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下的写仿设计方法研究
——以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空间为例

2018-01-12刘传影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孔庙曲阜场域

刘传影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100102)

地域文化下的写仿设计方法研究
——以曲阜孔子研究院建筑空间为例

刘传影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100102)

文章阐述了写仿设计手法与模仿的区别,并对经典的曲阜孔庙建造形制加以介绍,在地域文化下,以孔子设计研究院为例,探讨了写仿设计手法作为某种建筑类型的设计手法的现实意义。

建筑;写仿;形式;意境

TU984.1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说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塑造了人。法国哲学家、社会理论家布尔迪厄指出,各社会群体一方面会建构该群体独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会对定义何者为正统的这种社会权利进行争夺。社会权利的彰显,通过“礼制”获得场域内的认同。按照人类学家费孝通的理解,“场”是由中心向四周扩大,一层层逐渐淡化的波浪,层层之间只有差别而没有界限,而且不同中心所扩散的文化场域在同一空间互相重叠,把冲突变成嫁接、互补导向融合。[1]

不同的地域创造了不同的场域,场域的概念是布尔迪厄提出来的,人文地理学词典解释地域的概念是:地表的某一特定部分。场域强调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所形塑的社会情景,地域是基于地球表面而言的,场域是基于社会学角度而言的。某一地区人们既受到地域条件限制和场域内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不断演进的过程。美国建筑学家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指出栖居景观是演化而来的,伴随着人类试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过程不断演化,是不断适应和冲突的产物。适应新奇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并协调对环境适应模式持迥异观点的人群。[2]山东民居建筑在不同的地域会有些差异性,例如鲁中山区民居的石头房、鲁西北平原土坯麦草房、胶东沿海地区草房等,区位文化场域的波及范围是有限的。曲阜孔庙建造的地区是山东省,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发源地,民风淳朴,很注重人与之间的礼仪和风俗制度。

一、写仿与模仿

1. 写仿不同于模仿

《世界诗学大词典》解释“模仿”是作者本人放弃创作个性而去贴近他人创作个性的写作过程。模仿是写仿的初级阶段,从文化人类学的词典定义上看,模仿又可分为惯例模仿、习俗模仿和时代模仿三种。是人借助模仿掌握语言和技能的基本方法。写仿最早来源于秦园林造景的实践应用上,最初的意义是“模仿”,郗志群、王志伟在《圆明园写仿“西湖十景”简论》中将写仿分为“实景写仿”与“会意写仿”,并用对比研究和图形分析研究等方法论证了圆明园写仿杭州西湖十景,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映衬及相似。

图1 曲阜孔庙示意图

图2 《 景定建康志》府学之图 宋

2. 写仿是表形与表意

写仿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使两者相似或同一类事物的建造,二是在传移模仿基础上所进行的延伸、抒发与创造。[3]中国园林师承自然,被称为第二自然,中国园林是对自然客观存在的意境、情境的“写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写仿是一种对景观原型所形成的类型,根据环境特点,使用典型化的景观处理方法进行还原,建立起典型化环境特征的园林创作方法”。[4]

按照写仿的两层含义可以将写仿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形式写仿,“仿”有“相似”与“同类”的含义;第二,意境写仿,重点在情境的升化,体验不同的空间感受。梁思成先生最早提出“建筑意”,其“意”与空间环境有紧密的联系。

曲阜孔庙是当时制度文化下的必然产物,形、意结合才能呈现出场所整体环境气场。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强调礼制意识对于社会伦理、道德言行等级制约等社会隐性的统治力,但当时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形成达到了高度的认同。

二、曲阜孔庙的写仿

1. 曲阜孔庙形制

唐代以前的建筑形式已很难考证,据史留存的资料显示,北宋大规模扩建的曲阜孔庙建筑约占70%,后经不同历史时期的修缮和扩建。北宋雍熙年间,曲阜孔庙的建筑蓝本《文宣王庙阁》(唐玄宗时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朝之后简称为“文庙”。)从皇家流传出去,加快了中国孔庙的发展进程。如图1所示,曲阜孔庙为九进院落,占地347.5亩,曲阜在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庙门、杏坛、主殿、寝殿的格局,按照次序形成中轴线布局,两侧已经有东西庑。杏坛后是大成殿,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因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诏明文宣王殿曰大成”,从此各地孔庙庙门和主殿皆名“大成”。[5]大成殿后的是寝殿,建于北宋,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大火后重修,孟子赞孔子是“集大成者”,唐代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曲阜孔庙为九进院落,院落形制和院落都比较规整、严谨,通过不同的“进”和“跨”的组织形式,体现地位阶层。《乐记·乐论篇》中“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对称是人类早期发现的构图规律,突出尊卑的差别和谐的秩序。孔庙最后为圣迹殿,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为保存石刻《圣迹图》修建。

孔庙的形制与紫荆城相比,大中门、同文门和奎文阁好似天安门、端门和午门;大成门好似太和门,门前横路连接城市也正与太和门前横路通东华、西华二门,再与城市连接一样;其后大成殿一组及东西二路亦似紫禁城的中路和东西附宫。[6]由此可以看出孔庙在礼制文化下,孔子所代表的儒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考公记》中记录了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建筑等级制,建筑生活反映社会文化,孔庙能与皇家相媲美,可见孔庙建筑等级之高贵,社会学习儒学之盛。

北齐时开始在各地建立孔庙。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和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曾两次诏全国各地皆立孔庙,现在所见到的孔庙大多是明清两代的遗存。

地方孔庙称为“文庙”,由前至后有照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或称戟门)、大成殿、崇圣殿等建筑。[7]崇圣殿在大成殿后,供奉孔子五世先祖,若只供孔子父母,称为启圣殿。[8]

2. 曲阜孔庙环境意象

曲阜孔庙作为文化场所,具有一种特质或“气氛”,这是来自于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物所组成的整体感知。历经岁月洗礼的曲阜孔庙具备了一定的地方性情景,同时体会到神圣和端庄伴着年代会有的沧桑感觉,以及古朴的文化气息,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

3. 各地孔庙建筑布局

写仿手法不仅在山水画表现上有所应用,在《中国古代建筑大图典》里面的插图,如图2、图3、图4中可以看到宋、明、清府学建筑形式继承了曲阜孔庙的建筑布局。都呈现为中轴对称,由南向北有泮池、庙门、大成殿、寝殿、御书阁以及两侧有东西庑等。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9]礼的目的是规定事物的差别和秩序,对于古人来说,天地万物都是有序的,自然与社会秩序是统一的。儒家思想中的“礼”是重要的思想等级意识,等级社会背景下,孔子将“礼”的理论升华。“礼”最早是宗族制度中的行为规则,后来政治程序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孔子认为“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10]说明了“礼”的政治和社会作用,建筑形式的写仿一是尊儒的表现,二是政治背景下封建统治的映射,形式是表象,并表达整体的意境内在内容。

图3 《 万历新昌县志》学宫图 明

图4 《重修山阳县志》维安府学宫图 清

图5 孔子研究院整体鸟瞰图

图6 太学辟雍

图7 广场主要交通

图8 门牌坊

三、写仿方法与应用场域

建筑文化不仅反映社会制度,在当下同样能反映区域的文化“场”,要根据地域的文化来写仿,不能南辕北辙。在曲阜孔子研究院的设计创作中,对战国时代的建筑文化以及对中国书院建筑的发展沿革、形制,进行了一番探讨。既选择其内在的“含义”,又予以现代形象表达。[11]

曲阜孔子研究院位于孔子的故乡曲阜,与孔庙成南北延续之势。孔子研究院是唯一经国务院(国办函〔1996〕66号)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地面建筑物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主持设计,张锦秋、孟兆祯、王炜钰等参与设计。其占地150亩,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如图5所示。研究院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孔子博物院,收藏和陈列与孔子及儒家学说有关的历史文物,以及古代鲁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有关文物。二是图书馆,主要收藏儒家经典、古今中外研究孔子及儒学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研究工作所需的各种门类的参考书籍。三是教学研究用房。此外,还有研究人员的生活用房,其中包括为国际高级学者提供舒适的宿舍,以及各种办公后勤用房等等。

孔子研究院环境设计中的历史感基于人造场所而创造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是场域范围内的意境传达出来的时代精神。孔子研究院建造于山东曲阜,社会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所以其设计上考虑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和历史文化,很贴切地反映和回应了曲阜孔庙的建筑。在孔子研究院的设计上深入挖掘了历史中的空间建筑环境特点,再现时代特征,契合了人物生活的场景。在当下文化建筑设计中,历史写仿手法体现得尤为明显和贴切。用历史文化记忆作为营销手段,将参观群众带到那个久远的年代,人们在那里找到了孔庙的熟悉环境,恰到好处地迎合了人心,所以是适宜的景观建筑。对古人礼制的尊重与学习使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制度呈现出高度的形式继承性。

曲阜孔子研究院在形制和场域文化的反映上,很好地写仿了区域文化,对孔庙的形制和环境进行了现代演绎,唤起了地域历史文化记忆,这是高级的表达方式。

1. 孔子研究院建筑元素现代演绎

(1)高台建筑

夯土高台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大型建筑的主要特色,这一建筑形式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己经产生并发展了,把宫殿、宗庙建在高高的土台上,既增加了建筑的高度,有利于通风、采光,使建筑显得庄严、神秘,又反映了统治者渴求与天接近、与天交流的愿望。我国高台建筑在现代各地的政府办公建筑多见,用来突出建筑宏伟的体块,但用在文化建筑上恰到好处,呈现了建筑的历史年代感。

(2)泮水

《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指天子太学可四周环水,称“辟雍”,诸侯一级的学校只能南面泮水,成为“学宫”,后以半园形定制,取意为“学无止境”,永远不能学“满”。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也就是说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方可入庙朝谒,并在泮池洗笔。它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学孔庙型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官学的代表。地方官学在孔庙中兴建泮池可追溯到北宋时期(见图6)。

研究院辟雍广场通过对传统意象中的明堂辟雍的理解,对照古代辟雍的形制,“会其意而像其形”,这是将传统辟雍经过转化作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辟雍广场的图底关系,环形水池与广场有机组合以及建筑与园林的布局原则,既丰富和活跃了外部空间,又突出建筑的向心性和布局的秩序感。

2. 意境写仿

(1)“外方内圆”

天圆地方的概念在坛祭、陷祭中已反映得十分明确,新石器时代祭祀遗址主要有两大类,即坛祭和陷祭,它们可视为后来堪舆术中穴模式的起源。从目前的考古史料来看,周代或更早时期的都城遗址没有规整的方形城池,《地官司徒载师》释文曰“皆言任者,地之形是不方平如图” ,[12]是说“图”上表达的方正之形或规定是一种概念。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影响了器物的形状,例如古代礼器是外方内圆的。城市的原初模型是方的,早期平面形制都是以方形为主。可以说,将传统的宇宙观念应用到城市及景观建筑的设计,是形式上写仿手法的应用。

在整个设计中方、圆作为该设计的母题,在孔子研究院设计上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首先在主体建筑上,屋盖是方的,室内围合空间是圆的。在整体规划中辟雍广场,外方内圆,使广场如玉佩悬挂在九宫格的总平面图中(见图8)。再有广场上使用的传统礼器玉琮的装饰样式,增加了整体的协调性。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作为礼器用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已具有实用价值。这种社会宗族的祭祀活动在现代城市里少有发生,且这种装饰作为一种虚无的符号活跃着当代民众的记忆。

(2)空间围合的虚、实意义

曲阜孔庙水平方向开设了三处通道,墙体围合加强了边界,每处建筑都有比较封闭的围合,每个院落又相对自由,呈现出分块的、分段式的结构排序。孔子研究院整体以广场为中心,交通线对称,设计建造了带有围合象征意义的游廊,将明堂辟雍围合起来,突出了中心主体性,传统景观建筑中的抄手游廊应用其中,起到分割景观与建筑的作用,构成了虚的过渡空间,视线上阻隔较小。(见图7)

传统建筑中的牌楼、牌坊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同时还具有纪念、祭祖的功能意义。在现代应用上牌坊的实际功用已经转换成表意空间的形式作用,起到装饰和烘托的设计意义。孔子研究院在广场的东西两段建有类似门洞的牌坊,不具有使用功能,是一个建立虚空间的构架节点,又有些像园林中的景窗,起到接景的作用,在形之上诠释了孔庙的东西开门的平面组织形式。

四、写仿的设计方法

曲阜孔庙和曲阜孔子研究院是在特定的区域内,建筑文化具有传承性,当代建筑与古老历史文化建筑之间有着系统的联系,从应用写仿的手法、从物质到场域精神的营造尤其地域和文化背景、写仿者与被写仿者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相关性,这样的写仿方法的应用才是对写仿对象的升华和创新,是对地域文化的尊重。

早在汉代,孔庙已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被纳入到国家管理层面。封建社会制度背景下,全国各地的孔庙建设在元、明、清达到了高峰,其形式也趋于完善成熟。各地的孔庙建筑形制和空间布局,以隐形的制度统治为目的,以外在空间序列及其样式来呈现,写仿的设计手法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诉求,形式写仿构建了物质表层,意境写仿构建了场所精神,唯有形式写仿的方式才能传达出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内涵。

为了较为自觉地把研究推向更高的境界,我们要注意追溯原型、探讨范式。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一般常总结过去,找出原型,并理出发展源流。[13]当下“礼”的制度文化已经慢慢退却了,留下了古代国学中的精神思想。基于学术研究活动的孔子研究院在总体设计上,要考虑其研究学习场所,又要考虑文化传承活动的目的,通过对曲阜孔庙原型分析,结合当下环境实际情况赋予时代的历史感。孔子研究院设计上应用了形式写仿与意境写仿,对建筑各种元素进行了现代演绎,给人们留下“装饰即是记忆”的印象。其装饰图案、构筑物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装饰成为文化的显性表现,装饰不能脱离文化,同样当代建筑文化不能脱离历史。可以说写仿作为设计手法,应用在具有特色文化地区及其表意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上,使景观建筑被赋予了文化的表象意义,为空间提供了场所精神的限定。

五、结论

《礼记正义》说:“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方的环境、条件,制定相应的办法、规定等。“宜”字源于祭祖,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礼的制度还是现代设计原则都要根据时令、机会、气候、土地等不同特性、不同事物的不同情形而定,这样才能得其宜。曲阜孔庙是书院建筑在地域及文化场域中的经典建筑群,全国各地兴建的文庙建筑都在写仿孔庙的建筑形式,其空间的精神写仿因其地域环境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感受。照搬形式是模仿,多元素的创新组合下的场域精神营造才是写仿。经典是无法复制的,因为场景呈现尤其特定情境的限制,写仿手法是当下对经典的再次演绎。

在现代,我们意图突破创新、进行变革,创造出新的文化或另一种生活环境,然而,我们在人类进化发展上不应割裂历史的脉络,顾孟潮先生说:“今日的城市特色是从历史特色中成长发展起来的,未来的特色又要从今天向前延伸”。创新并不意味着某些传统图案的提取与变形,而是要站在整体观的角度思考局部。

[1]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费孝通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美]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发现乡土景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4.

[3]郭良辰.中国古典园林的写仿创作现象研究——政惠山园对寄畅园的写巧为例[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6.

[4]何佳.中国传统园林写仿名胜的创作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07(06).

[5][6]中国艺术研究院编写课题组.中国建筑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630-631.

[7][10][12]杨慎初.中国书院文化与建筑[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8]李学勤.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85.

[9]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16.

[1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99.

[13]山东省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编. 孔庙·孔府·孔林[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14]陈同滨,吴东,越乡. 中国古代建筑大图典[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11.

[15]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

[16]王怀宇.“建筑意”的阐释与表达—兼谈孔子研究院环境设计美学观[J].建筑,2001(02).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of Imitation Design under the Regional Culture——Taking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of Confucius Institute in Qufu as an example

LIU Chuan-ying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100102, China)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mitation design methods and imitations, and introduces the classical Qufu Confucian Temple constructions. Under the regional culture, taking Confucius Institute of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mitation design method as a kin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

architecture; imitation design; form; artistic conception

姜 通)

A

CN22-1285(2017)068-074-07

10.13867/j.cnki.1674-5442.2017.06.12

刘传影(1981- ),女,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孔庙曲阜场域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全国孔庙知多少
山东·曲阜·孔子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