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发展儿童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究

2018-01-10杨磊

教师·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教育情境

杨磊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将美术教学与训练学生及时地对画面进行评述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不但能发展学生对物象感知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思维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口头表述的完整逻辑性,实现双赢。所以美术教学过程中,采用预设情境、人物替代、游戏接龙等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不断发散思维,参与课堂情境,释放自己,大胆表述自我所想,在创造生动而形象的艺术作品的同时,大胆进行画面表述,提高学生即时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学生的审美与表达的齐头并进。

关键词:美术教育;语言表达能力;情境;绘画游戏

小学阶段是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挖掘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成长阶段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绘画是一项综合性活动,需要学生各种感官参与体 验,建立自我与外界的交流,实际表达生活体验、情感态度和思维形式。绘画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显性表现,学生通过听、说、看、想、画等感知体验来参与美术课堂,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向师生完整大胆地表述画面内容,让自己的绘画作品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同 时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也发展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笔者结合教学经历,浅谈在绘画中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方式方法。

一、创设适合的情境,摆脱心理压力,自由表达

儿童的语言是个人与生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下形成并发展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建立适合的情境,放松自我,能使他们在这些情境中打开思维,获得丰富的绘画体验与语言经验。

在绘画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一拿到画笔就好像开始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不敢下手或者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抑或是画的形象特别小,问为什么不画或为什么不画大一点,通常得到的回答是不会画或是不敢,怕畫错。学生带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在学习、表达。驰名中外的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说:“说‘我不会画的孩子,已在经验上被压抑了最自然的本性创造表达。”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会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绘画首先应该是学生个人意愿的表达与释放,推动学生的综合性成长。

如在五年级的《青花瓷》这一课,常规教学是进行大量的欣赏讲解,再利用版画的方式布置作业,学生面临如此之多的艺术品,惯性思维在前,做出横向比较,得出结论:我画不出这样的图案。所以有很多学生便不太敢动笔作画或者寥寥数笔草草了事来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绘画有压力,便没有办法进行良好的自我表达。我在这课中,首先以文物出土的新闻报道导入,创设适合的情境:“为艺术家出谋划策如何修复破损的青花瓷器”。引导学生角色代入,再通过欣赏让学生自己发现青花瓷器型的对称性,然后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吹塑纸板上有破损的青花瓷器,请学生观察,说说它破损的地方可能是什么样,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所想后,让学生把外形先补全,完成第一次课堂作业。学生在完成后,通过提问和欣赏的方式,进行大胆的表达,如自己是如何去补全,依据是什么,还有怎样的创意,是否打破了规则。学生以另外的身份去思考,所以自然表达。再通过纹样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的代入感,始终处于这样的特定的情境之中。学生不断地探究与表达,产生浓厚的想讲、想画的欲望,我再请他们将自己理解的纹样添加到原来修复好的器型中去,最后通过拓印的方法将作品呈现在准备好的长卷轴上。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绘画,在绘画过程中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所发现、遇到的问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极大地释放了自己,不仅在美术作品的表达上更加自由,而且在画面评述中也更具完整性,更是极大地发展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组织绘画游戏,进行全员式美术课堂口头语言表达

语言与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在思维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并形成思维,学生许多时候在绘画作品中有强烈的表达倾向,但受制于技巧,没有办法进行精准的思维表述,而且由于语言的发展没有完全跟上思维的层次,脑海中的画面也没有办法进行完整逻辑的语言表达,所以学生在当众表达时没有自信,容易出现胆小、害羞等情绪。而课堂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活动环节,学生在游戏活动环节表现得轻松自在,作为思维工具和交流工具的语言,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游戏活动,绘画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我试图以多样性的游戏活动刺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进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完整的口头语言描述画面,进而反哺绘画作品,发展更为完整的画面内容。

以四年级上册《设计卡通形象》为例,在第一课时学生设计好了单独的卡通形象后,第二课时组织游戏,教师事先做好空白绘本,并且设计好一些场景描述文字,邀请学生参与绘制,诸如“今天天气真好”,摆上老师设计好的卡通形象。苹果魔术师被猴子先生邀请去郊游(拿上学生设计好的卡通形象),再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把这个故事不断地通过口头语言的表述完善下去。学生可以不断地通过想象和语言表达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思维,继而再通过两两合作完成画面背景设计,从而诞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

发展学生语言的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活动体验式教学以其独特的轻松、愉悦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表现自己的环境。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绘画氛围,让其充满无限的童趣和生机,能够有效地提高绘画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可以在绘画的过程中大胆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通过早期的绘画活动,建立学生最早的语言表述,这样学生能够运用口头语言来解构画面内容,建立基本思维框架,知道借助口头语言区表达自己所看所想,保持学生对于绘画及运用语言表达自我的热情,促使学生通过不断对画面的解读及交流,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

绘画真实表达了学生对世界最原始的认知,教师通过对绘画主题进行情境式的铺垫讲授,以语言精准地描述绘画主体的特征。学生在对照实物图片中领悟以及理解教师语言的真实含义,并且能较为轻松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真实地表现出来,通过自己的想象给予绘画主体新的情境创造,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语言来描述抽象的画面,以及通过完整作品的看图讲述。学生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片段式的描述或完整式的表达,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逻辑性、连贯性。学生通过个体独立的语言表达对图画内容进行再创造,推动自我对画面的深入探究,继续完整画面,在讲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真挚的情感,激发绘画的快乐情绪,在积极的联想中不断加入对画面的故事性的再创作,对画面的认识更为深入,使原本的画面更情节化。

三、结语

儿童的绘画只能做到抽象大概的描绘,语言也很少具备完整的连贯性。在绘画过程当中,儿童对于画面的实时解读描述能力培养,以及作品相互之间的交流中如何引导儿童使用完整的、具有连贯性的语言描述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较为轻松的课堂绘画氛围和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使儿童更为自信地绘画,更加大胆地表达,勇于去交流,在活动中获得学习绘画的乐趣,并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徐 欣.浅谈在绘画活动中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J].华章,2013(11):255.

[2]潘兆良.让儿童画成为孩子美好人生的“助推剂”——校本课程《儿童画与读写结合》的研究[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5(2):43.

[3]周万能.论“说画”[J].艺术教育,2011(1):120.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教育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