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血清铁蛋白、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确诊Still′s病老年患者1例

2018-01-13王丽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皮疹粒细胞关节炎

王丽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哈尔滨 15008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2岁,主诉发热9日。于2017年11月13日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现病史:患者于9日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热,发热前伴有周身发冷、寒颤,体温最高达41.0℃;伴有咳嗽,咳白色黏痰,量不多,无臭味,易咳出;伴有大关节疼痛及双手、双足肿胀;无胸闷胸痛,无咯血、呼吸困难及明显皮疹;无头晕及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抗感染等支持对症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就诊我院,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呼吸科一病房。病程中患者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改变。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脑梗死病史5年,胃炎病史3年,否认有糖尿病、冠心病史,有甲状腺切除手术史,喉息肉切除手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个人史:23岁结婚,配偶及子女健康。月经史:初潮14岁,经期5 d,周期28 d,绝经50岁。家族史:父母均已故,否认家族传染、遗传性疾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1/62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语明,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发绀,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正常,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双手、双足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诊断根据上述资料诊断患者发热待查(感染性发热可能性大)。结合发热常见病因,给予患者完善的相关诊疗计划,如血常规、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尿常规、降钙素原、生化系列、心电图、乙丙肝等血液化验及胸部CT检查;并给予患者经验性抗感染、退热等支持对症治疗。

辅助检查及治疗化验结果:C-反应蛋白 197 mg/L↑(0.00~5.00 mg/L),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2000.0 ng/ml↑(12.0~150.0 ng/ml), 白细胞10.4×109/L↑(4.0×109~10.0×109/L),中性粒细胞数9.3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9%↑,淋巴细胞数0.82×109/L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7.9%↓,嗜酸细胞数及嗜碱细胞数均正常,血红蛋白96 g/L↓,抗核抗体(核颗粒型)1∶100异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2 U/L↑,白蛋白24.1 g/L↓,前白蛋白71 g/L↓,总蛋白53.4 g/L↓。凝血象:D-二聚体5345 ng/ml↑。尿常规:尿蛋白++,尿酮体+,尿胆原++,降钙素原0.29 ng/ml(0.0~0.5 ng/ml)。肺部CT:双肺间质性改变,双肺多发斑索,右肺上下叶小结节,右肺下叶钙化点,心影增大,心包积液,心脏密度减低,考虑贫血,双侧胸膜增厚。甲状腺功能5项: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95 pmol/L↓(2.63~5.70 pmol/L),其余4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住院期间,仍然间断发热,体温高达39.0℃。同时发现患者发热时伴有颜面部及前胸部红色皮疹,周身皮肤轻度瘙痒,反复调整抗生素,但效果欠佳,随后考虑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给予患者甲泼尼龙静点,患者体温有所下降,并请风湿科会诊,结合患者临床表现(高热、关节炎、皮疹)及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肝功能异常,SF明显升高,考虑成人Still′s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可能性大,建议患者行骨髓穿刺及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进一步明确诊断。骨髓穿刺结果未见异常,根据全身PET-CT报告考虑AOSD可能性大。再次请风湿免疫科会诊,会诊意见诊断为AOSD,建议如下:(1)复查SF;(2)复查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3)试用激素,5%葡萄糖100 ml+甲泼尼龙80 mg,1次/d静脉滴注,或甲泼尼龙12片(1次/d,口服),1周后减量至11片;(4)补钙+骨化醇。

2 讨 论

AOSD是以长期间歇发热(弛张热为主)、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咽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肝功能受损等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说倾向于免疫紊乱、感染、遗传及变态反应等, 目前被认为是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 诊断标准如下[1]。主要标准:(1)体温≥39℃并持续≥1周;(2)关节痛或关节炎≥2 周;(3)不典型皮疹;(4)白细胞≥10 000/μl和粒细胞百分比≥80%。次要标准:(1)咽喉痛;(2)淋巴结和(或)脾肿大;(3)肝功能异常;(4)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阴性。排除标准:(1)感染(如脓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3)胶原病(如多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诊断需要至少5个特征,其中至少2个主要标准,同时排除感染、恶性肿瘤、胶原病等其他疾病。可结合PET-CT进行辅助诊断。AOSD的发病率仅为1~3/百万,被认为是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的罕见病[2],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年龄在16~35岁,在老年人中较少报道[3]。该患者延误诊治原因分析如下。(1)患者主因发热9日就诊我院呼吸科,虽给予患者详细查体,但收集到的阳性体征如双手双足浮肿、发热时皮疹等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2)患者长期原因不明高热,入院时未能及时给予患者查SF;(3)目前医疗环境存在一定弊端,科室划分越来越细,各科室越来越专业化,导致本科室对其他科室疾病了解较少,因此,各科室医师应不断扩展临床思维,丰富自己理论知识,为患者减轻病痛;(4)该疾病本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复杂多变,且累及多个系统,特异性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深。

从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可总结经验如下。在今后临床工作中遇到原因不明的高热患者,伴有皮疹、肝功能异常,且SF明显升高时,可进行骨髓穿刺及全身PET-CT等进一步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诊断,针对病因进行相关治疗。充分结合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疾病诊断。既往单独报道SF升高或PET-CT报告与Still′s病的文献较多,但2个指标相结合起来与Still′s病的相关报道较少。

已有研究证实,SF达正常上限5倍时可诊断为ASOD,灵敏度80%~82%,特异度41%~46%[1], 且当SF>819 ng/ml时,诊断ASOD的灵敏度为79.6%,特异度为71.4%[4],本研究患者SF>2000 ng/ml,可判断为ASOD,提示SF可作为AOSD的生物指标。亦有报道称,SF是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的生物指标[5],而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其发病机制被认为与AOSD相似[6],表明SF可能作为确诊ASOD的辅助指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PET-CT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及患者认可并接受,并在诊断AOSD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本病的治疗方案主要为长期激素治疗,在急性发热炎症期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时应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及植物制剂等。最终,本例患者经静点甲泼尼龙,发热、皮疹症状及关节肿胀均得到有效缓解,院外继续口服激素药物,疾病进展得到改善及延缓。

猜你喜欢

皮疹粒细胞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