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8-01-09苗勃然曲法义韦忠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苗勃然 曲法义 韦忠斌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逐渐重视实践教学,各专业都结合实际开设了很多课外实践活动,以促进理论知识内化,提高大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创新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从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综合素质也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升。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价值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一种实用教育,其通过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来培养和塑造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特征。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且对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对落后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精神培育体系,难以满足“创业者”个体需求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的人才。此外,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薄弱,政府行政化干预过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较低,办学思路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创新性,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相脱节等,也使得人才供给结构、质量和层次难以适应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能转变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理念,促进高校教育转型升级,基于国家与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匠才”,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与社会建设。

2强化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2.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校园内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创新创业论坛、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引导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准确定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和活动内容,分层次进行。由于低年级大部分学生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针对所学专业和兴趣开展一些论坛或讲座类的课外科技活动;高年级的以及能力较强的低年级学生可以组成团队小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可以通过学生社团或者学校的一些品牌活动,如南通大学每年通过举办的科技节,将科技知识传播于校园,营造出科技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2.2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开展教学,适当设置课堂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例如,将实践报告、科技论文等与课本知识考核相结合作为考核学生的指标,让考试成为学习的过程。另外,要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消除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会影响学习的顾虑。

2.3加强教师指导,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指导教师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项目引导人、技术支持者,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加强教师指导,形成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有利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稳固发展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学校应广泛实施导师制,培养和选拔一批能力强、有责任心、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作为导师,对一些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进行指导,吸纳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课题,让他们及早熟悉科技创新环境及过程,培养科研兴趣,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如根据院系学生人数,核定工作量,设立岗位,聘任负责该工作的专职教师,对项目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和评比,并纳入专业教师考核,以规范和引导专业教师更多关注和指导学生。

2.4完善机制,加大支持力度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涉及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首先,各高校应成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各学院领导、团委、科技处、学生处、教务处的人员组成,来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其次,许多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到一半因为资金的短缺而难以进行下去,学校除了加大对专项经费的投入,还应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作为长效运行的活动机制,利用社会资源为活动筹措资金。另外,学生从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因此,一些基本的设备和场地必不可少,学校一方面要健全学生使用相关设备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提高学校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的使用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协作性特征,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从而使其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黄培.课外科技活动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6,21(12):31-33.

[2] 刘琴琴.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5):157-158.

[3] 林小軍,刘君,张红岩,马青丽.基于课外师生工作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4):26-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试论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