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民歌产业的意识形态研究
2018-01-11刘洁
刘洁
摘要:随着现代文化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壮族民歌产业,再现了壮族文化的历史和辉煌,展示了壮族文化的智慧与创造力,使主流文化群体对壮族文化形成了新的认识。本文从广西壮族民歌产业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广西壮族民歌的文化内涵和形态特征、广西壮族民歌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现状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对广西壮族民歌产业的意识形态特征进行梳理,对促进广西民歌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 意识形态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3-0023-03
“十三五”期间,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建成面向东盟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发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动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关键时期,也是广西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时期。广西文化产业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西壮族民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的当代理解
“文化产业”即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式来发展繁荣文化。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特性与功能,文化兼具物质与精神,无形与有型的双重价值,它既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我们精神的庇护所,也是一种认同意识。文化核心是一种价值理念,文化是同人的生产生活,从生产方式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在目前的情况下,从世界范围来看,要提高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文化要有竞争力,除了靠价值的创造、积累、积淀之外,文化的输出,特别是文化产业形态的输出是走向世界,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乃至于成为一种主流的形式。
“意识形态”也称“社会的意识形态”,指一定的社会集团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表达,它包括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当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处理好多元价值观念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尊重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又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念的有序化,这样才能形成价值共识与认同。
(二)文化产业具有传播意识形态的功能
文化产业是坚守、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科学发展文化产业要处理好经济功能与意识形态功能的关系。经济功能指的是文化产业的自然属性,意识形态功能指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既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功能而忽视意识形态功能,也不能夸大意识形态功能而否认经济功能。面对伴随西方文化产业而来的意识形态渗透,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应增强阵地意识与责任意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
随着现代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近些年文化产业在广西地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如“壮族三月三”“广西国际民歌节”等节庆文化品牌,将广西民歌发展成为走向世界的名牌,与此相对应的广西各地对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空前重视。事实证明,将民族文化產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相结合,以民族文化为资源依托,由文化产业带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二者共同发展,是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和良好途径。
二、广西壮族民歌的文化内涵与形态特征
(一)题材
传统的壮族民歌是一种文学形式,其通过语言的节奏性和韵律感来表达广大壮族人民的生活劳动状况和情感思维,是壮族人民和歌者在他们熟识的生活场景基础之上,通过艺术手段,将他们的所想所感和远大理想,化作最为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感情丰富的语言歌唱出来,所以它语调平和,音律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充满了淳朴的乡土气息。
(二)音乐形态
近年来,广西壮族民歌通过全新的创作,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它吸取了壮族音乐素材,采用民族音乐为基础,运用具有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的音调,并采用了民族风格的伴奏,在演唱的基础上加入流行音乐元素,使民族与时尚、流行、通俗的音乐素材相融合。为了有利于推广,这类歌曲邀请著名民歌手演唱,这类歌曲是典型的壮族民歌产业化的产物,如宋祖英的《大地飞歌》,斯琴格儿乐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歌从漓江来》、谭晶的《壮家妹》、祖海的《抛绣球》等。这些歌曲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是因为在演唱方法上,将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相结合,歌曲具有亲切、时尚的特点,通俗易懂,百姓喜闻乐见。
(三)广西壮族民歌的意识形态体现了壮族文化进化中的正能量
广西民歌的产业化发展,对于增强民族意识和构建族群认同起到积极的作用。族群理论认为民族认同是以族群的认同为基础,以区别我群和他群,是同他族交往过程中对内的异中求同及对外的同中求异的过程。族群认同实质指的是族群边界。它表现为对内维持族群的凝聚力的自我认同,对外区分我群与他群的相互认同,在这一过程中,民歌的产业化发展为广西壮族民族意识的重建行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实践证明,广西壮族民歌产业,再现了民族的历史和辉煌,展示了壮族的文化智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使主流文化群体对壮族及其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壮族文化借助这一强大的力量,民族的特色将会更加突出,民族的凝聚力会越来越强。
三、广西民歌产业的意识形态管理现状与对策
(一)广西民歌产业现状
据统计,2015年广西文化产业增长值达424.22亿元,广西目前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区4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3家。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基层,“壮族三月三”“广西国际民歌节”等节庆文化品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舞台精品演出,已成为展示广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充分展现了广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之美。
(二)广西民歌产业现状阶段评价与发展不足
广西壮族民歌产业精品不多,文化资源价值深度发掘不够;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合理,壮族民歌文化产业经营机构集约化程度低;资源配置相对混乱,民歌文化产业从业者素质不高,且人才结构不合理。因此,难以建立合理地广西壮族民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三)广西壮族民歌产业的发展对策
1.在传播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广西壮族民歌产业的发展规律
广西壮族民歌产业的管理与其它产业相比具有它的特殊性。广西民歌产业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才能实现最终目标:必须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原则;必须遵循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遵循广西民歌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和贯彻市场化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区别对待且分类指导的原则。
2.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民歌产业管理模式制约民歌的产业化发展,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为了促进广西壮族民歌产的科学发展,要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政府部门要搭建有效的服务体系,同时制定相关民歌产业的发展战略,广纳创意型文化管理人才;政府部门需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完善公共基础服务,并加强对广西民歌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成立广西民歌产业的遗产保护委员会,为广西民歌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健全广西民歌产业服务体系,培育广西民歌产业的中介服务组织
为了适应当前广西壮族民歌产业发展需要,必须加快培育和扶持非营利的文化机构,为广西壮族民歌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健康培育和管理市场,通过鼓励科技进步,促进城市营销和文化贸易。非营利组织如:文化产业交友中心,文化人才资质考级和培训中心,文化发展基金会,各种专业服务机构,文化中介代理服务机构等为文化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李娟.文化产业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山东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