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互联网+”电梯监管模式探析

2018-01-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贵州省电梯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教育培训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3)

贵州省“互联网+”电梯监管模式探析

王小庭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教育培训中心贵州贵阳550003)

我国政府在电梯的安全监管工作中有着严格的管理体系。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中的一种机电类设备,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县(区)各个层面都有监管部门对其安全进行层层把关;在电梯的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管理中,我国实行了准入制度;在特种设备检验方面,由国家各级检验检测机构(特检机构)进行此类工作;国家还制定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条例等与之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本文通过探析贵州省“互联网+”电梯监管模式,认为贵州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和理念具备很高的推广价值与推广意义。

贵州;大数据;电梯;监管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起了电梯数量激增,2005年底全国仅65.18万台电梯[1],而2015年底全国电梯数量已经超过400万台[2]。贵州省虽在全国属于较不发达省份,但自2014年至2017年全省在用电梯数量增长近一倍,全省在用电梯数量已达近7万台。现有的监管手段无法满足对其的有效监管、救援等工作。同时,电梯能否安全运行,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同时还涉及到到社会的公共安全,其安全问题现在已然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电梯监管部门不得开始寻找新型监管手段和模式。

二、贵州省电梯监管现状

贵州省省电梯的管理工作,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由市州级、区县级三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完成。目前全省九个市州、一个贵安新区、两个省直管县(威宁、仁怀)由省质监局直接联系,每个市州、贵安新区对行政辖区内的县区一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管局进行业务指导。目前对于电梯的监管部门只设置到了区县一级,并没有设置类似于“派出所”、“工商所”一级的派出机构。具体监管工作,由各级质监、市场监管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科、股来负责。

图1 贵州省电梯管理部门架构

由于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最低只设立到区县一级,因此监管机构层级较少。而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众多政府部门中,属于规模较小的单位,截止2013年年底,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约3000余人(含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在内),而全省持有特种设备监管资质的管理人员截止到2016年,仅为1000余人,由于人员调动、交流等情况,全省真正进行特种设备监管的人员,远在1000人以下。同时特种设备作为种类多、数量大的一类设备,人员配备不足就会出现对特种设备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情况。这也一直是全国特种设备监管中存在的常见性问题。

三、贵州省构建新型监管模式

为解决这逐渐困扰电梯监管部门的难题,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自2015年开始探索构建新型电梯应急救援管理模式,以应急救援模型为基础,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结合大数据分析模式,在以现有监管人员为主的前提下构建一种新型电梯应急救援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也是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的模式[3]。贵州省电梯应急救援管理依托了信息化平台在空白领域进行管理制度和管理架构的改革,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图2 应急救援模型

(一)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

贵州省质监局建立电梯安全监管平台,在新建多个功能性平台的同时,也将整个系统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数据能够共生共享,使多个系统融入一个管理平台。增强了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和可协调性,采用信息化模式、扁平化管理,提高信息利用率。

而日常的信息采集报送流程,直接由全省各级质监、市场监管部门、电梯维保救援单位等通过信息平台录入并汇总至数据中心。精简流程,缩短所需时间,同时保证了第一现场的数据真实性、可靠性与实时性。

图3 电梯安全监管平台结构图

(二)颁布实施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为更好地进行电梯安全监督管理,为全省电梯应急救援工作形成法律支撑,2016年1月贵州省颁布了全省第一步电梯安全监管办法《贵州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6月1日起开始实行。填补了贵州省在电梯监管工作中的空白。

(三)多方“共管”杜绝信息孤岛

由于电梯数量多、分布广,因此由电梯监管检验部门、电梯维保部门、电梯使用单位以及电梯使用人员进行“齐抓共管”的模式十分必要。

因此为优化管理、提升事前监管能力,降低重复工作效率,贵州省在电梯应急救援管理中采用“数据生长”信息录入模式,将日常特种设备监管工作中录入的信息直接经标准化数据转换后进入数据中心。在日常电梯注册登记时就已通过“业务管理”系统将原始数据采集,维保人员等在操作时该平台就已经自动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前期并没有增加太多额外工作,后期无需任何过多录入。这一“全流程”信息化模式即加强了日常监管,也为日常监管工作做了有力支撑。

1.监管部门

全省各市(州)、区(县)的电梯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自电梯注册时就已将电梯注册信息、使用信息、GIS地理位置信息、电梯救援编码等录入监管系统。在进行电梯检验工作时,监管系统也将会把相关信息自动转换、采集入数据中心。

2.维保单位

维保单位在与电梯使用单位签订维保合同时,就将通过业务系统进行审批,在审批通过后系统也将自动采集维保单位信息。

维保人员在每一次对电梯进行维保时,维保软件将自动记录相关维护信息。

3.被困人员

被困人员每一次拨打电话求救,当“12365”坐席进行处理时,系统将自动记录该电梯相关信息。

4.普通公众

普通公众在通过APP或电话举报、投诉时,系统将自动记录对应电梯的情况,并提供给相关质监部门。

四、“互联网+”监管模式初见成效

贵州省电梯应急处置平台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试运行,至今已有近二时间。在此期间不断修订完善,运行正常。同时取得一定成效。

(一)厘清分部优化监管

作为常用特种设备之一的电梯,其新增、注销速度快,数量大,分布广。通过传统的数据层层上报的方式很难统计其数量及分布。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实时监管,现在贵州省已实现类别、数量及分布统计。

厘清电梯分布数量情况,有助于设定救援单位及相应模式,有助于变更划分应急救援网格。厘清类别,有助于进行救援工作提前部署。

(二)大幅提升救援效率

以2016年为例,纳入应急救援平台的轿厢式电梯达到55337台,全年全省累计救援达万余次,累计解救人数25615人,全省范围内平均救援到达现场时间为11.7分钟。仅从救援时间来说,已经到了国内领先的速度。

(三)监管科学性与主动性得到增强

1.引入排名机制

在电梯应急救援、电梯监管工作中,自2016年12月平台加入全省排名功能。使得各监管单位能够根据排名自行查找行政区划内电梯监管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在排名情况中能够体现行政区划内各项管理项目情况总览,各地电梯监管能够有针对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改进。

2.抽查针对性更强

传统的电梯安全监督检查巡检工作,由于缺乏相关资料和信息,一般采用抽查模式。而巡检本身缺针对性与目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盲目的进行巡查,因此人力资源成本很高,而效果不佳。

贵州省采用的新模式使得监管人员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平台能够自动推送、标注存在的问题电梯信息,监管部门能够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前提下提高监管质量与效率。

针对电梯维保单位:通过平台能够实时查看其负责的维保电梯是否按期维保,是否出现维保异常、作弊,合同是否到期等。

针对电梯使用单位:通过平台能够及时了解其电梯总数、维保情况、电梯详细信息、合同是否在有效期等。

五、未来努力的方向

贵州省电梯监管理模式,有其先进性、创新性。其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手段,而应该视作是一整套的管理体系。而这套体系,已经在贵州省全省范围内,经过了实践检验,验证了其科学性与高效性。但仍旧存在着诸如公众参与度不尽如人意、对电梯使用单位的管理缺位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但瑕不掩瑜,贵州省电梯安全监管模式和理念具备很高的推广价值与推广意义。

[1]张纲.200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通报[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06,07:1-4.

[2]质检总局关于201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6,32(04):15-18+37.

[3]贵州:国内首个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启动[J].现代城市,2015,04:60.

王小庭(1988-),男,汉族,湖南永州,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教育培训中心,研究方向质量技术监督。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贵州省电梯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西部特种设备网
被困电梯以后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