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协调发展的教学策略

2018-01-10张冬兰

教师·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情感语言

张冬兰

摘 要:人的语言与情感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激活学生言语的生命力,张扬学生的情感个性,为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的高效匹配寻求路径,让语文课堂成为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和情感成长的生命场,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语言与情感协调发展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语言;情感;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言语表达时会出现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假、大、空)和语言表达不准确、不恰当、不得体、不到位的现象。

自古以来,写作本该是表达心声的手段,强烈的情感色彩应该是文章最基本的特征。但是,观照当下学生的作文,文中经常会出现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对学生仿作、套作、人云亦云的现象深恶痛绝。这样的作文背离了写作的初衷,而且使学生养成盲从、懒惰的习惯,缺乏创造性思维,语言得不到发展,精神空間狭隘封闭。

针对此现状,笔者和课题组成员提出了《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的课题。该课题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D2013/02/202),于2017年底结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诊断上述问题的原因,并努力探索改变现状的一些做法。

一、认识成果:问题诊断分析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研究促进语言与情感协调发展的理论支撑。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真实地尊重和理解学习者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没有健康积极的情感,难以产生高品质的言语活动;而人的情感,只有借助外显的语言形式才得以准确 传递。

(3)语言与情感协调发展是衡量学生精神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文如其人、情动辞发,语言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是人格和谐发展的标志之一。不同的情感体现出不同的个性、风格、态度、思想、思维、内涵、品位及风度。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了人的一种思想意象、一种意志趋向、一种心理表象、一种思维表现、一种行为去向。

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访谈等方式,本文研究出语言与情感难以共同发展的内外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良好的课堂交际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师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热爱语文学习。

(2)教育者对教材的合理使用,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让其感悟语言包含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3)教与学方式的革新是优化教学效果的保障。学生更向往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学习情境,角色的设定、情景的体验、活动的创设、问题的解决,都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这些真实的或者仿真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语言与情感的和谐共进。

二、实践成果: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实施课堂教学,在语言与情感协调发展的教学策略(包括阅读、习作两个方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阅读方面

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

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情感被激活,学生乐于且善于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外显活动促使内隐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语言与情感共同发展。

周老师在上《九色鹿》一课时,设定了一个神话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故事里去,自由选择文中角色加以扮演。学生的内心活动被调动了起来,与文中人物同喜、同怒,自然而然地生发出积极而生动的语言,既准确地领会了做人要知恩图报的主旨,又水到渠成地进行了言语的训练,言语在精神的世界里自由流淌,可谓一举两得。

叶老师在上《一路花香》这一课时,让学生抓住破水罐的心理变化,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破水罐,想象它“惭愧自责—有一丝快乐—欣慰”这一系列的心路历程,设身处地说出心里想说的话;又或者作为旁观者清的你,想怎么劝劝这个破水罐?教师通过想象、类比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言语活动,既为学生打开心门,让阳光照射进学生的心房,让他们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之道理,又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学生言语表达的品质,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

2.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敏锐捕捉训练点

(1)比如在教学叙事类课文《钱学森》一文时,笔者补充了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历史资料,学生的情感得以迸发,语言表达得以激发。由于补充了钱学森在国外受到导师器重和生活条件优越等资料,学生明白了钱学森回到灾难深重的中国是多么难能可贵,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由于补充了钱学森在美国受到软禁的资料,学生对帝国主义者的不择手段恨之入骨,对钱学森的不屈不挠又添了钦佩之情;由于补充了钱学森的“感动中国”人物之颁奖词,学生从更高层面上理解了钱学森对国家的意义,对其精神本质又有了新的认识。所有资料的补充,既是语言文字的拓展学习,又是精神材料的填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在成长,境界在提升,语言在随之发展。

(2)在教学写景类的文章,卢老师教学《西湖》时,先出示了西湖的风景图片、视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接着,教者引导学生交流实地游览的体验,学生的情感与文章产生了共鸣;通过指导学生当小导游,学生能够内化、迁移文章的语言,并且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向别人介绍西湖美景。

(3)在教学科普类的文章,如《航天飞机》时,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并转换人称,用自述的方式介绍航天飞机,学生兴趣盎然。

(4)比如在教学诗歌时,学生通过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写一写,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悟诗歌的意思和情感,再现诗歌的美景和意境。情感和语言共同发展。

3.创设不同的时机,有效进行训练

(1)在文本空白处进行训练。

(2)在学生情感共鸣处进行训练。

(3)在学生思维发散处进行训练。

(4)在问题有争议处进行训练。

(二)习作方面

1.引导观察,随时记录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洞察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度。同时引导学生把笔伸向自己心底能触及灵魂的东西,写出自己内心的颤动、挣扎,只有感动了自己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很多教师会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日记本,坚持天天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并经常回过头去看看自己写的日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的素材越来越丰富,情感的积淀也越来越深厚。

2.组织活动,丰富体验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们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体验丰富了,作文内容也就鲜活了。

(1)感受自然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描写大自然的美景可以最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他说:“我们到大自然去……语言在我手中成为武器,我借助语言,使孩子看到周围世界的丰富多彩。……而美则通过语言进入他们的心灵。”教师可带学生去校园寻找春天,不光让学生看,还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春风、阳光,趴在草地上听草儿、花儿“说话”,看着嫩叶想象……走进大自然,欣赏自然风光,既可体验风俗民情,了解历史变迁,还可感受时代发展。丽江的梦幻、西藏的圣洁、张家界的神奇、九寨沟的旖旎……这些地方的人文景观都在学生脑海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迹,成为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因此写起来内容充实,情感饱满。

(2)感受游戏乐。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游戏中畅游,在游戏中激发创意。就拿最传统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说吧!游戏结束了,当学生一脸兴奋地回到教室,我没有对学生说“接下来我们写作”,而是说:“游戏还没结束呢,我们还要评各类奖项呢!”学生一脸疑惑,继而情绪高涨。我让学生评了表情丰富奖、动作夸张奖、活跃奖、最佳母鸡奖、最狡猾老鹰奖……学生在评选时又回到刚才火热的场面中,头脑中妙词佳句跳跃而出,等到下笔成文时就觉得自己是在倾吐快乐,与人共享。

(3)感受节日情。以节假日为契机,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植树节,给学生布置与家人一起去植树的任务;妇女节,让学生亲手做一件礼物送给妈妈,给妈妈一个惊喜;端午节,让学生与家人一起包粽子;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做一张贺卡,写段祝福语;重阳节,让学生走进敬老院,给老人们表演节目;元宵节,让学生包元宵、做灯笼、猜灯谜。

(4)感受劳动趣。布置学生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拾自己的屋子,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等;为班级保洁出一份力,关门锁窗,抹桌子等;每人种植一种小植物或饲养一种小动物,每学期学会一样新本领等。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生在真实的事件中投入了真挚的情感,亲力亲为,为写作提供了下锅的“米”以及煮饭的“水”。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在这些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强化认识和体验,刺激表达欲望,打通“任督二脉”,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语言来表达个中滋味。如能做到以上几点,学生写文章必会思如泉涌,真诚动人。

3.抓住偶發事件,发表见解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突发事件,学生往往注意力不由自主高度集中于事件上,情绪高涨,表情丰富,动作不一。因此,突发事件可是难能可贵的创意资料。比如有一次,课堂上飞进一只小麻雀,有一位教师没有气急败坏地赶走小麻雀,强行让学生回到课堂上来继续上课,而是引导学生们回想刚才某个同学跳起来捉的可笑情景,设想小麻雀还会不会回来……这样干脆停下原有的授课,把话题转向小麻雀,此时的作文趣味十足、感性十足。

4.关注时事,大胆交流

指导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热点时事。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新闻材料,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热点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实际上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一个充满了正义感、充满了情感的人,何愁写作没有源泉,何愁写作之泉不会汩汩流淌?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学明.情境与语文教学论[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1.

[4]薛瑞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案例与阅读引导[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5]崔相录.小学卷情感教学示例精选[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6]刘 健.浅谈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2(10):45.

[7]韩 雪.放飞情感,丰富教学——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分析[J].教育(文摘版),2016(3):234.

[8]刘 义,范海霞,刘 峰.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情感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3):47.

[9]罗玉蓉.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J].发展,2010(11):139.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