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12王奥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精准扶贫

摘要:乡村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落实是党和政府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重大挑战。本文结合实地调研,以C村和T村为例,从扶贫政策落实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剖析,最终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村务公开;政治生态

农村的稳定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2020年作为我们摆脱最低贫困线的收尾之年。因此,我们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的落地直接影响着我们2020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正在全党推开的“两学一做”活动告诉我们,党风政风建设体现在新农村实现的路上,正是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的实施与落地情况的体现。

一、两村扶贫、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基本情况

调研得出未脱贫平均年龄偏大,大多因病、因学致贫。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生态不同,无论从贫困户生活情况还是村干部工作状态比较,C村情况好于T村。补贴钱款均由相关部门直接打至村民个人银行卡中,不存在克扣问题。调研对象对本村的扶贫、惠农政策落地情况满意。

二、现存问题

(一)扶贫、惠农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对扶贫成效不清楚

大多数对象并不清楚自己所享受政策的具体情况,如具体是哪个部门给自己打的钱,每月打进卡里的具体钱数,自己所享受政策归哪个档次,自己可以交叉享受哪些政策,该政策每年动态变化情况等等。相关部门对我们党和政府多年来的扶贫、惠农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宣传还不到位,多数群众并不清楚。

(二)扶贫资料归档不齐全,档案资料记录不规范

扶贫资料存放散乱,归档不齐全、不规范,个别人档案资料缺失。档案内的资料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个别栏目空缺。

(三)村干部担当意识不强,工作存在畏难情绪

个别村干部工作作风懈怠,只图完成基本职责,并无开拓进取意识,甚至工作中存在较强的畏难情绪,整体消极。尤其,汤家村在经历近几年的村干部违规、违纪问题之后,新一届班子整体风气尚需从负面走入积极建设中来,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四)女性权益的落实不足

走访中发现,男女不平等问题突出。多数农村女性在家庭、家族、村落中低位相对低下,有的甚至存在歧视,这也是一些贫困落后弱势妇女得不到国家应有帮扶政策的原因之一。

(五)部分贫困落后群众自身惰性强、进取心不足

部分贫困群众自身劳动换取收获意识弱,缺乏用双手和智慧换取幸福生活的魄力。T村吕某大儿子就是典型,四肢健全、体格强健,却是整天游手好闲、啃老吃老,整个拖累了母亲家庭的积极生活。

三、问题剖析

(一)村落利益族群化,影响各项扶贫或惠农政策的真实落地

传统的家族文化延续至今,在村委会换届、村干部选举等场合仍然存在因血缘关系而一定程度影响结果的现象。因这种传统的家族、血缘文化的深入人心,也使得各项政策落实未能彻底、真实体现出来。存在个别困难落后群众,因没有所谓的群族背景而享受不到相应的政策帮扶。相反个别条件相对优越群众因有相应背景,即可更早、更顺畅的拿到补贴的情况。

(二)村务公开不到位

2000年,政务公开便在我国基层政权中全面推开,村务公开运行多年。但在我们村级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个别村干部仍然缺乏主动公开意识,公开事项不及时不完整。如:汤家村对贫困户、低保户等家庭的推荐过程,对各项符合条件的家庭给予相关补助不透明,缺乏必要的监督。

(三)政治生态建设,党风政风传递

村民自治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我们基层权力的稳定。村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担当意识,完成基本任务基础上是否有开拓精神直接影响着整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如,C村原有的两个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停产,村委会对于为本村有重大贡献的企业服务意识不足,未能配合给予相应的帮助指导。T村在面对过去几年出现的个别违规、违纪现象之后,面临着政治生态再建,重树村委会威信的任务。

(四)男女不平等问题在农村环境中的体现

同样受传统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男女低位不平等问题在农村仍有明显的体现。C村,一曲姓妇女以自己经历说明了问题,4岁便定下娃娃亲,因继母原因17岁结婚生子,养育了三个儿女。“寡妇门前是非多”等荒谬逻辑仍有存在,使得不少贫困弱势女性在参与申请国家帮扶政策时,未能收到公正待遇。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

走在扶贫攻坚战的路上,我们党和政府不仅仅只注重做,更要注重宣传。创新宣传途径,通过村级电视媒体、增加村级公示栏,以及利用微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我们的扶贫、惠农政策,对我们脱贫、创富进度进行大力宣传。对新时代的女性平等权益问题广泛宣传,摒弃那些古老落后的“男尊女卑”思想。

(二)村务公开

增强工作透明度,在市政务公开办统一部署下,加强村务公开力度,从村委会选举到村级财政支出,从低保户资质审核、推荐到政策待遇落实,从集体财产收入到义务征兵宣传等等方面,全面提升村务公开水平,让村干部“公开行使手中权力”的理念深入实际。

(三)强化监督

进一步加强乡镇机关监督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建设。开展诸如“党员干部调研走访活动”,对各级干部形成监督压力;利用社会监督是指人民群众、社会舆论和社会团体,依法对公务人员实行监督,通过让群众参与监督主,通过批评、建议、申诉和检举等形式来实现权力公正运行。

(四)引导市场定位

调研发现D市相关部门组织的“一对一”帮扶工作很受村里欢迎,路政局、地震局等单位对各村贫困户都有一定形式的补助。在进行帮扶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村委会和社会各方更应该主动配合,形成合力,结合本村优势,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有所定位,学习先进地区、先进组织经验,带动贫困村、贫困人群共同致富。

脱贫攻坚工程是一项国家级重大战略工程,直接决定着我们“四个全面”的根本实现。在实现全面脱贫的过程中,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惠农政策是否落地,是否被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感知和体会到,是每一名党员应该共同承担的职责,也是每一名公职人员心中应时刻牢记的。

参考文献:

[1]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J].李克强.求是.2015(04)

[2]精准扶贫的政治学分析[J].康红军,徐兴兴.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7(05)

[3]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仇晓璐,陈绍志,赵荣.林业经济.2017(10)

[4]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扶贫路径选择与模式创新[J].吕元媛,蒋春花.经济研究導刊.2017(29)

作者简介:王奥(1981—)中共营口市委党校拓展培训中心,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精准扶贫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