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8-01-12郭德强王增光

关键词:心肺左心室内皮

郭德强,刘 飞,张 雷,王增光

(解放军148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 淄博 255300)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给予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60.5±6.8)岁;平均病程为(2.5±1.2)年。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61.2±6.5)岁;平均病程为(2.2±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内容包括稳定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具体操作:通气模式选择自主通气。参数设置: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4~18次,吸气向压力为4~8 cmH2O;呼气向压力为2~3 cmH2O。每晚给予6~8h持续治疗。若病情好转可适当缩短治疗时间。两组均持续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对照组患者内皮素(mg/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μg/L)治疗前分别为(63.5±5.4)、(29.3±2.8);治疗后分别为(51.9±3.8)、(26.3±3.0)。观察组患者内皮素(mg/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μg/L)治疗前分别为(64.1±5.7)、(29.6±2.5);治疗后分别为(45.7±3.9)、(22.1±2.8)。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相差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末容积(ml)、左心室收末内径(mm)] 治疗前分别为(32.1±5.0)、(160.5±15.8)、(57.1±4.5),治疗后分别为(41.5±5.4)、(125.1±12.3)、(52.3±4.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末容积(ml)、左心室收末内径(mm)]治疗前分别为(32.9±5.2)、(161.8±15.6)、(5 7.6±4.7);治疗后分别为(4 9.1±5.0)、(83.0.1±12.0)、(48.1±4.6)。

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肺活量(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mL)]治疗前分别为(2.0±0.2)、(72.0±1.5);治疗后分别为(2.3±0.3)、(77.9±1.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肺活量(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mL)]治疗前分别为(2.0±0.1)、(71.8±1.4);治疗后分别为(2.8±0.2)、(81.8±1.2)。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肺功能指标相差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结 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老年人群中较为常发的一种疾病,该病病情严重、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优化,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中已被广泛推广,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纠正夜间低氧血症,增加心肌供氧,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1]。且能通过夜间唤醒次数的减少,提高患者睡眠,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降低夜间

[1] 王梦歌,欧阳松云,孙培宗.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潮式呼吸-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09):8-11.

猜你喜欢

心肺左心室内皮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肺血管病杂志》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