴总体要求,聚焦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一园一业、多园一业、成片成带、块状覆盖”的建设模式,集聚土地、资本、市场、信息、人才等发展要素,建设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现代茶产业园区,带动村级茶业示范园、户办茶叶小庭园建设,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跨乡跨县的茶业发展大基地。依托国家、省级现代农业融合示范、省级现代农业(茶业)重点县等项目,拓展茶业园区功能,延伸园区茶业链条,打造茶园综合体,同步推进茶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美丽新村建设,打造产业融合方式先进、产业集群发展高效、经济效益显著、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茶业融合示范园区,引领全市茶业转型升级。
(2)着力园区基础建设
坚持茶区山、水、茶、林、路、湖、草综合整治,大力整合涉农项目投入,推进园区路网、水网、田网、电网、信息网、林网“六网”配套建设。加快园区茶树良种繁育、种植、加工、物流等环节的现代农业装备更新升级,积极发展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喷灌滴灌、肥水一体、物联网技术,完善园区冷藏、电子结算、信息平台、休闲度假服务等配套设施。
3.融合强业
(1)提升茶旅文融合水平
大力培育生态休闲茶业、庄园茶业、康养茶业、智慧茶业、茶业小镇等新业态,打造茶业主题公园、休闲茶庄、茶业休闲专业村等示范品牌。积极申报贡茶园、古茶道等中国重要茶文化遗产保护,深度挖掘茶历史文化、品牌文化和饮茶文化,开发茶歌舞、茶书画、茶影视、茶器具等文创产品,兴建茶廊、茶庭、茶博览馆等文化景观。积极举办美丽茶乡欢乐游、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讲好茶山茶艺茶人茶事,传承最留恋的茶园记忆,提升价值链。
(2)提升茶商融合水平
大力发展茶业服务业,推行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苗、茶叶加工、冷链物流、产品质量监测及营销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促进茶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茶区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建设产业链完整、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电商产业集聚园区。依托京东、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茶叶电商运营服务网络,带动茶业“全企入网”“全民触网”。运用可视化系统和手机app终端,发展定制茶业,提升供应链。
4.品牌引业
(1)做强区域品牌
实施茶叶区域品牌提升工程,深刻挖掘广元市茶生态禀赋、厚重文化和独特品质内涵。建立以消费者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和质量竞争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实行品牌茶产品退出机制,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品牌的内生动力。
(2)强力品牌营销
加大广元茶业在各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品牌。举办广元茶业品牌发展战略论坛、品牌茶产品展示展销会等活动,支持产销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农交会”“茶博会”。实施“东进北占”战略,加快省内外目标市场品牌茶叶旗舰店、连锁店建设,提升广元茶叶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开展境外茶业合作交流,加强茶业出口基地建设和出口市场培育,踊跃参加“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对外茶业贸易活动,拓展广元茶业国际市场空间。
(3)强化品牌保护
建立统一的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完善品牌茶叶认证登记保护政策,严格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建立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禁“假冒”品牌违法行为,依法维护品牌质量与信誉,保障茶业健康发展。
5.主体带业
(1)加快龙头企业培育
支持现有龙头企业上档升级,积极招引国内外集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茶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领军龙头企业联合中小型茶企,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联盟,争创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壮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大力发展茶区土地股份合作社,持续推进国家、省级示范社建设,引导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支持专业合作社承接和实施财政支农项目。加快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示范家庭茶场发展。引导家庭茶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元新型经营主体,组建茶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产加销服一体化经营。
(3)强化职业农民培养
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现代青年茶场主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扶持培育一批茶叶工匠、茶文化能人及非遗传承人等,壮大茶业发展职业群体。
(4)推动茶园变资本、茶农变股民、股民变工人
构建茶业经营主体利益共同体,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茶农”“大园区+示范园+新型经营主体+茶农”等经营模式,全面推广合同订单、股份合作、茶园托管、联耕联种、代加工等生产方式,优先吸纳茶农就地就近入园进厂务工,把广大茶农带进产业发展,多环节分享产业收益。
6.创新活业
(1)建设茶业技术创新平台
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院校的紧密合作,建设茶业科技创新团队,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建立广元茶业技术研究院,加强现代茶业科技园建设,构建广元茶业科技创新应用新体系。着力开展茶品种选育、精深加工、绿色生态、机械化、数字化等技术攻关,加大茶叶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研发,构建全链技术体系。
(2)推动茶区创新创业
健全到乡、到村、到户的技术服务链,创新农技在线即时化、个性化服务方式。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到茶区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助力现代茶业发展和美丽茶乡建设。
(3)创新产业经营机制
推进“三权分置”,盘活茶区土地资源,鼓励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茶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茶区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和集体收益分配制度,增加茶农财产性收入。
(4)创新茶业投入机制
整合涉农资金投入,支持茶业基础建设、良种繁育、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等。依托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以及订单保单、大型茶机具等抵质押贷款,探索茶业政策性保险,充分运用财政奖补、信贷贴息等政策杠杆,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茶业发展,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