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琴演奏技巧缘入彩调戏曲音乐

2018-01-11赵翎言

艺术评鉴 2017年23期
关键词:技法作用发展

赵翎言

摘要:揚琴是中国乐器中最具世界性和民族性的乐器,它品种较多,分布广泛,遍布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扬琴由明代从波斯传入中国,它的发展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它的音色对比鲜明、表现力极为丰富。扬琴即可以独奏,也可以伴奏,所以许多地方戏曲、曲艺表演的乐队伴奏中都会有扬琴的出现。

关键词:发展 技法 作用

中图分类号:J64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071-02

扬琴做为一件世界性乐器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而中国扬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是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扬琴不仅运用于合奏、重奏、伴奏,同时也是一件富有自身特色的独奏乐器,无论从形制结构到弹奏技法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扬琴时至今日已形成了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东北扬琴、新疆扬琴、四川扬琴等多个流派,这些流派汇聚一起,组成了有别于欧洲扬琴体系、西南亚扬琴体系的中国扬琴体系。

一、扬琴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扬琴属弹拨乐器类,在各种不同编制的大、中、小型中国民族乐队中都是主要的乐器,除用于合奏、伴奏、重奏外,也是中国各地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伴奏乐器。随着扬琴艺术的发展,它又以风格独特、表面力丰富的独奏乐器出现在各种形式的音乐会上,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扬琴自明朝年间传入中国后,最初多用于民间说唱和戏曲音乐的伴奏,随着各种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发展,民间器乐也逐渐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民间器乐的演奏方式作为独立的乐种出现后,扬琴成为它们主要的演奏乐器,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四川扬琴”“山东琴书”等。经过民间艺术家们不断地演奏实践和积累,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流派,有了自己杰出的演奏家和和优秀的传统曲目。并把优秀的曲目改编为扬琴独奏曲,如广东音乐《倒垂帘》《旱天雷》《连环扣》,江南丝竹《三六》《花六》《将军令》《闹台》均在20世纪20-30年代就灌制了唱片。传统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又别具一格。扬琴的演奏技艺是通过演奏者娴熟的演奏技巧,灵活熟练地运用琴竹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二、扬琴的一般表现技法

扬琴的演奏技艺是通过多种竹法来表现,演奏基础技巧为单竹、交替竹、双竹、轮竹、颤竹、拨弦、泛音、顿音、反竹,压揉弦、前倚音、颤音、摘音、单弹轮、双弹轮、双滑弹、上滑弹、下滑弹、琶音、笕尾拨弦、指甲拨弦、笕尾上行乱奏、笕尾下行刮奏、指甲上行刮奏、指甲下行刮奏等,用于扬琴独奏表演,但基本的竹法是单竹、齐竹、轮竹三种,其他竹法由这三种竹法发展变化。中国民间传统演奏很讲究对施律的润饰加花,在演奏中运用连竹,衬音、坐音、装饰音、花音、抽字等手法使曲调进行进分华丽流畅,生动活泼,不仅擅长表现愉悦欢快的热烈情绪,也能有铿锵有力、跌宕起伏的力度变化。颤、滑、揉、拨的技法,更能表现柔美婉转的抒情风格,在表现欢快旋律的同时,又能表现婉转抒情的歌唱性旋律,细致表述曲调的韵味,使扬琴的表现力有了新的光彩。作曲家、演奏家们继承传统,借鉴现代作曲技术在反映新时代的新作品中,运用和声、对位、复调、多样化织体等手法促进了扬琴演奏技艺的发展和提高。扬琴的演奏技巧、技艺已经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塑造鲜明丰满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

三、扬琴在彩调音乐中的伴奏作用

笔者是多年来从事彩调乐队中的专业扬琴演奏员,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扬琴在戏曲乐队中的重要作用,它在彩调剧种里属于“三大件之一”。要想在戏曲中伴奏好,首先要熟悉本剧种的唱腔曲牌和旋律。

彩调是广西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我区桂林、河池、百色地区,是百花园中鲜艳夺目的“山茶花”,它既有丰富多姿、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及轻快活泼、优美动听的唱腔旋律,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系广西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戏曲。

彩调唱腔属于曲牌体,基本都是“宫、商、角、徵、羽”民族五声调式,徵调式的唱腔基本有:《四平腔》《十月花》《老旦腔》《三板忧腔》《化子腔》《钱牌腔》等;商调式有:《挑担腔》《浪里白》《媱旦腔》等;羽调式的有:《走马调》《三板腔》《八洞神仙》等;宫调式的也有很多,如:《正花腔》《四季相思》《夸夸调》等。还有不少冷场曲牌如《长锣》《四钹》《一钹》都很有特点,它和锣鼓相互配合,有板有眼,为舞台上的演员表演经常起到时空转换和增添气氛的作用。彩调的旋律有节奏欢快,如六度:3—1、七度如:6—5、八度的大跳1—1等,或跳跃式的连续二度、三度的级进式音阶,如:5357 6、5672 6还如:65 3532、6 61 6 57 6 6 56—此类音型出现。在节奏欢快的旋律中常有切分音、十六分音符的曲调如《十月花》《四门摘花》传统唱腔等,这时候就显现出扬琴伴奏的和声和节奏特点,使整个乐队的织体变得跳跃、丰富起来。而在抒情优美的唱腔中更是经常为旋律加花伴奏,加花伴奏是演奏中必不可少的手法,也是最富特色的技法,加花需遵循一定的规则,需在保持原作品风格的同时,通过运用加花的手法使唱腔韵味更为浓郁,表现力更为丰富。除了“加花”伴奏,“衬腔托声”也是伴奏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它可以帮助烘托气氛,帮助演唱,使演员在唱腔中有休息之际,使唱腔与过门衔接自然、天衣无缝。在“衬腔托声”上,除了不能喧宾夺主,还应注意恰到好处。和彩调的主胡形成支声复调,给音乐添色加彩,丰富和补充曲调的乐思与情感。如现代大型彩调剧《哪嗬咿嗬嗨》中第五场一帮调子客打仗路过家乡,由于上级有命令使得这帮人经过家门都不能回家看一眼,扬琴和调胡在凄婉的旋律中作复调演奏,配合舞台当时的情境气氛,一下子把观众的心情带入一种思念和凄凉中。由于扬琴的演奏和表现力丰富,它还方便很多琶音的演奏,许多乐器难以演奏的音程和半音阶它都能演奏出来,如在大型彩调剧《刘三姐》的主题歌中用扬琴演奏的“琶音”来表现水中的波涛,“广西桂林山水之美”的场景,体现“阿牛哥与三姐对唱的恋爱内心热恋之情”,美不胜收。

扬琴有着相当丰富的演奏技巧,在很多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中能轻松自如的完成,增强了乐队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如在现代彩调剧《闪光的足迹》第三场林秀艳冒着暴风雨赶到学校抢救学校财产的一大段音乐和唱腔伴奏,里边用了大量的后十六分音符快速模进,之后用轮音、弹轮、双轮、衬音、八度双音、和音等演奏技巧,表现了林秀艳在暴雨中行进的艰难和险阻,把扬琴的技巧完美地用于彩调唱腔音乐之中。除了快速技巧以外,扬琴还善长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八度和弦,以及八度双轮、单轮的技巧演奏,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彩调剧中的戏曲人物性格和一些跳跃性的舞蹈旋律。

戏曲音乐发展到今天,戏曲乐队的伴奏是其进步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而戏曲伴奏的弹拨乐器之一——扬琴也在戏曲乐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经过许多音乐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开括,扬琴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在乐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扬琴传入中国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完全中国化,从琴体构造、音质音色、音位排列、琴竹制作、演奏技巧、曲目积累学术研究等都具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属于乐器中的瑰宝,成为东方独树一帜的艺术品种!

参考文献:

[1]潘广德,黄吉芳.扬琴演奏技巧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存梅.谈扬琴演奏技巧的运用[J].音乐天地,2010,(06).

[3]钱伟宏.扬琴演奏技巧之发展(下)——建国后竹法的发展[J].乐器,2007,(11).

[4]韦壮凡,章文林,吴嗣强,王超常,周维民,龚邦榕,庞绍元.彩调剧音乐[A].韦壮凡.柳州市戏曲志[C].柳州:柳州市文化局艺术研究所,1983.

[5]庞荣,黄洪焱.广西桂林彩调的现状与生存策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法作用发展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区域发展篇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