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现状及建设路径研究
2018-01-08周贵川张澜
周贵川 张澜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的内涵及运行状态进行研究,对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体系进行解构,并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双创动能流动”和“双创资源循环”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双创 服务体系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当前,全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面临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和转型升级的持续阵痛不可避免。面对危机,成都市要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需要发动“新引擎”,培育“新动能”[1]。
一、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研究背景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面对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局面,积极有效的创业创新政策、科学合理的创业创新指导、健康有序的创业创新环境,以及专业成熟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等支持要素能够显著提高创业创新成功率,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3]。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明确指出推动“双创”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创的决策部署,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降低创业创新门槛,构建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化、全链条增值服务体系,提高创业创新效率”的发展思路。成都市委也通过了《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业创新中心的决定》,旨在搭建双创孵化服务平台,构建良好双创服务体系,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
近年来,尽管成都市双创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然而农村双创服务体系却由于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发展成熟,运行状态不佳。表现为:城市服务多、农村服务少;服务投入多、服务产出少;服务支持多、服务监管少;服务风险多、服务回报少;失败服务多、成功服务少;有形服务(场地、资金等)多、无形服务(技术、信息等)少;同质化服务多、差异化服务少;一次性服务多、持续性服务少;等等。事实上,农村开展“双创”是一个多赢选择,就地、就近创业创新,可以直接推动劳动力输出的稳增长、调结构、扩就业、惠民生,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不仅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压力。因此,在推进双创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城市双创服务體系的构建,更要重视对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的建设。成都市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更应抓住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机遇,切实做好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推动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体系运行现状
(一)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
成都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市场潜力大,为农村双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成都市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发全社会双创的政策与措施,搭建了一系列双创孵化服务平台,初步构成了成都市双创服务体系,但尚未形成成熟的、符合农村双创的特殊性要求的农村双创服务体系。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体系应是由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和交叉作用的内外部农村双创服务要素的集合按照一定的系统规则和秩序构成开放的复杂系统。该体系除了具有一般系统的特征外,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高维性、复杂性、自组织性和他组织性的特征。
(二)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的运行状态分析
本文从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供给和双创成功需求二者的耦合适配关系着手,一方面分析农村双创服务的有效供给要素,另一方面分析农村双创的关键成功要素,对比分析二者的适配程度。总体来看,造成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体系运行状态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服务供给和双创成功需求之间的适配度低,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无效、低端的服务供给多,有效、高端的服务供给少。如各级政府兴建大量的双创园区,大都仅能提供基本的办公场地,商务配套设施和服务都跟不上,无法实际满足双创需要。
农村双创服务的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如对农村双创项目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导致大量支持要素零星分散在众多双创项目中,无法向优质项目聚集,配置效率太低。
农村双创服务的供给结构对双创成功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足。如现有的双创服务大都停留在孵化期,对农村双创项目初期出现的持续需求或更新需求缺乏支持,致使大量有可能成功的双创项目因缺乏后续支持中途夭折。
农村双创服务体系有待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均衡适配。如现有的农村双创服务未能根据主体和项目的特征分类、分层、分级地供给,无法有针对性地吸引技术人员下乡双创、鼓励大学生下乡双创、帮助农民工返乡双创、扶持退役士兵返乡双创、引导企业下乡二次创业等。
(三)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体系解构
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将“双创动能流动”和“双创资源循环”作为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将农村双创服务体系分解为两个子系统,即双创动能服务子系统和双创环境服务子系统,分析其结构要素和作用机制[4]。
1.双创动能服务子系统。双创动能服务子系统主要为“双创动能流动”和“双创资源循环”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提高双创服务供给的使用效率,延长双创服务供给的作用周期,具体包括农村双创的意愿服务、资源服务和能力服务三个维度的要素。三个维度的服务要素构成一个三维空间,三者相互影响形成合力,释放出服务能效。由于各要素的高度复杂性以及不完全可控性,双创动能服务子系统的服务能效释放尚不平稳,更多呈现脉冲式的波浪推升。
首先,双创主体的创新意愿是开展成都市农村双创服务活动的前提,因此调动各双创主体的创新意愿是提高成都市内农村双创服务的效率的前提。其次,任何主体要采取某一种经济行为,都必然依赖一定的资源基础。因此无论对于哪类主体来说,创新资源基础的不断增强,都是促使其进行创业创新活动的内在动能。最后,双创主体自身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不断扩充自身的发展空间。
2.双创环境服务子系统。双创环境服务子系统主要为“双创动能流动”和“双创资源循环”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其能够更有序、健康地从事双创活动,具体包括农村双创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三个维度的要素。其中,市场环境是前提,政策环境是基础,服务环境是保障。
市场规则越完善,政府对市场的行政干预越少,市场环境对农村双创企业越有利,其参与双创活动的意愿越强,与其他企业间竞争公平性越高,开展双创活动的绩效也越好。此外,发展农村双创离不开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充足资金的保障,这些资源为农村双创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农村双创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一)提高有效服务供给和双创成功需求之间的适配度
1.减少无效、低端的农村双创服务供给,扩大有效、高端的农村双创服务供给。各级政府应当结合本地优势,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区创新创业服务功能,为各主体提供配套的商务设施和服务,充分发挥双创园区的示范作用和聚集作用,吸引核心资源。
2.矫正农村双创服务的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应当构建系统、科学的成都农村双创服务体系来为农村双创提供服务,必须对农村双创面临的内外部资源、能力、环境等诸多具有内在复杂关系的支持要素进行梳理,推动要素向优质项目聚集,才能最高效地为成都农村双创提供支持。
3.提高农村双创服务供给结构对双创成功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相关负责部门应当实时关注农村双创项目的进展,主动倾听农村双创主体的需求和意见,切实可行地为农村双创提供长期全面支持。此外,地级政府还应推进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
4.实现更高水平的“双创动能流动”和“双创资源循环”。现有的农村双创服务应当在充分了解主体和项目的不同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供给,利用自身地方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技术人员、大学生与企业协同下乡创新创业,为农民农工和退役士兵提供前期资源基础和后期保障,从而为不同类型的主体提供有效服务。
(二)构建农村双创服务体系
1.充分挖掘农村双创意愿,实现便利化简捷双创。创新创业意愿是农村双创活动的前提,李克强总理在川考察创新创业情况时就指出:“双创”要充分调动每个个体的积极性。挖掘农村双创主体的创新创业意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开拓创新创业精神,二是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双创主体是进行创新创业的关键推动力量,是主导双创活动、承担双创风险和获取创新价值的人。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应对优秀双创主体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激励,以驱动更多的潜在农村双创主体参与农村双创活动中来。另一方面,政府应当鼓励并支持潜在双创主体参与各种有效的培训和专业教育,使其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成为专业的人才。
此外,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因此,为了充分挖掘农村双创意愿,政府在搭建便捷有效的优质服务平台的同时,也应当加大宣传双创优惠政策,展示双创优秀成果,鼓励大企业和小企业一起建立双创平台,实现共享发展。
2.合理配置农村双创资源,实现低成本高效双创。创新创业资源是农村双创进行创新发展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双创活动发展绩效的起点高低。在目前情况下,单纯依靠农村各主体自身的力量,难以在短期内克服基础薄弱、资源不足的困难。因此,政企联动改善农村创新资源基础变得十分必要。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有利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政策,在全社会范围内调动有利于农村创新创业发展的可用资源。相比之下,农村双创主体的职能是作为实施主体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为了促进政企联动的有效实施,需要构建政企联动的信息传导机制。首先,政府与各主体间要实现创新创业信息的传导互动。无论哪一方作为双创信息发送者或接收者都应积极主动,减少创新创业信息传递损失,保障创新创业信息的真实完备性。这对政府和各双创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需要转变观念、克服官僚主义思想,承担起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的支持者、维护者、服务者的角色,从创新创业主体的角度出发,更多地了解其创新创业的需求,积极解决其面临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双创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的帮助与指导,并积极与政府进行沟通、正确理解政府的各种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信息,同时主动将自身的需求信息有效地傳递给政府,使政府真正了解自身的想法或诉求。此外,还需要构建稳定的政企互动信息传递网络,降低创新创业信息在传递中的损失。
3.科学强化农村双创能力,实现全要素精益双创。创新创业能力是双创活动创新发展取得良好绩效的重要保障。持续性强化农村双创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积累主体的知识存量,二是增加主体的创新产出。
知识存量积累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可以发生在个体、团体及组织三个层面。个体学习是企业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的基础,是形成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前提;团队学习是提升团队成员的整体搭配能力、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它是组织学习的基础;组织学习是一个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可以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将员工个人、工作团队和组织紧密结合起来,个体、团体、组织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更新、积累企业的知识存量,为提升农村双创主体的创新能力提供有效保障。
此外,双创主体创新发展所取得的创新产出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标准。首先,各主体需要多渠道地提高组织中优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保障与加大创新创业经费的投入力度,以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其次,各主体可以通过自身创新行为获得专利或通过与科研机构协作创新共同获得专利,切实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与创新产出水平。最后,各主体应当在有效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开展针对性的创新,并将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创新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创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持续优化农村双创环境,实现开放式协同双创。农村双创环境是构建成都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的重要外部条件,成都农村双创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包括对各主体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的不断改善。
首先,营造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健全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我国政府应加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消灭行政壁垒,加速建立全国性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道德及信用体系。健全市场道德与信用体系,政府通过政策法规来约束参与创新创业主体的诚信行为,对遵守市场秩序、拥有良好信用的主体进行奖励,对违反市场秩序、信用不良的主体视其轻重程度进行惩罚。
其次,相关部门除了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之外,还应当保证政策的有效落地。应当建立相关监督机制,专门成立相关部门接受农村双创活动的信息反馈,以确保政策在成都农村的有效实施。此外,为有效规范农村双创行为,充分保障其合理性和延续性,具体做法还包括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双创活动的管理办法、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引导农村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对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最后,为了提高农村双创活动的绩效水平,建立完善的服务环境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成立专业的农村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加大投入进行有利于农村创新创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向双创主体提供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训服务体系,为农村创新创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专业领域的培训教育。
★项目基金:成都市社科规划项目(2017P05);四川大学与泸州市战略合作项目(2016CDLZ-S22)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曹冬梅.“双创”培育新动能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考[J].软科学,2017(12).
[2]HALME M, K OR PELA M. R esponsible Innovation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a R esource Perspective [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4,23(8):547- 566。
[3]HELLMANN T ,T HIELE V. Incentives and Innovation: A Multitasking Approach[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icroeconom ics,2011,3(1):78- 128.
[4]黃润荣,任光耀.耗散结构域协同学[M].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19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