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8-01-10王言

戏剧之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古筝传承发展

王言

【摘 要】古筝有近3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地就很受欢迎,发展到如今,古筝名家更是数不胜数。古筝声音、韵味兼备,音色丰富、意境耐人寻味,它的许多特有因素带来的活力,是其它乐器所不能及的。

【关键词】古筝;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4-0076-01

一、筝之起源

中华上下五千年,筝在秦国建立前的西周时期就已有发展,可谓源远流长。 《旧唐书 音乐志》云:“筝,本秦声也”;在《史记 李斯列传》中《谏逐客书》记载:“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这段话算是对筝一词的最早解释,这里“真秦之声”的“秦”指的是秦地,由此可见,在当时筝就已经流传起来。

古筝到底是怎样出现的,它的起源至今没有固定的说法,大概有以下四种:蒙恬造筝说、争瑟为筝说、筑为筝源说和西方传筝说,在这四种起源说中,笔者更加倾向于筑为筝源说这一起源说。东汉应劭《风俗通》记载:“筝五弦,筑身而瑟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也记载:“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而筝的命名之说,东汉刘熙的《释名》中理解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这说明了筝的命名是由其自身所产生的“铮、铮”声响而得名。当然,关于古筝的起源目前还无明确说法,但从这一问题的多样性上也说明了古筝的历史源远流长——最初的样貌和身影因在历史的漫漫发展中变得更耐人寻味。

二、古代筝艺传承

古筝所展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色毋庸置疑,它表现出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古代筝艺传承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当然,当时的音乐教育思想不一定全盘适用于如今社会的古筝教育,但笔者认为这些思想与教育方式一定有可借鉴之地,并对如今的古筝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在政治经济都蓬勃发展的先秦,上层建筑音乐艺术也随之快速发展。秦人礼乐文化中,筝是具有代表性的多功能乐器,在民间娱乐、礼仪、祭祀中都有运用。当时音乐思维更多倾向于儒家思想代表——孔子,《论语》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音乐的学习是和道、德、仁、艺、诗、礼分不开的,并要有以上基础才可“成于乐”。孔子的乐教注重礼乐教化,寓教于乐,老师通过对音乐的讲述让学生自己體验审美情感,将音乐教育上升为精神教育的境界。

筝艺传至汉魏时,《筝赋》文章就达八篇,当时的筝乐教育依旧延续了孔子的乐教,只不过在注重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了实际训练,将技巧与情感同时体现完成乐教。

直至唐代,古筝教育更像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宫廷优秀演奏家到受罚流人都有人习筝,演奏筝乐的人数非常庞大,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受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演奏家,例如李从周、李周、龙位等等。如此广泛的教育在筝乐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了宋代,在师徒相传的丰富经验下之下形成了不同流派体系的筝乐,音乐发展的重心发生了改变,由宫廷走向民间,酒楼、茶座演绎乐曲、口口相传,一些私宅也会请筝伎入家传授筝艺,讲解乐曲深意和每首乐曲不同的技巧处理,让宋代筝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提高。

明清时期的筝艺传承,更多体现的是区域性,流派传承更为明显,师徒传授,筝友相传,不同的阶层流传让古筝传统流派的音乐得到继承和发展。而转至清末,筝乐地位急剧下滑,社会将筝乐视为俗乐,弹筝者不论演奏好坏地位都不复从前,筝乐教育仅靠口口相传,加之筝艺受当时的政治动荡,诸多曲谱、定弦方法等流失,筝艺传承遭到停滞。

三、近代筝艺传承

清代末期筝艺传承的停滞直到近现代才得以延续,此时的古筝曲目多以地域性的传统乐曲为主,也就是古筝常说的茫茫九派,分别有:陕西筝、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延边筝(伽揶琴)以及蒙古筝(雅托葛)。各流派在民间的发展活跃,古筝的传统音乐魅力尽显无疑。

新文化运动开始,筝艺传承向前迈了一大步。大量音乐社团的创立使得大家以筝会友,相似于明朝时期的筝友相传,更有高质量的音乐社团进行全国各地的演出,使得各流派的古筝音乐充分交流。例如,魏子猷为河南筝代表,在北京“道德学社”传授筝艺以外,还在徐州、重庆等地进行古筝授课;上海作为当时中西文化交融大都市,也是各领域流派的交流地之一,郭鹰、王巽之等人不仅在这里成立社团,还分别将客家筝和浙江筝的传统魅力在这里发扬。

从这些历史资料中不难发现,近代筝艺传承更多的是不同技艺和不同风格相互的交流,让流派不再有地域局限,古筝艺术得到长远发展。

四、当代筝乐教育发展

随着近代音乐社团的发展,第一批专业音乐学校慢慢建立,如今,全国各大音乐学院、音乐专业高校培养了许多筝界精英,还有许多专业作曲家也加入了古筝乐曲的编创,新曲的涌现、新技法的创作使古筝更加多元化,一些全新的编创,打破五声调式原有结构,音乐思维观念更具有时代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加入了习筝的队伍,文化底蕴十足的古筝艺术是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缓解压力的好帮手。通过学筝者的人数多和范围广,足以证明古筝教育发展的迅速,这也说明了我们要更加重视筝艺传承,让古筝艺术在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成元.公元前500年的古筝[J].中国音乐,1987(3).

[2]阎爱华.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之轨迹[J].艺术百家,2002(3).

猜你喜欢

古筝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我的古筝之旅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