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一位“民族英雄”的历史结论不容诋毁
2018-01-11
岳飞是一位“民族英雄”的历史结论不容诋毁
文化大革命后期,有一种论调说岳飞抵抗金国不过是“兄弟反目”,自家人打自家人,称不上是什么“民族英雄”。这种论调经过某些媒体,特别是小报的大肆炒作,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我揣摩了几十年。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颇为繁荣的盛世,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却是一个藩镇割据、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这段历史持续了将近七八十年,老百姓处在一场又一场的混战之中,水深火热,苦不堪言。这时候出了个赵匡胤,他从一个军伍起家,秉着自己的智慧与才干,步步高升,逐步扩大势力范围,成为一个拥有较多权、钱、兵的统帅,终于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一举得到政权,建立赵宋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
赵匡胤平定五代十国,建立大一统的赵宋王朝,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伟业。他不像秦始皇统一中国,一味地采用专制暴力,甚至于“焚书坑儒”。赵匡胤当时对待十国的策略,既有强硬与怀柔的两手,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比如赵匡胤在一个大雪之夜竟去拜访自己的臣下,原因何在?只因这一夜将奠定全国的战略之计——“先南后北”。
就“先南”而言,有假途灭虢,一箭双雕吞并荆湖。荆湖之地,内乱频繁,赵匡胤用“假途灭虢”之计,将其并吞,割断了后蜀与南唐两大割据政权之间的联系。有针对蜀主孟昶的无能而狠力打击,结果孟昶一打就败,一败就降,一降便死;有救民水火,征服南汉,南汉朝政腐败,君王骄奢淫逸,宋攻南汉,民起响应,很快归顺;有对待吴越国,了解吴越王钱俶为保一方平安放弃军人意气的想法,便用威严的训令与利益的褒奖,很快就使其纳土归宋等等。
就“后北”而言,赵匡胤三征北汉,虽在辽的干涉下皆失利,但却削减了北汉的国势,为赵光义平定北汉铺平了道路。对幽云十六周,赵匡胤提出了以财赎之和武力平定两种策略;为保大宋长治久安,提出迁都洛阳与长安之策,这皆是先见之明。北方边疆的巩固,让大宋之军可以顺利南下,以应“先南后北”之策。
赵宋王朝建国之后,成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版图大,人口多,经济一步步发展起来,社会也比较安定,老百姓也一天天过上了好日子。应当说这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从此开始了北宋九朝皇帝的经营与治理,从而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和强国,如此持续了168年,由于北方女真族金国统帅金兀术带兵入侵中原,大宋皇帝成了阶下之囚,赵构初封康王,四处避难,后在商丘称帝,史称南宋,迁都杭州。
在对待“靖康之难”的态度上,是放弃老皇帝还是迎回老皇帝,是一条泾渭分明的鸿沟。可怜小康王赵构,缺乏中国的传统道德,关键时刻,在奸臣的怂恿下决定放弃老皇帝,保住自己的皇位,在这种阴暗心理的驱使下,对岳飞英勇抗金的行为加以责难,甚至迫害,全国上下民怨沸腾愤愤不平。
大宋王朝的大一统局面来之不易,对整个国家的进步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处,一旦有人破坏这种局面,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便是给广大人民造成新的灾难,这不就是一种破坏与捣乱么?凡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便会愤起反对,英勇抵抗,对分裂者、动乱者难道能容忍而不抵抗吗?岳飞抗金就是一个正义代表,他起来保卫大一统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了大宋王朝所有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这难道不是一个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吗?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金兵入侵中原,觊觎赵宋王朝,绝不是兄弟反目,而是历史的倒退。以奴隶制社会的女真族为统治的金国,入侵中原,觊觎大一统的赵宋王朝,一旦其势力得逞,灭了大宋,这是全社会的灾难。而岳飞和他的岳家军一举抵抗金兵,直捣北方黄龙府,这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大一统社会的正义力量,抵抗与反击落后的叛逆者,符合时代进步与发展的潮流。
这一场正义与反正义的斗争,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加以评价。岳飞代表了正义的力量,反对与抗击非正义力量的叛逆,所以历史对岳飞的评价结论至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民族英雄”。
而在赵宋王朝的大一统时代,治国理政的虽然主要是汉民族,但却代表了当时所有56个民族的利益,这应当是一个统一国家下的民族经济利益共同体,所以岳飞也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我认为这是一个“铁板钉钉”的历史事实和亘古不灭的历史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大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理念,完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念。它对我们今天用来评价整部宋代的历史、评价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岳飞又称岳武穆,是中华民族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这样的结论不可动摇,不容诋毁!某些人对岳飞的说三道四与胡言乱语永远不可能得逞!巍巍岳武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