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2018-01-12陈娟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

陈娟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良好道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想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道德教养,就必须将课程设置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学生们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我们对现阶段教育目标的一种理想化构想,而社会的复杂化、多元化注定会给这门课程带来很多的问题,对学生们的基础判断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生活化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出现的不足做一个浅析。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优势与不足

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突出特点是要求学生们尽可能的去回归生活。通过对课堂知识以及基本的道德观念理解之后进而回馈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设计教程时要结合现实情况,课堂案例要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的在不断的讨论中摒弃之前所形成的不健康、错误的认知,而在不的学习中做到认清自我,认清社会,从而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而清晰的认知,并将这个认知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之中去。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生活化的优势

生活化的课堂改革是对新课改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小学学生也具有主观能动性,也会分析和观察身边的现象。学生们平时的所见所闻,甚至身边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小学学生们对外界的认知,这就决定了必须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给学生们做一个具体而鲜活的演绎,让学学生们去正确的认知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点点滴滴。

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设身处地的机会,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保证了教育者的教课进程。因此,这种将品德与社会课课堂化的教学方式,突出表现为一下两种优势:

(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育者从现实生活出发,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情景,设身处地的让学生们体会其中的道理并更好的去理解。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让学生们能有一个更加真实的体验,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并从中得到对生活的启迪。

(二)营造了一个活泼而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给学生和教育者之间能有更多的交流空间,同时学生们主动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在其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问,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出学生们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从而真正进去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们心底最真实的善意。

二、小学道德与社会课课堂的不足

虽然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下,传统教学的积病祛除了部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育者“念”课本的现象仍然存在,社会化教学只存在于理想中。而很多情况课可能就算教育者也清楚,案例中的情况只存在于臆想中,与现实中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严重违背了现实逻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根本就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以及其特有的丰富性,时间一久,学生们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我们的教育理念相悖。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的方法缺少技术构架

教育者在备课期间收集的素材存在量大、驳杂等情况,教育者一方面要筛选有意义的材料另一方面也要去除那些没意义的材料。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任务量。但这不是教育者不去整理、归纳以及总结材料的理由。教材不能有效的呈现,并且存在教材呈现的内容也存在材料内容不合题意,另外还存在教材内容不够、教材质量不足等情况,参差不齐。

(二)缺少对细节的捕捉

现阶段的教学方式一般有情景模拟、小品话术以及演讲报告等形式,很多学生们确实对演绎的理解很透彻,所表演的项目也能引起学生和老师们的欢笑。但是我们进行演绎的目的,是让学生们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这需要教育者的把握,因为现阶段我们对学生们的演绎情况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评分要求,所以需要教育者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很多情况下学生更重视的是演绎的内容是否引起别人的发笑,而不是去关注其内容是不是符合题意。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来指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注重课程的实践性要求

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是一门对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若只是存在理念阶段而不去实践那丝毫看不出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所以我们教育者不但要将这门课学到的内容和理念灌输給学生,更要让学生们切实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成为指导学生们日常行为的规范。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开始社会实践,去乡村游玩、参加少先活动等一些列活动,让学生们将学习到的理念与现实相结合,而不是让理念仅仅停留在臆想阶段,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使自己的言行更符合道德的规范。

而教育者在其中也要发挥作用,去观察学生们的言行,如若发现不对的地方应该立即对学生进行纠正,用学习的道理去规范学生的品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四、结语

社会品德课程是一门让小学生们在用系统观念去看待世界时候的第一节课,对学生们以后的行以及观念都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观念备课;去提升自己,让自己有更高的职业素养;认真学习课程中所蕴含的知识,做当学生有疑惑时能够从课本中摘取知识;去总结反思,对一天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反应进行一个总结与反思。同时,教育者要立足于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高度,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能有足够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提升自我,不断的为学生们扫清障碍。让学生们的综合素养的形成,从小学阶段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祖国提供更加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对学生来说,是对学生负责任的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动性;对教育者来说是完成一个教育者该有的教书育人的品德;对国家来说是保障了自己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史丽艳.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7,(27):245-246.

[2]文方俊.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好家长,2017,(21):25.

[3]赵立春.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7):156-157.

[4]步扬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7,(09):95-9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生活化
刍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鱼水情深,相得益彰
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如何实现小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