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报道矩阵浅析

2018-01-12张越

西部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京报融媒体

摘要:当前媒体融合是业界和学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融新闻的报道也是新闻人正在探索的一个领域。《新京报》打造的融媒体矩阵在国内算是较为完善的,笔者以《新京报》报道李易峰超跑出车祸事件为例,分析了报道矩阵的内容,探究其在对此事件进行报道时所作的布阵及有关做法,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新京报;报道矩阵;融合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7)12-0100-02

一、概况

近年来,新媒体获得了迅速发展,而纸媒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迫使报业集团不得不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体系,建成自己的新媒体报道矩阵。不破不立,在媒体蜕变新生的过程当中,有的纸媒集团在没落,而有的则化危为机杀出重围,表现得相当出色,例如上海报业集团主办的澎湃新闻和《新京报》等。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报业市场的变化,《新京报》立足自身实际妥善应对,目前拥有包括报纸、杂志、网站、移动新媒体等在内的传媒平台,利用自己的新媒体矩阵,为目标受众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据统计,微博话题“车主李易峰超跑出车祸”有3.8亿人次的阅读量,微信、网站等相关的阅读量也相当可观,而首先爆出事件并进行跟踪的《新京报》表现出的敏锐、迅速、客观的报道视角等,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本文以此为例,分析《新京报》在报道此次事件的表现,以期为业界做类似报道时提供参考借鉴。

2016年5月27日凌晨,当红明星李易峰驾跑车撞上朝阳大郊亭桥墩,到5月30日,新京报微博话题“车主李易峰超跑车祸”阅读数已达3.3亿人次。新京报微博话题能达到如此惊人的阅读量,是《新京报》在媒体融合上所取得成绩的具体体现:事发时的凌晨3点44分,《新京报》就建起报道微信群,其成员包括文字及摄影记者、报网及报纸编辑、视频编辑、微信微博编辑。前方记者在现场有文字、图片等新的素材就会实时分享,后方的微博编辑根据新闻立即申请话题,在该话题下实时推送多篇最新的独家新闻。

二、《新京报》报道矩阵内容分析

以下是《新京报》微博、微信、网站、报纸等融媒体矩阵分别报道李易峰超跑车祸事件内容比较。

(一) 媒体矩阵纵向比较

(二)媒介元素横向比较

文字:在《新京报》关于李易峰超跑出车祸的事件报道当中,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领域里,文字一般是为图片做配角,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或者对图片进行补充,与图片相辅相成。这充分地迎合了受众在网上了解事件的阅读方式,人们更乐于阅读图片多、文字少的文章,而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浅显易懂,适宜快速浏览,进行碎片化阅读。而纸媒的报道,则与微信微博、网站等所传播的内容不同,是以文字为主,刊发的深度报道从法律、交通规则的角度分析“李易峰肇事案,离开现场属逃逸吗”,这在内容上与新媒体矩阵的报道相呼应,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符合报纸受众的阅读习惯。相关报道不仅解析这次事件,同时普及法律知识和交通规则,并且得出结论,李易峰应及时报警,并且对相关的公共设施进行赔偿。应该说,这种解读是客观公正的,也有一定的深度。

圖片:“有图有真相”,李易峰超跑撞车事件的9张照片,充分地展现了事故发生的相关情况。其中一张图片为车牌主信息,有意将受众的关注点引向车主系李易峰的话题,从而达到了引导受众关注点的作用,可见不仅文字能够引导舆论,图片的精心编排和放大也具有相同的作用。和文字相比,图片更能够刺激人的视觉感官,因而当图片多文字少时,会更加吸引受众,使受众更有阅读的欲望。

视频:据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04亿,其中手机视频用户4.05亿。动新闻是《新京报》主攻的项目之一。《新京报》与小米、360、三胞集团合作推出融媒体产品,目前已成立动闻天下公司。在此次事件中的视频就是《新京报》动新闻出品。视频不同于照片有一定的选择性,视频对于对象的可选择性不大。在将近3分钟的时间里,该视频将车祸情况介绍得较为详细,证实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更富有现场感。

三、结论

《新京报》关于李易峰超跑出车祸报道运用多种媒介,也充分地运用各种媒介元素,形成了融媒体报道矩阵。综观其排列组合,当文章内容元素越多时,受众感兴趣的可能就越大,而且受众较于文字,更爱图片,较于图片,更爱视频等等。当然,媒体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元素的全面性和最优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融媒体时代,媒体应依托报道矩阵,确保自己报道的每项元素都是有必要且组合最佳,一张新闻图片可以提供新闻现场的视觉聚合信息,一段声音可以让新闻报道内容权威、可信、感人,图表让数字和数据一目了然,三维动画可以实现报道创意,视频片段可以展示行动过程,链接可以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语境信息。尽管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可以使用多种工具,但这种支配和使用应该是符合受众需要的。可以使用媒体工具,并不意味着必须使用。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在采集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已经斟酌使用了有关报道工具,但是传播的终端是要与受众交流的,所以也必须在新闻信息的传播终端更加谨慎地使用各种元素,以期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美霞.浅谈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存在的弊端[J].新闻传播,2016(23).

[2]李晨.新京报融合发展模式下都市报创新的综述与反思[J].中国记者,2016(10).

[3]杨谷.2015“两会”报道一次融媒体报道的成功演练[J].光明日报社,2015(6).

[4]扈长举,王长涛.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J].青年记者,2013(9).

作者简介:张越,女,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方向为媒介融合与媒体转型,作者单位为河北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薛耀晗)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京报融媒体
《新京报》早期营销策略检讨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光明日报》与《新京报》南水北调报道的新闻图式分析
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如何做到“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