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创新
2018-01-08郜歌
郜歌
摘 要:在素质教育提出后,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有所延伸,要求教师能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在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能只以教授学生技巧为主,还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理念等。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2-01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98
一、传统的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方面
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基本以教师为主,教师对美术作品中的创作技巧、细节、背景、内涵等进行分析,学生单纯听教师讲解分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基本是跟着教师在走,很少主动参与到美术作品欣赏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兴趣难以被激发出来,教师也会认为教学非常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不但得不到提升,其主观能动性更无法发挥出来,素质教育的推行也会受到阻碍。比如,在对《敦煌飞天》系列作品进行欣赏时,教师往往会把欣赏的内容放在作品本身,对作品的表现手法、绘画技巧、人物形态等进行分析,而不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作品,这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二)学生认识方面
目前,许多学生对美术欣赏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美术欣赏课的实用性不强,所以不愿意将精力放在美术欣赏课上。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学生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学习好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才能顺利升学,以后才能顺利就业。而对于美术欣赏,学生只是将其作为自己的兴趣科目来对待。比如,在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欣赏时,学生只会从作品的表面出发,欣赏画作中不同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以及画中的背景等,而不会主动去思考画中环境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也不会去联想画中人物表情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于是,学生对美术欣赏的认识就会比较片面,看不到其实际的价值。
(三)教学内容方面
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学内容一般以教师的主观想法来定,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欣赏水平、对画作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等。并且,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很多时候没有指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或者有些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比如,在中小学的美术欣赏课中,教师选择的作品为《梅杜萨之筏》,这幅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而且创作背景十分复杂。很显然,学生还无法理解这幅美术作品所反映的深刻社会问题,教学质量自然不会很高。但是大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领会作品的内涵,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合理的内容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策略
(一) 重视文化情境
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除要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术作品中的文化,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并使其文化视野得到拓展。并且,将美术作品与文化环境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灵活选择教学的侧重点。比如,在欣赏《西方天使》时,教师就可将其与基督教联系起来;在欣赏《敦煌壁画》时,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佛教文化。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融入文化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形成动态思维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虽然教师的教学是静态的,但是学生应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每一幅美术作品,这样才能体会到作品的灵魂所在。现代教育提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能够将静态的美术作品进行动态的欣赏。比如,在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时,虽然画中的蒙娜丽莎是静止的,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幅画背后隐藏的第二张脸,其存在于蒙娜丽莎微笑的背后。同时,学生应想象蒙娜丽莎动态的微笑,而不是将其微笑定格在画中的那一瞬间,这样才能体会画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并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这样全方位的欣赏,能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而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以及所选择的内容,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欣赏《拾穗者》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画面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画中的细节。在用多媒体展示作品内容时,教师要对其作出详细的解释,并引导学生去思考画中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宗教情感,以及其所代表的人群。在对此幅作品进行欣赏时,教师还可与《记忆的永恒》《三教图》等进行对比,对每幅作品中所表达的宗教情感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拾穗者》的理解,并扩展其知识面。
综上所述,美术欣赏课的合理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创新美术欣赏课程的情况下,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需要将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相融合,并注意引导学生以动态的眼光去欣赏动态的作品。同时,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美术作品,最终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里莉.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5).
[2] 张莎.论《中外美术欣赏》课程对学生艺术创新的作用[J].美与时代(旬刊),2015(11).
[3] 趙沁斯.寓“创新”于“艺术”之中[J].考试周刊,2014(78).
[4] 赵曙曙.人文性质在中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中的体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