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利益主体视角下作者对学术期刊抵制的分析*

2018-01-12李军纪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术期刊伦理

李军纪

(山西医科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西 太原 030001)

0 引 言

学术期刊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其编辑出版技术和手段日新月异,学术成果的多媒介融合出版为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快速、有效和多样化的传播平台。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放存取出版、优先数字出版、电子预印本出版等技术为学术成果的传播提供了多种新的选择,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步。 然而,就在期刊编辑出版人员殚精竭虑地创新出版方式、为满足学术传播而砥砺前行时,在学术共同体内部却出现了抵制学术期刊的声音。 更有甚者,有学者采取各种方式恶搞学术期刊。 那么,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人员,面对学者对学术期刊抵制的态度与行为,需要深刻反思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学术期刊的发展究竟出现了怎样的失误?我们在出版中应该如何改进工作才能满足作者对学术出版的需求?

本文基于作者对学术期刊抵制的案例,试图揭示学术期刊出版中作者与期刊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作者与学术期刊矛盾的策略,以期引起学术期刊同行的关注,共同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出谋划策。

1 作者对学术期刊抵制的案例

作者对学术期刊抵制的实质是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期刊之间矛盾的表现,是学术共同体对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和办刊实践的挑战。 根据作者对学术期刊抵制的性质,可以将其概括为作者对学术期刊评审制度的抵制和作者对学术期刊出版理念的抵制。

1.1 作者对学术期刊评审制度的抵制

同行评审制度是保证学术期刊质量的根本。 作者对学术期刊质量的不信任首先指向的是对同行评审质量的怀疑和挑战。 Sokal事件是作者对学术期刊同行评审进行抵制的典型例子。[1]1996年5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条新闻: 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Alan Sokal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投稿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超越界线: 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故意制造了一些常识性的科学错误,目的是检验《社会文本》审稿人在学术上的诚实性。 不幸的是,期刊的五位审稿专家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也没有能识别索卡尔在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有意捏造的“联系”,文章经审查后被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一场轰动。 虽然Sokal事件反映了后现代主义对当代科学的戏谑与挑战,但是,这一事件直接的后果是损害了学术期刊在公众中严肃性、客观性的形象。

事实上,研究人员对学术期刊进行恶搞和挑战并不是个例。 恶搞论文的事件已经被多次报道。 例如,据《中国科学》报道,早在2005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SCIgen软件, 其目的是为了证明期刊和会议对机器发明的毫无意义的论文的识别能力,以期刊和会议作为娱乐和嘲讽的对象。 SCIgen生成的这些恶搞论文对学术期刊和会议的同行评审制度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据报道,傅立叶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Cyril Labbe 收集了2008~2013年世界顶级出版社出版的30多本论文集中计算机生成的论文共120多篇。 其中,Springer 出版的论文中有16篇,IEEE出版的论文中有100多篇。[2]这些大量存在的恶搞论文的被报道,证明了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同行评审中的漏洞,也揭示了作者对学术期刊的抵制态度和嘲弄诋毁学术期刊的行为。

1.2 作者对学术期刊出版理念的抵制

学术期刊出版理念是指学术期刊在办刊中的价值追求以及实现其价值而采取的策略和手段。 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如果得不到作者的认同甚至期刊侵害了作者的利益,就会引起作者对学术期刊的抵制。 2013年1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andy W Schekman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获奖时,向社会公众提出了抵制顶级学术期刊的倡议。 Schekman提出,学术界应该抵制《NATURE》《SCIENCE》《CELL》这些顶级学术期刊,因为这些学术期刊在选择稿件出版时,并非依据稿件的学术价值,而是依据稿件所涉及课题的流行程度。 由于学术期刊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影响力和被引频次,会特意选择流行的课题或被关注较多的研究内容。 这样的学术传播理念,不能真实反映学术界的研究情况和研究趋势,更误导了公众的科学兴趣和科学资金的投入,导致真正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问题得不到公众和社会的支持。[3]

号召抵制权威学术期刊的著名科学家并非Schekman一个人。 在2012年,著名英国数学家William Timothy Gowers 组织了一场针对荷兰Elsevier公司出版的《CELL》的抵制运动。 反对出版公司只顾商业利益而不顾学术传播的做法。

2 作者抵制学术期刊的原因分析

2.1 作者和期刊的不同利益诉求

论文出版是学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学术论文出版的核心要素是作者和期刊,是作者要素与期刊要素的分工与合作完成了科技成果的保存和传播。 然而,在论文的传播过程中,作者与期刊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方面,他们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学术成果的传播。 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在论文出版中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例如,作者在论文出版中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论文的内容得到编辑的尊重,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修改建议; ②论文的著作权能够得到保护; ③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尽快发表,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同时,学术期刊的利益诉求表现在: ①建立期刊的学术权威和学术影响力,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稿源; ②增加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这样可以增加期刊的订阅量; ③增加期刊的经济效益。

作者对学术期刊的抵制是编辑与期刊利益冲突的表现。 期刊编辑在实践中应当正视作者和期刊的不同利益诉求,并不断研究和探索解决作者和期刊利益冲突的方法。

2.2 学术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的冲突

在论文出版活动中,作者与编辑代表了不同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因而实现的是不同的价值目标。 从作者来讲,作者发表论文是科学共同体内部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家获得学术共同体认可的基本手段和标准。 只有通过学术论文的发表,科学思想与假说被科学共同体检验后才能成为科学理论,推动科学的进步。 因此,学术思想快速、有效、广泛的传播是学术论文出版中学术共同体的需求。 另一方面,编辑人员作为出版者的代表,他们需要实现期刊的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最优化。 学术期刊作为商业社会中的市场主体,它需要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它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进行期刊的运作,例如,降低出版成本、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增加发行收入、提高企业利润等等。 例如,2015年自然出版集团(NPG)实行了一项名为Rubrig的同行评审模式,该模式能够加快评审速度,提高评审效率,从而降低出版成本。[4]Rubrig公司创立了标准化的流水线式同行评审系统,公司招募了100名博士人员给每一篇论文进行计分式评价,然后在三个星期内给出论文的出版建议。 所有作者支付750美元就可以享受这种论文评审服务。 该公司也提供论文润色以及寻找发表刊物的服务。 Rubrig的评审模式由于效率高、速度快、管理方便,受到期刊出版者的青睐。 然而,科学家却对这种商业运作的同行评审体系非常反感。

例如: 反对这种制度的英国伦敦大学生物地理学家Mark Maslin认为,学术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是一个缓慢思考的过程,有时不能简单快速地进行评价。 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得到作者与编辑的感谢以及对学术贡献的成就感,其他都是次要的。 从这个例子可知,期刊出版中经济价值追求和学术价值追求存在矛盾与冲突的现象。 总之,学术出版中作者要实现学术成果传播的最优化,作者的终极追求是学术发展和思想的传播。 编辑要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它的终极追求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 这就意味着,学术出版活动既要遵循学术传播的规律,以服务科研为最高目标,同时也要遵循市场运行的法则。 这两种不同的规则在同一个主体上实现其价值,有时会有利益冲突的出现。[5]

3 学术期刊对作者抵制应该采取的措施

3.1 树立服务科研是学术出版最高追求的理念

如前所述,学术期刊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媒介,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需要在商业社会中寻找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学术期刊既要追随学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一般来讲,学术期刊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术期刊发展的理想目标是其学术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二者发生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呢?从本质属性上来讲,学术期刊的最终目标服务于学者,服务于科研,学术期刊的市场价值也是通过学术期刊的学术价值来实现的。 相反,如果只顾追求期刊的市场价值而牺牲了期刊的学术价值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例如,在学术期刊的出版中,掠夺性期刊不经过同行评审,作者只要缴纳论文发表费,就可以编辑出版论文,期刊毫无学术价值可言,这类期刊在学术界没有任何学术影响力。 据英国《NATURE》杂志报道,为了赚取不义之财,学术期刊出版商只收取论文发表费而不进行同行评审的现象主要存在于经济发达国家。 而且在掠夺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群中,57%的通讯作者来自富裕国家或地区,他们分布于几百家科研机构,其中来自印度的占27%,来自美国的占15%。 这类期刊的办刊宗旨就是赚取不义之财,而不是为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因此,掠夺性期刊虽然能够暂时捞取横财,但受到学术共同体的抵制终究难以取得市场发展空间。[6]

3.2 建立有效而明晰的出版伦理规范

作者对学术期刊的抵制无疑与期刊在编辑出版中不能满足学术发展的需要,得不到科学共同体的认可有关。 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期刊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不能遵守学术出版道德规范,侵犯了作者的利益。 尤其是在决定稿件能否出版的过程中,决定权掌握在审稿者、编辑人员和出版者手中,而如果他们没有树立出版伦理规范的意识,没有自觉遵守著作权的法律法规,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侵犯作者的学术利益或经济利益,失去作者对学术期刊的信任。 这种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是造成作者抵制学术期刊的重要原因。

如何减少学术期刊对作者利益的侵害,转变作者对学术期刊的抵制为支持呢?近年来,国内外学术期刊出版机构采取了许多措施以避免期刊与作者的利益冲突。 例如,总部设在英国的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制定了详细的学术出版伦理规范。 其内容包括: 总的伦理原则,关于编辑的伦理原则,关于审稿人的伦理原则,关于作者的伦理原则。[7]在国内,《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出版伦理规范,为中国的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树立了榜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出版伦理规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伦理,审稿人伦理,编辑伦理,出版者伦理。[8]

根据国内外关于作者与编辑、审稿人、出版者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的研究,我们认为学术期刊应该制定尽可能明确而具体的处理作者与编辑、审稿人、期刊的政策,这样有助于化解作者和期刊之间的矛盾,公平客观地处理作者和期刊之间的分歧,转变作者对期刊的抵制为对期刊的支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在办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处理作者与期刊矛盾的制度。 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公开原则。 当作者与编辑人员或审稿人存在各种可能形式的利益冲突时,作者、编辑人员与审稿人员均应当公开声明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事实。 ②公正原则。 编辑人员和审稿人在审查和决定稿件是否出版时只能依据稿件的学术价值,不应该受到作者身份如性别、年龄、学历、区域、信仰等的影响。 ③尊重原则。 编辑应该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语言习惯,尊重作者的著作权、隐私权以及首发权等,尊重作者对论文的申诉等。 ④责任与义务原则。 编辑有责任与义务解释与论文出版有关的各个问题,如出版时间、出版方式、出版的经费以及出版过程中的伦理问题,直至作者充分理解所有这些问题。[9]

4 结 语

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重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要素是作者和期刊。 目前,学术界对如何吸引优秀作者的高质量稿件,如何搭建快速发表、学术严谨、特色鲜明的期刊平台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这些研究对于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期刊的编辑出版是由作者、编辑、审稿人以及出版者等要素协同配合的系统工程,是多种利益主体的共同产品。 作者与编辑人员、审稿人以及出版者既相互依赖,又有各自的价值目标,在出版过程中,既有合作又有分工。 所以,为了使学术期刊出版中各个利益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根据学术期刊的本质特征制定合理且具可操作性的编辑出版伦理规范,合理调整编辑出版中各要素间的利益关系。 我们需要充分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优秀期刊关于出版伦理的规范,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编辑出版伦理原则。 只有这样,学术期刊才能达到服务科研、促进学术交流的最高目标。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学术期刊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图书编辑出版中技术手段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人工智能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未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