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1-09陶善亮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踝部踝关节部位

陶善亮

蒲城县第二医院骨科,陕西渭南 715500

踝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病情较为复杂,致病原因诸多,例如车祸伤、重物砸伤等,一般是指患者踝关节以及足部发生骨折或者脱位,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手术治疗。相对于其他关节而言,踝关节关节面明显更小且需要承重明显更大[1],出现骨折以及损伤的概率明显更高,患病人群中常见青少年群体。临床上根据踝部骨折患者致病因素的不同将其分型,主要包括外展型、内收型、外旋、Pott骨折,临床表现以明显局部肿胀为主,患者踝部会出现畸形或者外翻症状且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2]。在治疗踝部骨折患者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损伤情况来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式,避免患者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避免患者严重预后不良。该文探究中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5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给予踝部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该次探究的105例患者均选自该院所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中,组别是两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研究组(n=53)和参照组(n=52)。 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30例、23例,患者年龄在68~34 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42.14±4.57)岁,其中左侧踝部骨折、右侧踝部骨折患者例数分别是33例、20例;参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31例、21例,患者年龄在69岁至35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42.78±5.62)岁,其中左侧踝部骨折、右侧踝部骨折患者例数分别是30例、22例。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给予该组探究中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分析结果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患者病程、患者具体病情变化等。

1.2 方法

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患者踝部作一手术切口,长度在8~10 cm,分离患者深层组织后将患者骨膜剥离,然后清理血肿部位并利用适合的钢板以及螺钉给予踝部骨折部位行内固定治疗,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治疗时使用石膏,时间为10周左右;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给予患者腰麻并协助患者取位仰卧位,利用C臂X线机以及床上闭合手法给予患者踝部骨折复位,行0.3 cm微创切口的骨折类型包括:外踝骨折、内踝骨折、后踝骨折以及下胫腓联合分离,做好内固定处理时需要选择长度合适的克氏针进行,待完成后,利用C臂X线机进行正侧透视检查并仔细观察骨折部位是否对位以及固定是否可靠,待满意后实施导针拔除操作并包扎针眼,利用U形石膏固定并在之后12周内给予患者功能锻炼以及负重行走,取出下胫腓联合固定钉。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当患者经过治疗以及随访后发现踝关节功能评分>90分则判定为显效;当患者经过治疗以及随访后发现踝关节功能评分在50~90分则判定为有效;当患者经过治疗以及随访后发现踝关节功能评分不符合以上标准时判定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是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对该次参与探究的105例踝部骨折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 19.0统计学软件,该组探究中,计量资料:经t检验且用(±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且用[n(%)]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治疗后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明显研究组患者更佳,组间数据是指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踝部骨折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较为复杂,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避免患者因心理压力过大引发手术疗效,医务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给予患者病情有效控制,促使患者骨折部位尽快恢复。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踝部骨折患者病情的手术治疗方式诸多,给予患者踝部行切口后暴露的手术治疗方式属于常规术式,缺点是可造成患者二次损伤[3],对患者心理负担而言,会显著增加,同时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康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会相应延长,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并不适用,依从性较差。微创经皮内固定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踝部骨折的术式,使用方法是闭合复位[4],临床优势诸多,可保留血肿之内已有的骨生长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的细胞生长因子,给予患者手法复位穿针治疗可以在不打开血肿部位、骨折端以及不剥离骨膜的前提下给予患者行骨折部位复位操作并有效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5],临床作用不仅包括可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愈合以及显著恢复患者生活质量,还包括显著恢复患者踝关节功能以及尽早恢复患者日常生活以及活动能力。该组探究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是92.45%,显著更佳。

综上所述,给予踝部骨折患者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更佳,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且生活质量较高,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治疗术式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1]唐志良,郭建利.不同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4):1-2.

[2]陈兵乾,薛峰,盛晓文,等.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12):1132-1134.

[3]浦玉良.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54-55.

[4]耿三从.32例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3):3151-3153.

[5]金鹏,王志坚,仲涛,等.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6):106-107.

猜你喜欢

踝部踝关节部位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踝部练习(高级篇)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