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管钙化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分析
2018-10-24卢水焕赵蕾刘学员朱中权
卢水焕,赵蕾,刘学员,朱中权
(解放军第181医院:1老年病科,2心胸外科,桂林 541002)
血管钙化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与心血管事件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冠状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等血管钙化均与OP不同程度相关[1-3]。但目前研究大多只涉及单个部位血管,对血管钙化的检测也多通过X线、CT等对人体有影响的检查手段,为此本研究采用彩超检测颈动脉、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钙化,旨在比较无创定性检查条件下老年人多个部位血管钙化与OP的相关性,为两者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在解放军第181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316例,年龄(80.1±8.4)岁,其中男性215例,女性101例。根据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的结果分为非OP组181例和OP组135例。采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BMD降低等于和超过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2.5个标准差为OP,通常以T值表示,即T值≤-2.5为OP[4]。 纳入标准:年龄≥60岁并能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的患者。排除标准:近期生命体征不平稳的重症患者;合并影响钙磷代谢疾病如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疾病、恶性肿瘤;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药物和抗凝药物。
1.2 方法
1.2.1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吸烟、饮酒、服用降脂药物6个月以上。入院后24 h内空腹采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AU5821)检测血钙、血磷和总胆固醇。
1.2.2 BMD检测 采用美国生产的DPX-NT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L4)、左髋两个部位的BMD,单位为g/cm2,并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进行比较,取两个部位的低值诊断是否为OP。
1.2.3 血管钙化检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DU-8,意大利百胜ESAOTE),探头频率7.5 MHz,依次探查颈动脉、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颈动脉探查范围自颈动脉起始部开始,依次显示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和颈外动脉,直至颌下位置结束。腹主动脉探查范围自剑突下至脐部之间。下肢动脉探查范围自股动脉起始部开始,依次显示股总动脉、股浅和股深动脉、腘动脉,直至胫后动脉起始部结束。仔细观察各部位动脉内膜和中膜,与血管外膜相比强回声并伴有声影的部位定义为有钙化,记录钙化部位,颈动脉、股动脉无论单侧、双侧钙化均认为是一个部位钙化。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组患者年龄、吸烟、饮酒、服用降脂药、冠心病、脑卒中、血钙及血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男性、糖尿病、高血压比例、BMI、腰椎及髋部BMD均明显低于非OP组,总胆固醇则高于非O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2组患者血管钙化情况比较
OP组患者中同时患血管钙化的有92.6%(125/135),非OP组患者中同时患血管钙化的有92.2%(167/181)。2组患者颈动脉钙化、下肢动脉钙化比例及血管钙化部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患者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 calcification,AAC)钙化比例高于非OP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OP: osteoporosis; BMI: body mass index; BMD: bone mineral density
2.3 OP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有OP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性别、BMI、糖尿病、高血压、总胆固醇、腰椎BMD、髋部BMD和AAC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影响因素后,OP分别与腰椎BMD、髋部BMD呈负相关,与AAC呈正相关(P<0.05;表3)。
3 讨 论
血管钙化影响着60%的>60岁人群,而>80岁人群可达80%[5],与OP关系密切,两者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雌激素缺乏等[6],因此共患比例较高。国外报道绝经后女性OP患者AAC患病率为48.28%,是BMD正常者的16倍,OP患者颈动脉钙化患病率为27.59%[7]。本研究结果显示OP组患者存在至少1个部位血管钙化的比例达92.6%(125/135),其中颈动脉钙化、AAC和下肢动脉钙化的比例分别为85.9%(116/135)、83.7%(113/135)和51.9%(70/135),均高于文献报道,可能与纳入对象均为住院患者且年龄较大有关。
以往研究认为血管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被动结果,但随着大量研究证实,血管钙化是与骨形成类似的高度可调控的主动生物学过程,与OP发病机制共存,并提出了骨-血管轴的概念[8,9]。基础研究证实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osteoprotegerin,RANK/RANKL/OPG)系统、氧化脂质系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轴、胎球蛋白A和循环钙化细胞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两者的形成过程[10]。目前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冠状动脉、主动脉及颈动脉与OP的关系。在AAC与OP相关性的研究中均采用腰椎侧位X片对AAC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显示OP与AAC显著相关[1,11,12]。而颈动脉钙化与OP相关性研究结果不甚一致,颈动脉钙化评估方法也不同,例如采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和中膜厚度以及斑块,大多研究结果显示OP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钙化斑块均相关[3,7,13],但Sothornwit等[14]的研究结果却显示OP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钙化斑块不相关。日本的一项研究采用了X线诊断颈动脉钙化,结果表明颈动脉钙化与OP发生风险并不相关[15]。下肢动脉钙化与OP相关性报道极少,但Paccou等[16]通过高分辨率CT检查发现老年女性胫骨远端和桡骨远端微结构异常与小腿动脉钙化相关。本研究选用常用的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颈动脉钙化、下肢动脉钙化和AAC进行定性评估,结果表明仅AAC与OP相关(OR=3.25,95%CI1.37~7.70;P=0.007),而颈动脉钙化、下肢动脉钙化与OP不相关。结合既往研究表明AAC与OP的相关性无论是半定量检查还是定性检查都可确定,提示AAC与OP关系更密切。
表2 2组患者血管钙化情况比较
OP: osteoporosis; AAC: abdominal aorta calcification
表3 OP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OP: osteoporosis; BMI: body mass index; AAC: abdominal aorta calcification; BMD: bone mineral density
然而,血管钙化为一种全身性退行性疾病,理论上各部位的血管钙化与OP的相关性应一致,但本研究中颈动脉钙化、下肢动脉钙化与OP不相关的结果与大多数文献不一致,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血管钙化的检查方法。对AAC评估既往研究均采用腰椎侧位X片半定量评估,而对颈动脉钙化和下肢动脉钙化的评估不同的文献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结果也不甚一致,因此对颈动脉钙化和下肢动脉钙化的评估还需更敏感和准确的方法。但也不除外由于不同部位血管钙化的发生机制不同,导致与其他疾病如OP的相关性不同的可能,有研究就表明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不仅表现为严重的OP,还伴有多发性主动脉和肾动脉钙化,并且动物模型受累的血管与动脉钙化患者血管钙化的部位非常一致[17]。
综上,AAC与OP关系更密切,可作为血管钙化与OP相关性研究的窗口。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纳入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平均年龄较大,缺乏其他年龄段患者的数据支持,后期还需大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