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及启示
2018-01-11陈学文赵禹舒
陈学文, 赵禹舒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 300072)
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及启示
陈学文, 赵禹舒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 300072)
在现代艺术观念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艺术,发掘了现代主义的潜在价值,重新认识那些被现代艺术忽视的观念,并进行反思,将后现代艺术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采用现代艺术表现方法,对原有景观进行创新、补充和修整。传统功能性设计理念将发生质的改变,装饰性、艺术性等外在表现特征将逐渐受到关注;同时尊重传统艺术、发掘古典艺术的魅力;景观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西方后现代艺术; 解构主义艺术; 极简主义艺术; 大地主义艺术; 景观设计
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艺术理念基础上,西方建筑、景观以及艺术发展进入后现代时期。从后现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市场迎来了经济腾飞、时代发展,艺术领域的发展也面临重大变革。第一,设计领域引入了波普艺术,设计风格体现流行和通俗文化的交融。第二,人口增长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犯罪频发问题等都令人们对现代社会产生质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希望发生变革,在过去美好时光的基础上对历史、道德理念、文化理念重新认识。在人们的期许中,西方社会迎来了后现代时期,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比较典型的有大地艺术、极简艺术、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思维模式、艺术观念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认识均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 后现代主义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1. 后现代主义艺术
立足艺术发展规律,每当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极端,势必进入批判或回归阶段。抽象艺术为现代主义所推崇,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抽象的现代主义表现形式逐渐远离现实生活,那些被忽略的、遭受批判的潜在价值逐渐显现出来。进入后现代时期,在绘画领域被抽象艺术忽略的写实性、故事性得到重新认识,这些美学特征又重新回归历史舞台,写实主义卷土重来。注重个性、强调风格是现代艺术的特征,但是进入后现代时期针对性的否定了这一特征,随意借用传统中的任何语言或风格来完成自己的艺术形态。这个时期表现出来的就是无需技法,任何形式都可以是艺术的形式,形式无边,艺术也无边。只要是有意为之的,都可以是艺术[1]。
杜尚是上世纪艺术领导者之一。他的艺术创作《泉》,作为现成品艺术使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杜尚煞费苦心地选择一些毫无美感可言的物品,例如一个瓶架子或是一把雪铲,经过少许改造或者原封不动地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就是一件艺术品了。最著名的例子是《自行车轮子》,杜尚将一个自行车轮子装在了木凳上,轮子还可以转动,他认为这就是艺术品。这种做法无疑是对过去艺术概念本质性的颠覆和对美学的极大挑战,这些所谓的艺术品既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视觉美感,它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物件。显然,杜尚要表达一种态度,将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物品放置在特定的场所,重新命名,重新认识,该物品的生活作用便发生改变,物品的意义也发生质的变化,带有艺术性的物品具有了隐喻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看,杜尚被当作是后现代艺术的鼻祖一点并不奇怪。从杜尚开始,艺术家们形成并接受了一种新的艺术观念,它确定了后现代艺术的主基调。将后现代艺术引入到建筑设计中,遵循“文脉”设计原则,在后现代思想作用下,建筑设计中融入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重现传统艺术元素,激发人们对于历史的怀念,改变以往“国际式”为主流的建筑风格。文丘里设计的富兰克林纪念馆便是典型的后现代艺术风格的作品[2]。
2. 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
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发表于1966年,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宣言。他指出,建筑设计要融入艺术元素,结合建筑技巧,体现美好环境,实现多种功能,可以说建筑设计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文丘里认为现代主义中的“国际式”主流建筑风格已经落后,他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建筑概论,设计的建筑作品不是千篇一律的,不拘泥特定表现形式。同时,他也涉及景观设计领域,例如设计于1972年的富兰克林纪念馆(见图1)。该建筑的设计特点在于将红砖地面以下设计为建筑主体,将红砖地面以上设计为白色大理石故居平面,并建造不锈钢故居轮廓、雕塑展览窗口,将旧有建筑的状态呈现出来。通过符号表现形式引喻旧有建筑的灵魂,在空间上也不会感到狭窄。从艺术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一所建筑,也是一个艺术性花园,将展览窗口、不锈钢轮廓、绿地、装饰等多种元素结合起来,在特定场所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是对故居的纪念,也激发了人们的回忆。具有隐喻性的建筑作品反映出建筑师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形式。文丘里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景观设计作品是1970年设计的华盛顿西广场,在这里文丘里同样用铺装的图案来隐喻城市的历史格局[3]。
图1 费城附近的富兰克林纪念馆( 1972)
二、 解构主义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1. 解构主义艺术
1967年前后,法国哲学家德 里达最早提出解构主义。在现代主义基础上,德里达对正统设计理念进行批判,运用现代主义语言,但是颠倒,重构多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对传统设计原则进行批判,重塑艺术设计形式。解构主义的主要思想是:重组、打碎、重构,是分解理念。但解构主义不是随意性、无章法可言的,而是对个体内部结构进行总体综合考虑的结果。
毕加索是西方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次打碎、重建才得以完成的,毕加索后期绘画作品可以看到解构主义的实践。这一时期的毕加索与布拉克合作深入研究了绘画作品的内部结构,通过整体消解,将整体结构打碎,呈现出多个几何碎片,进行实体拆解和空间拆解,再进行零件重构。毕加索在1972年创作的《自画像》中将完整的人打碎,使其变得夸张、抽象,一切都被表面的几何形所拆解,分割,构成点、线、面的因素,在相同主题下罗列为一个新的整体(见图2)。画面是抽象的,人们需要转换视角加以欣赏,让画面因突变而更富有动势。受解构主义的影响在景观设计领域同样有通过对公园的要素进行点、线、面的分解,然后又以新的方式叠加起来的典型案例—拉·维莱特公园。
图2 《自画像》( 1972)
2. 解构主义与景观设计
目前,基于解构主义理念设计的实际作品中典范当属拉·维莱特公园。在巴黎市东北角的方向是该公园的选址,公园的面积约为55公顷,园内环境呈现出复杂的特点,但是通过解构主要手法,在设计师屈米的设计下,复杂的园内环境变得井然有序,而且公园的功能也得到满足。构成公园设计方案的要素主要包括点、线、面(见图3)。设计师屈米将基址缩放到方格网之内,方格网的规格为120m×120m,方格网内分布着40个交汇点,每个交汇点用红色建筑点缀,突出园区“点”要素,而且红色建筑的长、宽、高均控制在10米以内,但具体长度没有设限,而且打破传统的建筑位置限制,或设置在建筑室内,或占据建筑物一半,或设置在建筑物的出入口等。屈米主要通过红色建筑和方格网展示出法国传统巴洛克园林的逻辑性和秩序性。有些红色建筑物只发挥了“点”要素的装饰作用,不具备使用功能。一些作为咖啡馆、展览室、问询室、图书馆之用,具有使用功能的红色建筑在需求的变化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4]。
图3 拉·维莱特公园中的点、线、面三层要素( 1974)
位于运河南侧和西侧的红色建筑分组存在,通过长廊进行连接,成为公园的南北和东西方向的轴线。构成“线”的要素为两条长廊、线形游览路和不同方向的笔直林荫路。其中线形游览路将方格网中的秩序打破,成为公园内10个主题公园的连接线,这些主题公园并由多个设计者和艺术家进行设计,而且主题公园的样式也较为多变,如雕塑公园、下沉式公园等。主题园、草坪、树丛和其它场地共同构成了公园的“面”要素。屈米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的设计秩序理念,采用解构与分离的手法对复杂的地段进行处理,重新分解园区内的点、线、面,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合和叠加。通过屈米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出,打破传统的构图原理和秩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一时期,马克(德)设计的景观也具有解构特点,如哈勒市城市广场的设计,马克还将解构艺术引入到建筑庭院设计中,整体环境被分解,构成“层”的因素,然后经过叠加,呈现出一种互相冲突、裂变的结构。
三、 极简主义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1. 极简主义艺术
极简主义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旨在通过最大限度的剥离造型艺术,而呈现出一种纯粹美和抽象美。极简主义家强调,现实生活的内涵就是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形式的简单纯净,为了表达这种艺术领悟极简主义家主要通过雕塑或绘画的方式,展现简约手法,作品却不失完整性和整体性,具有无特色和无表情的特点,容易对观众产生直接、迅速的视觉冲击力。《向正方形致敬》是艺术家约瑟夫·阿尔伯斯的作品,该作品主要由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组织,分别为黄、蓝、灰、绿等。最外侧的绿色正方形通过色差处理形成三维明暗,其他3个正方形都是没有变化的单色。在整个画面之中,色彩虽然统一,但却处于变化之中,绿色正方形发挥着控制作用,然后以灰调为中心不断增强明亮度,它们宁静沉稳,又变化呼应。简化、抽象和几何秩序是极简主义追求的一种理念,与构成主义和风格派具有相同之处。现代平面、景观和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对上述艺术表现形式的应用较为常见。
2. 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许多设计师的风格与极简艺术风格相似,追求形式上的简化,尽可能发挥物体、形状和材料的作用,不断营造出各种各样的空间,保证景观的简洁性和有序性。彼得·沃克是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其设计理念强调几何形状的重复、如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而且会将这些几何形状进行重叠和交叉处理。并将几何秩序应用到自然材料的设计之中,以人工的形式表现鹅卵石、岩石、草地、水池的形态,保证这些景观边缘整齐、规则,同时以网格的形式排列树丛,保证树丛以规则的几何形状出现。沃克的极简主义强调简约但不简单,他在设计过程中善于使用大量且丰富的材料,构建出复杂多变的平面,突出极简主义的本质特征。泰纳喷泉作品中洛克设计了直径长约18米的圆形石阵,该石阵主要由159块石头构成,石阵中央设有喷泉,呈现出雾状的形状,石间的雾霭主要由喷出的细水珠构成,增强了景观的神秘感(见图4)。沃克曾评价“泰纳喷泉是一个充满极简精神的作品”,同时强调泰纳喷泉有助于表达出哈佛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精神。由于喷泉的设计采用了极简的手法,所以可以让喷泉在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5]。
图4 泰纳喷泉( 1979)
沃克的另一个设计作品位于日本千叶幕张的IBM大楼庭院,是一个极富禅意的作品。庭院整体是矩形结构,他将零散的几何形状进行重组,庭院各部分逐渐过渡,由竹林到绿篱,再到铺装,再过渡到水池,最终回归竹林。细细的光带铺洒在地面上,穿过竹林、绿篱、水池,使整个庭院浑然一体。极简的线条设计、紧凑的图形和庭院铺装设计、矗立的巨石以及平静的水池。这些元素赋予庭院静谧、庄严的气氛。
四、 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1. 大地艺术
美国是大地艺术的发源地,其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艺术家受到装置艺术、现成品艺术形式的启发,把装置艺术中的天然物质还原到自然中按照艺术家的观念进行改造,而不是搬进博物馆或展览馆,将艺术的观念与自然形态紧密结合起来。艺术家充分利用自然形态的本来面貌作为艺术的基本元素和材料,扩充了艺术材料的范围和表现空间,让人们重新领悟到人工与自然组合的新空间观念。大地艺术家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史密森在1970年完成了《螺旋防波堤》,这件作品建造在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上。用了石灰岩等材料以及盐湖本身的泥土完成了一道盘旋在盐湖中的螺旋形人工石土路(见图5)。在这个作品中,简明、概括的螺纹造型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游人能够沿着河堤一直走到终点,然而终点却没有任何东西,创作者原本也不是要带给游人什么,只是希望游人能够由此触摸到大自然,产生想象。
大地艺术创作者中也有一些人的作品坐落在萧瑟而被废置不用的工业区。这些区域能够使人产生沉稳剧烈的情绪,与大地艺术的创作目的非常契合。史密森认为,创作大地艺术的最适合的位置即被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活动所损坏、生态环境遭受重创的场所,进行艺术创作时可以利用这些地区,呈现出有益于复
图5 《螺旋防波堤》( 1970)
原为人类所损坏的自然生态的艺术景观。大地艺术将当代文明与人类历史相连接,使一些工业陈迹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也为如何管理工业弃置场所给出了新思绪。于1972年改造完成,位于西雅图的煤气厂公园正是对工业废置场所加以重新运用的最佳范例[6]。
2. 大地艺术与景观设计
美国西雅图的煤气厂公园在改造方式、文化意味、美学价值等方面,对景观设计带来了深远影响。设计师哈格尊重自然及历史,完全利用工厂已有的资源来整合,而并非将原有的因素、资源从历史中清除。从原存的材料中有取舍地进行减法,剩余的机器被视为大型的雕塑场所及工业陈迹而得以留存。发掘经济价值之外的美学、历史价值,不再被使用的机器设备并没有给人冷冰冰之感,反而彰显出科技的进步及历史的影响。工业弃置场地被改建成公园的做法不但能够极大地降低建筑费用,而且是资源再利用的表现。把工业设备和车间改造成儿童游乐场所、餐厅、休息室等,把原本简陋破败的工业车间、机器建造成饱含艺术气息的服务设施(见图6)。这一时期,美国景观设计师哈格里夫斯的设计被誉为生态主义和大地艺术的综合。在滨水景观设计中,他系统分析河流对河岸产生的侵蚀,概括树枝形的沟壑系统,将此当成原型创作出雕塑化地形,以此代表水的流动性,达到了极富戏剧的艺术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水流产生的侵蚀。哈格里夫斯作品将文化与自然、大地与人类联系在一起,透过有意识地接纳一些自然因素,让自然演变与发展纳进开放式景观系统内[7]。
图6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工业设备( 1972)
五、 几点启示
(1) 景观设计艺术方面的借鉴。西方现代的景观类型是在其艺术活动中逐步发展而来的,是西方当代文化的外在表现,完整展现着西方社会的人文精神。我们在参照西方景观设计时,务必认识到隐藏在外在表现之后深意,即艺术内涵,才能提升鉴别和欣赏能力,做到有取有舍。后现代主义让艺术从精英走向大众,启迪了景观设计中将日常生活中惯见的物品当作设计元素,应用艺术的展现方式,使设计更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例如位于华盛顿的西广场在设计中,运用人们熟识的铺展装饰构成图案来展现城市的历史定位从而引发民众的情感共鸣。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升,单一包含功能的设计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因此,机巧多变地采用新的符号因素,使民众从心理上得以接受,这便是后现代主义给景观设计的启示。
(2) 对传统的尊重和表达。将文脉视为设计中的关键规则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所遵循的。设计师将场所演变历程中创造的所有精神和物质财富,通过文化符号对其历史进行表达。例如文中提到的富兰克林纪念馆设计以及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设计中,通过对先前历史的隐喻表达或者是将场所原存的建筑及设施作为文化符号留存下来,糅合进公园景观,不但使场所的文脉得到续存,并且体现了一种特有的审美境界。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表达唤起历史记忆的手法,值得我们在景观设计中把握场地文脉时研究学习。
(3) 对地域和自然的尊重。后现代艺术中的大地艺术非常注重社会发展对大自然的影响,另外也表达了对“人类中心论”的怀疑及批驳。倡导削弱对自然的干涉、遵循自然的运作原理、重申人和自然共存的观念,逐步变为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的主流。例如哈格里夫斯设计的路易斯维尔市滨水公园,在顺应河流自身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用艺术化的手段使之成为市民公共活动的空间。我国长久以来便有推崇自然的观念,但是在景观设计中对生态的概念仍大都处在视觉上,比如大树进城等。有违自然规则,表现的依然是改变自然、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在这些层面,西方后现代主义景观中尊重自然的思想,削弱对自然的干涉,运用艺术手段激起人们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重新思考,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1] 周宏智. 西方现代艺术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M]. 邹德侬,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3] 王向荣,林 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刘子意.从拉维莱特公园看解构主义[J].现代装饰,2011(7):7-8.
[5] 刘华斌.极简主义设计的艺术体现[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5):60-63.
[6] 张健健.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影响下的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开发,2013(1):124-128.
[7] 赵 茜.美国污染治理政策下的“棕地”设计:以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1):104-106.
TheInfluenceofWesternPostmodernArtisticConceptiononLandscapeDesign
Chen Xuewen, Zhao Yushu
(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Based on the modern concept of art form of post-modern ar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tential value of modernism, rediscovers and reflects those ignored concepts by modern art. This paper would use the post-modern art into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o innovate, replenish and modify the original landscape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modern art. The traditional functional design concept will take qualitative change. Decorative, artistic and other extern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will gradually receive attention; It also respects the traditional art and the charm of classical art. Landscape design is integrated into many fo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is more inclusive.
western postmodern art; deconstructionist art; minimalist art; geodetic art; landscape design
TU984.11
A
1008-4339(2018)01-061-05
2017-07-30.
陈学文(1959— ),男,教授.
陈学文,chenxuewen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