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以科技和文化服务广西茶产业发展的探索

2018-01-09梁娟娟梁裕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践科技文化

梁娟娟 梁裕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以科技和文化服务广西茶产业发展,针对广西茶产业科技水平低、茶产品文化附加值不高、茶叶品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提出借鉴先进省份茶产业发展的经验,通过科技与文化两个抓手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广西茶叶品牌,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茶业职教集团 科技 文化 茶产业发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155-03

广西是茶叶起源地之一,也是我国的产茶大省区。广西发展茶产业具有自然条件优势和区位优势,但广西茶产业科技水平低、茶产品文化内涵不丰富,影响了广西茶叶的品牌和效益。广西壮族自治区茶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从广西茶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借鉴先进省份茶产业发展的经验,通过科技与文化两个抓手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广西茶叶品牌,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一、广西茶产业发展中科技和文化投入现状

广西茶叶科技投入不多,主要茶叶类科研院少,广西茶叶类科研机构有2所,分别为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和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是广西唯一一家省级应用型茶叶研究机构,成立于1979年,分设品种、加工、栽培3个研究室;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龙州县西郊,是广西科技厅和广西农垦局领导下的科研单位,主要从事热带亚热带水果、茶叶、甘蔗、木薯等经济作物的引种试种、良种选育、丰产栽培、产品加工、开发应用。目前这两个研究所主要致力于茶树育种、栽培和加工等产业链中上端,在茶叶包装、营销、茶文化产品研发等领域起步较晚。

广西茶文化研究机构少,茶文化研究与推广的成效不明显。广西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3年,协会宗旨为广西茶文化的挖掘整理,通过茶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形式大力推广茶文化。另外,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在进行一些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创新,茶文化产业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广西目前开设茶叶类专业的院校有5所,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有限。

从目前广西茶叶科技和文化服务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突出問题。

(一)广西茶产业科技水平低,茶叶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低

广西茶产业仍处于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粗制产品居多的现状。广西春季回暖快,茶树萌发早,采茶期长,比长江中下游主茶区有很多原料优势,但由于广西本地的茶叶加工技术和品牌薄弱等原因,其茶叶鲜叶多作为龙井、金骏眉等名茶加工的原料,覃塘毛尖、桂平西山等广西名优茶知名度和地位在全国不高,茉莉花茶加工品质、等级及价格也比不上福建和四川等地,全国的名优茶、高端茶主供给不出自广西,广西茶产业整体处于原料供给者地位。另外,广西的茶树种质资源利用、重金属含量控制、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绿茶清洁连续化加工、茶叶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也相对薄弱。

(二)广西茶产品文化附加值不高,茶叶品牌影响力不强

广西茶树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茶事、茶艺、茶俗等方面有较为丰富的茶文化内涵积淀。但广西茶文化研究机构对本土茶文化研究挖掘不深,茶企业对茶文化融入产品方面不够重视,茶叶品牌影响力不强。

首先,广西在茶叶包装设计、贸易营销、茶文化休闲体验等茶文化产业人才有限,传统茶企人员思想保守,互联网营销思维等跨界人才无法介入,企业无法突破现存发展瓶颈。其次,广西茶文化仍无法落地。一些先进省份通过各种茶会、茶艺培训、少儿茶礼、茶婚礼等产品形式,将文化的茶生活化,将茶作为中国式雅致生活的象征,而广西本土茶文化仍停留在挖掘和研究推广阶段。另外,企业对商业化的茶行业理解不到位,茶缺乏集约化、标准化和品牌化。茶叶有品类无品牌,仍以宣传六堡茶、茉莉花茶等茶叶品类,而不是集中精力做好企业产品品牌建设。最后,广西茶企业仍处于传统营销模式下运行,缺乏新零售、跨界融合等先进商业思维,创新力不强;缺乏先进的产品、企业管理及产业发展理念,对产业痛点分析不清晰,对大数据、云计算、流量和资本运作等缺乏共生共赢关系的连接,跟不上时代潮流和时代认知的价值点。

二、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以科技和文化为翼服务广西茶产业发展的实践

(一)科技服务茶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1.校企协同开展技术研发,加强集团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主动对接茶产业链,整合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研究资源,集成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包装设计、茶叶营销、茶园规划设计、茶文化推广等为广西茶叶的全产业链提供集成式服务。

广西茶业职教集团运行以来,校企合作开展花茶分离窨制设备研制与应用、茶叶安全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茶树花保健作用及其综合开发研究、“桂职1号”茶树新品种繁育与有机种植研究和示范等14项课题研究。以黄秀兰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申报的农产品质量可溯源信息体系的建立与示范、凌云白毫茶树品种不同茶类新产品研制与开发、大叶种绿茶连续化、规模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科研项目,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广西重要技术标准奖1项;茶叶安全生产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化自动化工夫红茶生产线研制与应用、智能化自动化绿茶生产线研制与应用等成果登记35项。成果转化累计为企业增效近亿元,帮助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茶农脱贫致富。

另外,还有包装盒外观设计专利“广西博物馆黄金龙礼盒、大明山·盘龙王茶叶、大明山八桂红”等3项,“地图壶茶具组合”等其他外观设计专利3项,“一种夏秋茶制作银茶的方法”等发明专利2项。

2.开展茶叶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1)开展茶叶实用技术培训班。2013—2017年间,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专家多次在全区开展有机茶园开发新技术、安全茶叶加工及产品开发、茶叶种植和管护技术等培训班,积极开展茶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例如2014年1月开展“贵州省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高级研修班”;2015年9月开展“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发展论坛”,东盟国家45名学员开展现代农业知识有机茶生产技术培训。(2)积极参加各类茶叶技术研究与评审活动。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专家多次应邀参加广西科技厅、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茶叶相关科研成果、标准制定和“2013年第六届广西(南宁)春茶节”、“2014年天鹰杯广西品牌产品擂台赛”、“2016年广西灵山名优茶评比”、“2016年广西凌云名优红茶评比”、2016年“南方嘉木杯”广西茶艺大赛暨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广西赛区选拔赛、“2017年东盟人才茶艺大赛”等方面的评审工作,展示了专业素养与高超技艺,也扩大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二)茶文化服务茶产业发展的实践

1.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广西茶文化的国内知名度。一是加强与国内茶文化研究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如出席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组织会员单位先后到福建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武夷山市茶叶总厂、武夷山皇御茗茶叶有限公司等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区外茶产业发展和茶叶专业办学的情况,借鉴吸收成功经验,推进区域之间不同茶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融合创新。二是注重加强与区内茶文化研究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会员代表参加了桂林茶文化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广西桂林第二届国际茶会暨茶人论坛”,并到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考察交流。组织参加了六堡茶“茶船古道”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等活动,为广西茶文化及茶产业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2.以“茶”为媒,弘扬广西茶文化。广西茶文化研究会以“弘扬茶文化,促进茶经济,服务种茶人和饮茶人”为宗旨,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弘扬茶文化。一是开发茶叶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集团行业企业专家及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深入挖掘茶文化知识内涵,进行茶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建成的“茶叶生产加工”网络课程列入国家级园艺专业教学资源库主干课程,开发“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该项目已入库2017国家职业教育备选资源库。同时利用这一优质资源,为区内茶叶企业员工、社会茶文化爱好者、中小学生提供茶叶加工、审评、品鉴收藏等茶文化培训2000多人次,充分发挥了研究会“以茶育人、以茶化民”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制作茶文化微电影。会员单位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拍摄的《南方有嘉木》微电影,彰显了广西浓郁的茶文化特色,扩大了广西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影片也因此获得“全区文化艺术类十佳作品”。三是出版了茶文化研究专著。会员单位梧州六堡茶研究院编写的《六堡茶大观》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从历史沿革、产业发展、栽培加工、品鉴收藏等方面对六堡茶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以专著的形式为广西特色茶文化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3.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广西茶文化的推广。广西茶文化研究会以茶文化活动的开展为载体,以茶文化交流与培训为两翼,构建茶文化推广与普及的实践路径。一是举办系列茶文化书画展,促进茶文化进社区活动。结合全年节假日及重大活动,组织开展了“庆六一少年书画作品展”“庆八一拥军书画展览笔会”“庆新春书画作品展”;以春节慰问活动为载体,组织人员到广西农垦茶业集团金光农场、大明山农场开展展画送春联等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社区画展活动。二是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广西“茶王争霸赛”,开展茶文化讲座、茶艺表演、斗茶比赛等项目,活动吸引了30多家企业和200多位茶文化爱好者观摩体验。三是协助举办区内各类茶事活动。先后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了2016年广西春茶展销会暨广西茶叶交易会,2016年凌云白毫茶清明茶市交易会暨第八届“全民饮茶日”和广西文化厅、广西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品味广西:2016八桂茶香”。2017年广西茶文化研究会主办了西山洗石庵禅茶文化交流等活动,对广西茶产业发展与茶文化培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积极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组织会员单位参与2015年“茶韵书香”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茶文化进校园活动、2017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茶文化进校园活动。五是积极开展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如2015年在南宁古鼎香与民族大学泰国留学生进行茶文化交流会。另外,会员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面向东盟留学生开展鲜葉采摘、茶叶加工、茶叶品鉴、茶叶冲泡、长嘴壶茶艺等系列茶文化培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聚焦广西茶产业,需要关注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结合本土优势,拓展茶产业发展思路。应以科技和文化为翼,提升茶叶品质和文化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健全茶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开发茶叶健康保健食品,跟上市场步伐,与国际接轨,走出去、引进来,开阔视野,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茶产业升级,培育龙头企业。政行企校研,多元协同,跨界融合,共享共赢。

(下转第158页)

(上接第156页)

【参考文献】

[1]诸葛天秋,韦静峰,罗跃新.广西茶产业分布状况及发展建议[J].广西农学报,2013(3)

[2]秦春玲.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4(1)

[3]秦春玲,杨春,庞月兰,刘晓东.茶文化对广西茶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J].广西农学报,2014(3)

[4]龚永新.产业融合对茶文化产业形成的影响——兼论茶文化产业的分类[J].广东茶业,2009(Z1)

[5]申素熙.茶文化产业相关概念及对茶文化商品的消费者价值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6]马士成,尹德明,梁玉川.大健康时代背景下六堡茶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9)

[7]王博喜莉.云南普洱茶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探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实践科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