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2018-01-11王铎辉
王铎辉
摘 要:数学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础性学科,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表达形式。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加强数学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能力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解题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般是指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逻辑思维规律,整体发挥数学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水平,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其中包括了思维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外,更重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解题实践,就是遵循科学的解题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亲自参与的解题实践过程中,学会解题,从中获得能力。
一、完善知识结构,扎实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是学生解题的前提,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库去完成知识的解答,那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消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学习“轴对称”这一知识点时,在书本图画呈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呈现轴对称的动态图,让学生多方位了解轴对称图形,还可以给学生展示具有鲜明特点的轴对称建筑,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数学的美妙,也能够让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积极发现轴对称图形,完善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要求学生不仅懂得概念的意义,还要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叙述,能够用自己的话正确解释这些概念,对于重要的定义和概念,要一字不落地进行记忆,保证知识的准确性,才能够正确解题。
二、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出现的错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粗心,学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致使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对习题中已知条件和隐含的条件视而不见,致使学生的解题速度慢,得出的结果也往往是错误的,严重阻碍了解题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看到习题中隐含的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习题。例如,学生在解答“(4a-2)x2-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这道题时,通过深入剖析这道习题,能够看到4a-2≠0是这道题的隐含条件。学生通过对隐含条件的分析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思想,就能够轻松地找到解题的方法,从而轻松地掌握解题的思路,得到正确答案。
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针对所有的数学题型,都应该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有的放矢,才会有质的飞越和进步。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在日常的数学复习和考试过程中,正确的解题方法并不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简单地模仿,而是需要在面临新问题时,利用已有的知识,找出新问题的归属,进行严密的思维,从而顺利地解决新问题。纵观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试题加强了对知识点灵活应用的考察,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大大加强。所以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操作技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做完题目后要对思路进行反思,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方法进行归纳,方能做到举一反三。要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对已做过的各类试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构建完整的、明晰的知识网络结构,提炼涉及的数学解題思想、方法与技巧。
四、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初中常见的数学思维有多种,主要有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整体思想等思想方式,这些思想方式共同构建了初中数学思想基础。数学思想培养是解题能力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题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同时优秀的数学思想又能够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迅速找到思路,找准方法,提高解题效率与解题质量,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例如在上述教学案例中,证明勾股定理,数形结合思想是在论证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思想方法,以公式及图形的共同特征为突破口,达到解题目的。而数学思想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新课教授过程中注重对知识来由、发展过程的讲解,强调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拓展学生数学思想,教会学生活学活用,依据适用原则选择的不同思想或方法解决问题。
五、引导学生的分享和反思
数学学习应该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的解题思路可以有很多种,不能限制学生的解题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分析的时间,不能按照教师的解题思路一味地灌输,可以交由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提问或者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不同的学生的解题思路可以进行相互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来反思自己,找出更适合、更完善的解题思路。通过分享和反思,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思维面,提升了其创造能力。在问题解决之后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归纳,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将总结的解题方法更好地应用于新问题中,这才是真正的解题能力的提高。
结语: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只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的积极性,提升解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刁品云.例谈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2):40-40。
[2]陈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16):39-39。
[3]肖云秀.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29):56-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