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香菇品种栽培比较试验

2018-01-12李素玲姚六明车星星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香菇菌丝食用菌

李素玲,许 晶,姚六明 ,刘 虹 ,车星星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2.晋中市盛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山西 晋中 030600)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被人们誉为“菇中皇后”,在民间素有“山珍”之说,何晋浙等[1]研究表明,每100 g香菇中蛋白质含量在18 g左右,脂肪含量在1.8 g左右,而碳水化合物含量在50%以上,由此可见,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这是动物食品无法比拟的。香菇不但是人们理想的美味佳肴,而且也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和较高的药用价值,除了具有较好的治疗肝病和癌症的功能以外,它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被医学界推崇为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南菇北移[2],山西省袋栽香菇的种植规模发展迅速,栽培品种以低温品种808为主,上市时间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第2年的4月,5—9月为香菇供应淡季,所以,选择反季节栽培的香菇品种十分必要[3]。为满足该时段的市场短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与晋中市盛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在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北胡村采用层架和黑白网格尼龙膜隔热滤光设施进行了反季节香菇袋料栽培,出菇期为6—10月,为了选择适宜反季节栽培的耐高温香菇品种,本研究对8个高温香菇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试验,以期实现生产周期短、生物转化率高、产量高、经济效益好[4-9]的目标,为广大菇农选择高温香菇品种提供参考依据[10]。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香菇菌株共8个(表1),分别为:L26-1、夏香 18、夏香 3号、L26、高香 2号、武香 1号、931、高香1号,均为从江苏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的高温香菇品种。

表1 香菇品种编号

1.2 培养基配方

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杂木屑79%、麦麸20%、石膏1%;栽培种及栽培袋培养基配方同原种。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香菇品种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50袋。菌丝培养、脱袋刺孔、转色及出菇管理按照常规生长进行。

1.3.2 栽培袋制作 栽培袋选用18 cm×60 cm×0.005cm低压聚乙烯免割折角袋,每袋装干料2.1kg。

1.3.3 灭菌 装袋完成后,采用常压蒸汽包灭菌,当温度升至100℃时保持24 h,然后停火闷12 h[11]后及时移入接种棚。

1.3.4 接种 待栽培袋的料温降至30℃以下时接种,接种采用开放式,每个栽培袋单面等距离3穴打孔接种[12-13],接种块要压实,并稍高出料面。

1.3.5 发菌管理 用常温垛式发菌,待3个接种孔的菌丝长至连片时翻垛并脱外袋,呈井字形摆放,菌丝满袋后刺孔通氧,增加通风时间,促进转色[14-18]。

1.3.6 出菇管理 待栽培袋全部转色后移入出菇棚,脱袋上架,早晚各喷水1次。

1.3.7 菌丝生长测定 发菌期间,对菌丝生长圈划线标记,10 d时按2个标线间距计算不同品种菌丝日生长速度,并记录菌丝生长势及形态特征。

1.3.8 子实体生长状况测定 按市场销售标准,待子实体长至七八成熟、菌膜初裂、菌盖边缘下卷呈扁平球形时进行采收[19-21],并记录子实体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子实体产量按前3潮计,并计算生物学转化率,同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香菇品种发菌和菌丝生长情况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发菌条件下,8个香菇品种的发菌和菌丝生长情况各不相同。菌丝长满菌袋的时间,1,5,7,8 号均为 50 d,用时最短,发菌最快;3,6 号需 52 d;2,4 号用时最长,发菌最慢,需64 d。菌袋产生的瘤状物,1,2,7 号多,3,5,6,8 号瘤状物少,4号没有瘤状物。从接种到出现菇蕾,4号时间最长,需179 d,其余相差不大,6号时间最短,为170 d。

表2 不同香菇品种菌丝生长情况

从表2菌丝生长情况还可以看出,3,6,7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分别为4.7,4.8,4.7 mm/d,生长势较强;其次为1,5,8号,菌丝生长速度分别为4.5,4.6,4.6 mm/d,生长势一般;2,4 号菌丝生长速度较慢,分别为3.1,3.0 mm/d,生长势较弱。

2.2 供试香菇品种子实体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8个香菇品种子实体菌盖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3号>6号>5号>1号>7号>8号>4号>2号;菌盖厚薄从大到小依次为3号>1号>6号>5号>7号>2号>8号>4号,菌盖越厚,表明菇品质越好。菌柄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2号>4号>1号>8号>7号>6号>5号>3号,菌柄粗细从大到小依次为2号>7号>4号>1号>5号>8号=3号>6号,菌柄越细越短,表明菇质量越好,商品性也越好。从子实体菇肉的紧实度来看,3,4,6,8 号菇肉紧实,商品性最佳;1,2,5 号次之,7号菇肉松软,商品性最差。

2.3 供试香菇品种子实体产量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虽然都是高温型香菇品种,但产量表现也不尽相同。6号和3号的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单袋产量分别达1.79,1.75 kg,生物学效率分别达85.4%和83.5%,二者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6个品种均达极显著差异;其次是7号和5号,单袋产量分别达1.65,1.63 kg,生物学效率分别达78.6%和77.6%;4号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最低,分别为1.2 kg,57.3%。

表3 不同香菇品种子实体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表4 不同香菇品种子实体产量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香菇栽培选择菌种时,产量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菌种的适宜性。本试验表明,武香1号和L26这2个香菇菌种,菌丝生长快、生长势强、菇质好、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可在山西省夏季作为优质、高产的主推香菇品种进行种植。

菌丝生长的好坏是发菌过程中衡量菌种质量的重要指标,菌丝生长快、生长势强,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等的能力就强,从而增强菌丝的分化、促进菇蕾的形成,提高子实体的产量。

香菇的产菇期以前3潮为主,第2潮菇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与第1潮菇不相上下,菇质更好,所以,在各潮出菇管理中,要注意均衡管理,不能厚此薄彼,对第1潮进行出菇量的控制,这样可以促进第2潮出菇的潜力,获得高产优质的香菇。

[1]何晋浙,孙培龙,朱建标,等.香菇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9(6):44-46.

[2]孙悦迎,雷萍,李峻志,等.北方适栽香菇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0(4):10-11.

[3]杨鹏.不同香菇品种代料栽培比较试验 [J].食用菌,2009(3):27-28.

[4]胡晓艳.地栽香菇品种比较试验 [J].河北农业科学,2013(5):41-43.

[5]陈秋华.夏季地栽香菇病虫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3(11):32-33.

[6]任淑艳,任少江.遵化市夏季地栽香菇的关键技术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3(1):25-26.

[7]鲁寿.地栽香菇管理技术要点[J].北京农业,2012(16):23.

[8]刘继印.地栽夏季香菇的优点及主要技术要点 [J].现代农村科技,2012(1):17

[9]李晓丽.地栽香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北京农业,2011(4):20-21.

[10]赵建选,胡晓强,靳荣线.五个高温香菇品种栽培比较试验[J].食用菌,2013(6):25-26.

[11]曹建刚,党芳志,王玲.适宜商洛地区栽培香菇品种比较试验[J].食用菌,2014(5):24-25.

[12]李伶俐,应国华,吕明亮,等.13个香菇品种秋栽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9(6):28-29.

[13]何建芬,周建敏.七个香菇夏栽菌株比较试验初报[J].食用菌,2002(3):8-9.

[14]张铁军.反季节地栽香菇生产技术要点 [J].食用菌,2009,31(1):40-41.

[15]夏宏志,路晓玉,白中文,等.香菇地栽标准化生产技术[J].北京农业,2008(33):11-13.

[16]王金生,蔡丽静,史会普.夏季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39-40.

[17]林国智,郭淑云.承德市发展地栽香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7(5):20-21.

[18]尚士民,张毅魁,栾鸿,等.地栽香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J].食用菌,2005,27(6):35-36.

[19]景瑞霞.香菇地栽生产技术[J].蔬菜,2004(10):26-27.

[20]吴少风.地栽香菇出菇阶段管理要点 [J].食用菌,2002,24(2):28.

[21]吕明亮.夏季地栽香菇的关键技术环节 [J].中国林副特产,2001(3):15.

猜你喜欢

香菇菌丝食用菌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香菇接种三招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