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化融合影响下的鼓浪屿近代门楼建筑造型特征研究①

2018-01-09过伟敏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关键词:门楼西式鼓浪屿

石 林 过伟敏(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中西文化融合影响下的鼓浪屿近代门楼建筑造型特征研究①

石 林 过伟敏(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鼓浪屿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素有“海上花园”的美誉。近代,伴随着大量华侨别墅的兴建,门楼建筑也逐渐兴盛起来。鼓浪屿的门楼建筑融贯中西、博采众长,通过深入剖析中西文化融合对鼓浪屿门楼建筑的整体造型和局部装饰的影响,可以管窥西方文化的入侵对对鼓浪屿建筑的影响,也可以体现近代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建筑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中西文化融合;鼓浪屿;门楼建筑;造型特征

门楼指城门上的楼、观阙上的楼,又指大门上边牌楼式的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族的“脸面”,中国建筑向来看重门楼的设计与装饰。后汉的李尤写了一则《门铭》说:“门之设张,为宅表会,纳善闭邪,击柝妨害。”其中“表会”的意义,不妨释为“外表装点的会集之所”[1]。为了装点门楼,人们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常像对待一栋完整的建筑一样。门楼建筑不仅结构饱满,还饰以各种雕饰与彩绘,其象征性逐渐占据重要位置,成为代表家族等级地位与荣耀财富的象征,同时还能起到彰显建筑特色,弘扬地方文化的作用。传统门楼建筑的这种象征作用一直持续到近代,并逐渐融入西方建筑文化,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典型实例。

一、鼓浪屿近代门楼建筑概述

鼓浪屿位于福建东南海域,隔着约500米宽的鹭江与厦门岛遥遥相望,因地形略成圆形,在宋元时期被称为“圆沙洲”。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大批传教士和商人来到鼓浪屿传教、定居,将西方文化带入了鼓浪屿,使得中西文化在相互交流中渗透与融合。西方殖民者垂涎鼓浪屿优美的风光与进退自如的位置优势,随辟其为公共地界。早期,西方殖民者在岛上建设西式的领事馆、教堂、医院、学校等建筑。这些西式建筑遵循西方庭院空间的开放性,并不注重门楼的塑造。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闽南华侨、侨眷及当地富商大量在鼓浪屿上建造自家宅院,门楼建筑才逐渐兴盛起来。

鼓浪屿地理位置优越,又处于外国领事团管理的公共地界中,不受战乱烦扰,环境相对安逸,成为闽南华侨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华侨们为了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均非常注重自家宅院的修建,门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门第等级的象征而自然受到垂青。鼓浪屿上现存数量众多的门楼,门楼的体积虽不大,却处处体现出别具一格的风味。庭院主入口的门楼装饰最为华丽,有的直接引用西方的庭院入口形式,大部分则是根据主人的喜好和工匠的创意而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折中式样。即一方面借鉴了传统门楼建筑的格局和结构特点,另一方面采用西方材料并融入西式山墙、柱式、图案特色,表现出较多的现代性特征。“这些门楼有的集古希腊柱式、欧洲雕塑于一体,有的股弦线条勾勒匀称,加以飞檐斗拱衬托,熔中西建筑文化于一炉,均不失为一件艺术品”[2]。

二、中西文化融合对门楼主体造型的影响

清代以来,鼓浪屿作为公共地界,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加之门楼的拥有者——华侨阶层的喜好,使得这种中西文化的双向影响自然而然的渗透到鼓浪屿的建筑风格中。中国近代史上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存在着两种途径,一种是基于中国传统建筑观念,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本体,吸纳西方建筑技术、纹样和造型特征的途径;一种是基于西方建筑观念,以西方建筑为本体,吸纳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途径[3]。从整体的造型特征看,鼓浪屿的门楼建筑应该属于第二种途径。门楼的拥有者主要为闽南华侨,学者陈燕玲在《闽南文化概要》一书中对闽南近代的民居建筑有这样的总结:闽南华侨铸就了闽南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形式[4]。据此可知,闽南华侨的审美情趣对鼓浪屿门楼建筑的造型和装饰往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门楼的主人习惯了侨居地的西式生活方式和景观式样,希望将其移植到鼓浪屿,作为对自己海外生活的纪念,同时,又摆脱不了骨子里的宗族血脉和传统文化熏陶。另外,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华侨们希望借助代表自家脸面的门楼设计上的标新立异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这种亦中亦西的审美情趣和对自身社会地位的炫耀和标榜铸就了鼓浪屿门楼中西合璧的风格特色。

从鼓浪屿门楼建筑的整体造型上看,主要是吸收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样式,并结合了中国传统的门楼建筑形制,主要包含“洋门面”式样和“大屋顶”式样两种。其中“洋门面”式样在鼓浪屿上最为多见。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置于门楼顶端醒目的西式山花,这些西式山花装饰性强,整体呈等腰三角形构图,轮廓曲线灵活多变,其间充斥着各种浮雕装饰图案,并常常以西洋古典柱式衬托。门框分为拱券形和长方形两种,门的材质为欧式铁艺大门,这种具有西方古典装饰特色的门脸建筑在近代被称之为“洋门面”。据考证,这种建筑形式的缘起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在中国兴建的西式教堂建筑。西方传教士通过海路进入中国后,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登录并在澳门、台湾等地建造了最早的西式教堂。之后,随着传教事业向内地推进,西式教堂建筑逐渐向广大内陆地区传播。这些教堂建筑延续了文艺复兴风格的影响,一般为两层,顶部冠以与立面等宽的山墙,有的在山墙中心饰以图案雕饰。这种教堂建筑成为中国人最早熟识的西式建筑形式,其形态符号被认为是西方建筑的代表性特征而得到广泛运用,之后在中国出现的“洋门面”正是这类教堂山墙的变体。虽同样具有洋门面的局部特征,但鼓浪屿的洋式门楼与近代广泛分布的里弄住宅入口和洋式店面有本质的不同。后者脱胎于传统民居入口,封闭性强,外墙直接开门,门头、门框嵌在墙体内。而鼓浪屿门楼则是借鉴了西式庭院的开敞式入口方式,门头山花高出院墙顶部,从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庭院内部。

除具有典型的西式特征外,鼓浪屿的门楼在造型上也受到了中国传统门楼建筑的影响。从结构特征的比较中可以发现,与其他传统的高等级门楼相比,鼓浪屿门楼的门斗进深较浅,无梁柱结构,仅在门扉两侧砌出墙垛,并融入了西方柱式等装饰构件。其形式应是吸收了传统门楼中随墙门的特点并加以改造而成。所谓随墙门是指依附于墙体的门,如院墙、围墙等[5]。随墙门是传统门楼建筑中等级最低的一种,而鼓浪屿门楼建筑的主人均为有钱的华侨或富商,门楼在建造过程中资金充裕,他们本应选择级别较高的门楼才对,为何会选择形式最简单的随墙门呢?根据文献的搜集和实地考察,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鼓浪屿是一座沿海岛屿,虽环境优美,但岛上的道路狭窄、居住类建筑密度很高,没有足够的空间营造高等级的大门楼,华侨们转而将财力运用到了门楼的装饰上;其二,近代,随着五口的开埠,西方文化沿着器物、制度、精神层面影响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动摇了封建统治;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封建礼教逐渐没落,使得通过传统门楼式样来表现等级的观念退居次要地位,转而以“洋风”形式作为炫耀和标榜的象征,鼓浪屿门楼恰恰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风尚。

三、中西文化融合对门楼局部造型的作用

鼓浪屿的门楼建筑建造于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其中西合璧的出发点和表现形式即不同于“中国固有式”的官式建筑,又不同于近代中西合璧的教会大学建筑,属于中西合璧建筑中的民间传播渠道,在艺术创作手法上无所不用其极,处处表现出民间营造的灵活与趣味。鼓浪屿门楼能够对中西建筑构件兼收并蓄的使用,既有在西洋门楼平面融入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形式,又有在中式造型门楼中混合西式构件的做法;有的在整体西洋式样的基础上局部添加中式图案,有的则选择中式屋顶与西方柱式的混搭,甚至还有装饰图案的中西混合,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1.西洋门脸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图1 带有中式图案的西洋门楼

图2 泉州路73号门楼

图6 内厝澳路461号门楼

图3 番婆楼“二凤戏宝”图案

鼓浪屿门楼的西洋门脸脱胎于西式庭院入口,并借鉴了巴洛克建筑的装饰特点,体现出以西方建筑为本体,吸纳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形式。其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吸纳主要呈现出三种途径:一种是在西式山花中填充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图案以龙凤、狮子这些代表传统吉祥文化的瑞兽为主要题材,在造型特征上以动态的呈现为主,并点缀植物花卉,形成结构饱满的构图效果。(图1)第二种是将中国传统装饰构件置于门楼立面。这种形式主要是用水泥来模仿斗拱、雀替这类造型小巧的装饰构件,将其置于门楼檐口与主体的连接部位。笔者认为这种设计的出发点是基于中国工匠在对西洋建筑模仿的过程中对其主体的连接部分不是很熟悉而采用具有相同功能的中式构件进行替换的折中行为。(图2)第三种则是将传统图案的题材内容以西方的装饰语言加以表达。这种方式具有隐含性的特点,使传统装饰语言以更有创意、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如番婆楼门楼的欧式铁艺雕花大门(图3),虽整体采用了欧式做法,但中国工匠创造性地将传统的“二凤戏宝”、“古钱纹”、“盘长纹”和“福”字融入其中,其中凤凰图案的处理也是通过流畅的铁艺曲线来模拟其翅羽和轻盈的体态并传达凤凰的意象,而在传统石雕、木雕、砖雕中,对凤凰图案的雕刻更加的繁复和写实。可以说工匠创造性地运用简化构成的手法对纹样进行再设计从而使其适应材料和工艺的特点。

2.中式屋顶混合西方柱式

图4 金瓜楼门楼

图5 门楼造型与建筑的呼应关系

“大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醒目的标志性符号。即便是在近代中国传统建筑受到西方建筑体系剧烈冲击的背景下,无论是中国建筑师倡导的“吾国固有式建筑”还是西方建筑师设计的早期教会大学建筑,都将仿古大屋顶作为探索民族形式的关键特征加以保留,而鼓浪屿门楼的“大屋顶”式样采用的是局部仿古,从设计意识上则是受到了华侨阶层的主导,表现出较多的民间性与随意性。鼓浪屿门楼的中式屋顶采用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顶式样,形制取歇山式,主脊两端高高起翘,脊尾装饰春草飞卷,讲究一些的门楼还在主脊饰以“双龙护珠”。屋顶下方并没有沿用中国式立柱,而是嫁接了西方古典柱式。如金瓜楼门楼,(图4)其建筑造型独特,门楼楼顶模仿传统建筑造型,虽为重檐歇山式,但两层檐之间的围脊部分等距装饰了十二根西式塔斯干柱式,围合成了一个廊式宫殿,加上门楼檐口与垂脊脊尾的装饰使得门楼与外廊式样建筑主体之间形成巧妙的呼应关系。(图5)再如内厝澳路461号门楼,(图6)也是在闽南传统屋顶下设计了西式立柱。这些柱式并不具有实用价值,也不遵循严格的比例和尺度,只是以装饰构件的形式对大屋顶门楼进行点缀从而突显其土洋结合的特征。有的国外学者将这种中式屋顶下设计西式建筑元素的形式认为是华侨在异国他乡饱受压抑情绪的一种宣泄,但其更多的则是体现了华侨们“企求富而不囿于俗”的装饰心态。衣锦还乡的华侨,希望用一种新的空间语言来宣誓自己的独特存在。这些异国情调的建筑传达出这样一种自负:我与你们不一样,我不是没有见识的乡下闽南人,我是走出国门熟稔中西文明的富商[6]。这些门楼虽在整体造型上较多地体现了传统特色,但无论从建造技术、构造,还是材料上已与传统门楼相去甚远,可以看做是西方建筑体系进入中国后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和改造。

图7 中西合璧的门楼装饰图案

图8 中西合璧的门楼装饰图案

3.西方装饰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西嫁接

为了炫耀和标榜自己的财力,华侨富商对门楼的装饰均倾注了较多的心血,加之工匠的创意,使得门楼的装饰图案构思巧妙,形态结合的颇有趣味。如内厝澳路242号门楼,(图7)其山花图案整体呈等腰三角形,图案中心面积最大为西式古典纹章图案,两侧饰以涡卷装饰,左右两侧各有一只中式草龙纹,与西式花草纹嫁接的十分自然。再如,永春路14号门楼楼顶的装饰雕刻,(图8)一对雄狮分立左右两侧,雄狮的姿态具有欧洲古典风格,形态逼真,威风凛凛,按照这种西式古典图案惯常的搭配,中心应设置代表家族的族徽或纹章,而在这里则被一支立体的中式古钱图案所代替。这种加入猛兽的装饰图案在西方常被作为有威望的家族族徽,是尚武精神的体现,而中国工匠创造性的借鉴西方的造型,并将其与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嫁接在一起,增添了一些中国式的乡土气息,寄托了主人希望家族繁盛、生意兴隆的美好愿望,也渲染了鼓浪屿当地的重商文化。从这些图案的形态构成中可以发现,它们均采用了以西式图案为原型,并在局部加入中国传统图案元素的设计手法,体现了西式装饰作为一种流行趋势在鼓浪屿建筑装饰中的主导地位。

结语

鼓浪屿门楼是中国建筑深刻变革的产物,与其他民间营造的中西合璧建筑不同,鼓浪屿的门楼建筑体现了以西方建筑文化为核心的特征,其建筑艺术在构思上受到了西方建筑文化的洗礼,不仅体现在外在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动摇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根基,表现出较多的近代性特征。鼓浪屿门楼的中国传统装饰构件和装饰图案在造型和材料上均表现出对西方建筑文化的适应性,与其他地区的侨乡建筑相比,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主导性。

鼓浪屿岛以1.91平方公里的面积容纳如此多各具特色的门楼建筑,这在其他地区是绝无仅有的。鼓浪屿的门楼建筑是鼓浪屿近代精神符号的载体,作为地域文化的忠实记载者,它与近代鼓浪屿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充分展示着鼓浪屿古今杂糅的近代性特征和中外汇通的文化特色。鼓浪屿门楼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共生共存,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必将伴随着历史的更迭,历久而弥坚。

[1]冯骥才.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老门楼[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45.

[2]龚洁.鼓浪屿建筑[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6:176.

[3]王鲁民.观念的悬隔——近代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两种途径研究[J].新建筑,2006(05):54.

[4]陈燕玲.闽南文化概要[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240.

[5]李剑平.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词典[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46.

[6]萧春雷.鼓浪屿的光荣与梦想[G]//新读城记.仲伟志,主编.青岛:青岛出版社,2011:192.

J59

A

1008-9675(2017)06-0218-04

2017-09-09

石 林(1982-),女,山东青岛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生,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过伟敏(1963-),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艺术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8528);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专项资助项目(2015JDZD03);2014年(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基地年度一般项目(14JDY001)。

(责任编辑:梁 田)

猜你喜欢

门楼西式鼓浪屿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鼓浪屿
前门楼子九丈九
新时期下西式面点制作的创新发展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
乐东古门楼
有趣的西式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