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配合中药治疗细胞性肝脓肿

2018-01-12车彦伟赵秀玲

关键词:脓腔细菌性脓肿

车彦伟,赵秀玲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肝脓肿属于肝脏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临床治疗以抗生素、手术等为主,随着临床技术不断的发展,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技术越来越成熟,极大的缓解的患者的痛苦[1-2]。此次研究针对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配合中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8.0±6.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患者采取平卧位,利用彩超确定穿刺点。当脓肿位于右肝时将留置导管部位选在腋中线第7~8肋间。把套管针放置穿刺探头的引槽中,在彩超下从皮肤定点部位刺入,按照预定的角度及深度进针,进入脓腔后从套管针内将针芯拔出,并将脓液吸出少许,进一步确定为肝脓肿,交换导丝,8.5 Fr套管沿导丝推送,直至脓肿底部,引流管外侧端固定在皮肤上,接无菌引流袋,每天使用头孢孟多酯钠联合甲硝唑磷酸二钠抗炎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治疗以泻火解毒、托里透脓治疗为主,药物有黄连、败酱草、黄柏、柴胡、大黄、蒲公英、赤芍、枳实、栀子、半夏、黄芩。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彻底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脓腔完全消失;缓解: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及血象有所改善,脓腔直径减小低于3 cm;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血象、脓腔没有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有效、缓解、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

30.4%(7例)、39.2%(9例)、30.4%(7例)、69.6%(16例);研究组患者有效、进步、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5.2%(15例)、30.4%(7例)、4.4%(1例)、95.6%(22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7,P<0.05)。

3 讨 论

通过研究证实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配合中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较为理想。临床治疗肝脓肿的手段比较多,开腹手术引流因创伤比较大,所以在临床中逐渐被淘汰,肝穿刺抽脓需要进行多次,从而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对于单发的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只需要进行一次操作,当穿刺针进入脓腔之后,引流管头端软顿,对肝脏不会造成太大的损伤。利用彩超可更好的深入,尽最大可能引尽脓液,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效果,并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中医认为细菌性肝脓肿主要是因肝经湿热火毒蕴结、肝脏气血壅滞、热盛肉腐、化肉为脓所引起[4],因此治疗以泻火解毒、托里透脓为主,将现代药理证实,将大黄、蒲公英、赤芍、枳实、栀子等药物结合使用有效的增加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及局部网状内皮系统的防御能力,降低耐药性的产生,因此提高治疗的效果。

总而言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配合中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较为理想,在临床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脓腔细菌性脓肿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