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经济”背景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
2018-01-09黄晨华黄英
黄晨华 黄英
【摘 要】本文论述“向海经济”背景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认为在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大有可为,提出在培养职业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对公共体育课程重新进行设计,以“放、管、服”推进改革进程,以创新教学模式为基础,全面发挥高职体育课程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 体育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164-02
一、高职体育课程中的“立德树人”
教育作为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方式,对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举足轻重。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到十八大报告所叙述的“把立德树人作为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再到十九大报告中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年来教育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立德树人”的精髓没有变。
开展“向海经济”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目标,是要在“向海经济”背景下,探索出一条优化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高职人才的素养,使高职人才能够推动“向海经济”战略实现。
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课程,就是在“立德树人”的任务指向下,通过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价,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体育课能否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要求,能否为学生的体魄强健打下坚实基础,能否让学生学会不断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方法,早已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对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进行深思,以顶层设计来指明改革的方向,是体育课程能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二、“向海经济”背景下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
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就必须培养出大量的职业人才,让高素养的人才参与建设。
体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之中体、德、智甚至是美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下,高职体育课程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同时呈现出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有限的教学时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打破以往让学生随意在课上进行自主活动的旧观念。由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时的设置存在动态的调整,体育课程要在108学时的教学中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为学生获得能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体能和素质,就必须提高教学的效率,需要展现出高效的教学成果,而非“无目的、低效率”的随意课堂。
其次是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形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自觉锻炼的方法。学生通过高职体育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掌握基本的身体锻炼方法,能够在今后的高强度工作岗位上,以所学到的锻炼方法来放松身体,保持健康。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健身锻炼方法,以运动技能的掌握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成为有效课堂目标达成的最直接方式。
最后是通过课程教学效果的拓展,将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程教学相衔接,扩大学生锻炼的点和面。在有限的学时之中实现高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能够促进健康水平提高的知识,还需要通过课外锻炼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提高体质水平。时下各种新形式的锻炼组织方法、监测方式不断涌现,为实现课外体育锻炼和课程教学的无缝链接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三、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对“放、管、服”的认识有待加强。体育课程改革要实现既定目标,建立健康、高效的运行机制,就需要在管理的源头进行“清流”,重新认识體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内涵。在学校的管理工作当中,“放、管、服”不仅是主流,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高职的体育课程改革,在遵从“放、管、服”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放”,是体育教学归属的业务部门要有目的地“放”,大包大揽只会让体育教学改革越来越偏离目标轨道;“管”是需要从宏观上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控制,适当减少人治因素的影响;“服”是对体育教学管理中与规章制度相偏离的行为进行监控和教育,需要主要领导对某些与改革要求相悖的行为进行耐心及有成效的教育,才能扫除体育教学改革的障碍。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待清晰化、具体化。既然是一门基础课程,那么基础课程的角色就是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服务。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涉及的教学项目较多,尤其是在贯彻和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的要求下,虽逐渐开足了15门选项课程,但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实现,仍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初衷有差距和偏离。与此同时,在项目课程的开设上,以能够培养为“向海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人才为导向,开设的高职体育课程具备普适性与针对性,依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论证。
(三)课程模式探索欠缺科学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国内众多学者对高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闫永泰将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基型、选项课型、俱乐部型、一体化型、并列型等。其中,三基型属于传统教学类型,过分强调基本技术和基本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兴趣和需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选项课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却忽略了师资能力有限和教学设施不完备等问题;俱乐部型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培养以及运动习惯养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受到指导不到位、教学设施不完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并列型虽然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但是存在运动不足的问题;一体化型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和兴趣,使教学器材和场地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教师工作量增大,任务繁重。
王仕虎研究了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模式实施保障、教学模式特色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体育社团安排专业对口体育老师担任指导;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行体育交流学习;教学方法应权衡利弊,合理选择;机构、人员、调控、资金的配置需要具有针对性。新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隐形教育作用,以体育实践教学为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课程具体实施的指南,也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但受到对教学模式的认识不清、体育教师的再教育机会不多、教师的上进平台有限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呈现出了在教学实施时,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的窘境,进而对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既定的改革目标,形成了不可忽视的阻力。
四、适应“向海经济”要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
在“向海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全面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一)用“放、管、服”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教学改革。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在宏观层面上需要及时破除思想和行动上的壁垒,扎实稳步地推进。尤其是在管理方式上,如仍沿袭落后的管理方式,对教学改革的推进百害而无一利。“放”是在管理的过程中,信任体育教师,将改革的行动权交给体育教师,在保证不偏离改革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行政干预;“管”主要是进行人才队伍的管理,问责和动员相结合,进而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服”则应以改革的大局为出发点,为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师的合理需求做好服务,不以满足个别学生、教师的要求为服务的基点。
(二)详细制定体育选项教学的课程标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在微观层次即如何优化课程教学的框架,为课程的实施做出明确的指向。任何运动项目的教学,都需要有完整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的总目标、分阶段教学目标、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详细的评价标准。在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时,要牢牢把握“以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的掌握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一主线,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就业方向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经大量统计分析后,制定学习评价等级区分表,不以一刀切来评价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
(三)以“同课异构”推进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创新。“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课程同一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也就是同一节的内容用不同的风格和方法表现,由此打开体育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体育教师教学个性,为体育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根据学生实际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体育教师智慧的碰撞,彰显体育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新时代资源共享的优势。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及推进之中,可以借鉴相应的研究成果,对“同课异构”、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等研究成果开展运用。尤其是开设的同一项目的选项课程,由不同教师担任时,在同一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独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手段,切实符合学生运动能力实际的教学方法,结合“引进来”的新理念,帮助教师更快地成长,成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领路人。通过“走出去”,学习和借鉴前沿的、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来更好地优化体育教学,并严格和科学地制定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自主锻炼、素质发展进步的过程有机结合进行评价,真正成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闫永泰.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7(19)
[2]王仕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23)
[3]陈雁飞.新时代的体育教育 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同课异构”之策[J].中国学校体育,2018(2)
【基金项目】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院级立项课题“基于‘向海经济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立德树人教学模式探索”(XY2017YB003)
【作者简介】黄晨华(1985— ),男,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學。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