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习作“闪念”获得的成功之路

2018-01-11顾明东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激发策略习作思维

顾明东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激发学生的“闪念”思维,能够保证学生的习作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而是富有创意感的美文。教师可通过巧借想象法、媒介刺激法、海量阅读法、聚焦思考法、循循善诱法、头脑风暴法来激发学生的“闪念”思维。

[关键词]习作;闪念;思维;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6-0004-02

习作“闪念”是在习作过程中,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联系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进行构思时,针对这个题目,突然进入头脑中的一种写作想法,是人灵感释放的典型写照,它把个体的理性思维同感性思维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研究发现,个体的思维方式、社会经历和知识储备会对“闪念”造成较大影响。充分激发学生的“闪念”思维,对于习作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一、生活的积累和广博的知识是“闪念”思维的前提

要想拥有“闪念”需要具备下面几个条件:人生经历、知识储备以及人生价值观等。个体的人生经历是获得“闪念”的根本,而雄厚的知识储备则是“闪念”的主观因素。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需要做好积累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闪念”的作用,真正达到文思泉涌的效果。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得之顷俄,积之平日”。很多作家都有相关的经历,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令人痛苦的劳役经历,高尔基对“大学”的经历,曹雪芹在大观园的生活状态,巴金对于家庭生活方式的理解等。正是因为有了生活经历,才给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起多写多练,勤加思考的人生价值观,这样才会有“闪念”出现。“闪则念”往往倾向于富有勤奋感的豁达者,对于思维的懒汉一向敬而远之。这也可能是对勤劳的一种奖赏吧,没有切身的经历和付出是很难获得精美的作品的。

二、创设情境、强化观察是激发“闪念”思维的良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闪念”思维,我们可以尝试情境教学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感悟浓浓亲情、享受美好生活以及体验时间变化的人生境界,在花开花落中让学生感悟时间的流逝。开展情境教学需要一定的外在事物辅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想认识,才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进而把“闪念”的洪流引进来。只有把联想的窗户敞开,才能让学生看到想象的彩虹。灵光闪现的念头往往就是“闪念”的出现,此时,写作就会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世界,认识周围的环境。对于思维来说,洞察是根本,只有对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将其抽象为思维认知,才能在心里种下“闪念”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发人深省,富有创造力。

三、放松精神、转换角度是获得“闪念”思维的根基

长时间紧张状态后的放松是产生“闪念”的最佳状态。具体来说,就是长时间的忙碌之后,在散步、洗澡、钓鱼或者聊天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闪念”,尤其是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写作中遇到了困难,不要硬写,这样容易出现应付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放松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唱歌、跳舞或者学习一下其他课程,甚至美美地睡上一觉等。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闪念”的出现不会有任何征兆,多数时候会在疲惫之后产生。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好的作文能够全面地反映一件事情,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对于教师来说,在指導学生写作的时候,要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的层面看事物,多进行分析和揣摩,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更有新意,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跟其他人的不一样。在这种状态下,那些被长时间压抑着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学生才能获得观念上的顿悟。实际上,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每个学生的观点是不同的,最终的结论也各不相同,产生的“闪念”也是多元化的。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励学生运用“闪念”去写作,在持续性的锻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激发学生习作“闪念”的策略

“闪念”对写作的促进作用非常大,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闪念”这一法宝,对于某个题目往往会绞尽脑汁而无从下手。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闪念”呢?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方法,如创设情境法、培养动机法以及最终记录法等。从教学实践出发,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巧借想象法

“闪念”是以想象为基础存在的,并且想象也是“闪念”诞生的心理要素,是 “闪念”诞生的根本。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充分发挥“闪念”的功效,必须对周围的人、事、景等有个充分的认识,经过不断的写作练习,在不断的思维碰撞当中,激发“闪念”的火花。

比如,余光中曾在浙江大学开展过一个涉及“闪念”的演讲。他指出:想象力就好比是在木头上钻洞,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完成的。这需要不断的努力和锻炼。在《山中传奇》这首诗当中,余光中写到:在香港大学期间,自己住在靠山的宿舍里,阳台朝西,并且阳台外面还有一些松树,每当太阳西下,溪水流淌,别有一番景致。正是这样的环境才使余光中写下了“落日说黑蟠蟠的松树林背后/那一截断霞是他的签名/从艳红到炫紫/有效期间是黄昏”的佳句。余光中指出,尽管夕阳不会说话,但是,夕阳时期的景致却向我们传递了一幅美的画面,晚霞的美就是夕阳或者是黄昏的最美签名。

可见,借助想象的翅膀,把大自然的一些事物联系在一起,就能构成精美的语句,这就是“闪念”的作用。

2.媒介刺激法

涉及 “闪念”的问题,某些外在事物往往能够很好地发挥激发功效。比如,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经常借助酒来抒发情感,因此,饮酒就成了古代文人消遣找乐的一种有效方式。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这也是“闪念”诞生的一个良好起点。再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喝咖啡;床则是英国人弥尔顿展开思想翅膀的处所;更甚者,还有喜欢烂苹果味的德国诗人席勒等。

对于刺激物,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不能盲目地去学习,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能为了激发“闪念”就去学习喝酒等。实际上,在学习当中,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刺激物。例如,大自然美好的景象有时候能够激发人的灵感,获得“闪念”效果;浩瀚的大海、巍峨的群山,又或者是小桥流水和莺莺细语等也能激发人的“闪念”;社会上的很多事物都能激发人的灵感,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父母给予的爱、同学之间的友谊、经历磨难的爱情、忠贞不渝的感情以及无私奉献的爱心等。

3.海量阅读法

阅读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假如能够把阅读和写作有效联系在一起,就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激发学生闪念的有效措施。但是,现实当中,有些学生阅读了很多书籍,却一到写作的时候就无话可说。针对这种问题,我们提出了海量阅读法。

该种方法的重点是海量,无论哪方面的数据,先获得一定的阅读量,最后再慢慢去除掉自己不喜欢的部分,也就是祛除糟粕,留下精华,最后总结自己的收获。这种阅读方式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短时间的海量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闪念”,不过只是暂时的,只有长久性的阅读才能让“闪念”持续产生。国内外知名的作家都是在长久性的阅读中诞生的。比如,鲁迅阅读名言就是随便翻翻,看起来很随意,但是却在进行海量阅读,最后才能创作出大量的杂文以及小说等;钱钟书一直青睐群书,入读清华大学之后,依然沉迷于图书馆,阅读了大量中外著作,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非常喜欢阅读,并且养成了“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好习惯,海量阅读使他拥有了大量创作的素材。

4.聚焦思考法

开展习作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面对写作题目,要摒弃一切杂念,全神贯注地去思考分析。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以外,在课余时间写作的时候也要保证这种状态,不断地锻炼培养,做好聚焦思考练习。只要跟自己生活有关的现象都要进行思考。比如说,在平时走路以及吃饭过程当中,都要思索一些作文题目。只有坚持进入这样疯狂化的状态,才能充分发挥“闪念”的作用,才能积累“闪念”出现的条件。实际上,聚焦思考并不局限于写作过程,在一些宏观思考当中也会用到聚焦思考,这也是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生活观察,不断思考的有效措施。

良好的写作习惯养成之后,学生就能随时随地提取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形成自己的寫作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闪念”也必定会持续性的出现,而不再是一个陌生概念。

5.循循善诱法

教师的指导是帮助学生养成“闪念”习惯的有效措施。循循善诱能够帮助学生去观察、体验社会,借助这种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闪念”的写作习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对题目进行简单的解释,以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产生一些念头,帮助学生去“假定身份”“假定环境”等,比如说,“如果我是王蒙我会如何去写”“假如是写给好朋友的我该怎么写”等。采用这种方法去帮助学生写作,能够达到一定的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效果。

6.头脑风暴法

对于写作来说,头脑风暴法是很有效果的。比如,给出了写作题目之后,教师要对写作要求进行诠释,并且让学生去讨论分析,讨论之后,再要求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把一切观点都说出来。对于任何观点,教师都不要否定,而是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必要的表扬。总之,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头脑风暴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有创意的观点。讨论完之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梳理这些观点,把那些有创意的“闪念”保存下来,然后,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闪念”是一种思维方式,没有任何形状,也不能去触摸,不过教师可以制定有效的措施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产生“闪念”。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闪念”,才能保证学生的作品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而是富有创意感的美文。总的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地探索,寻找到更多适合学生写作的好方法。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激发策略习作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趣
谈物理教学中引发学生探究热情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