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选材训练策略探究
2018-01-08沈淑娟
沈淑娟
摘 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习作目标与学生“学情”特点,引导学生在选材上实施突破策略,在生活中发现习作素材,在情境中触发习作灵感,在读写结合中触发发掘习作素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选材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2-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80
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教学一直面臨着“尴尬”的境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无米下锅”,学生没有生活积淀,习作素材严重匮乏。习作教学不是凭借几节优秀的习作指导课就能完成的,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它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那么,如何让学生习作不再有“假、大、空、套”的不良现象,拥有诉之不尽的丰富习作素材并合理表达呢?现联系平时课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习作教学策略,教会学生“找米下锅”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习作,爱上习作。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习作素材
习作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丰富了,他们习作的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所以,让他们爱上习作,首先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生活阅历。
五年级上册园地三习作是写说明文,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写说明文。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文具、玩具或电器。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选择好物品,去贴近生活,充分观察,可以询问家长,可以阅读相关的资料,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一周后,发现他们都信心十足地来到习作的课堂。于是,教师先结合“口语交际”,让它们尽可能地带上物品来“推销”。课上,“推销员”一个个生龙活虎,津津有味地介绍、讲解、演示、宣传、答疑,“顾客”耐心听讲,提问,交流。带有浓烈生活味的课堂气氛十分活泼,场面真切实在。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习作,很多学生都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习作,丰富了生活经历,提高了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触发习作灵感
习作教学毕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每一节习作课都有一定的生活积淀元素,但不可能每一节课都搬到现实生活中。为密切联系生活,省时高效地引导学生丰富习作素材,适时适当地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弥合生活与课堂的距离。“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这对于习作,就像地基对房子的作用:没有情境,再美的词语也无处修饰;没有地基,再豪华的装修也无处实施。创设习作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可知可感的氛围中,让他们有效的产生情感,进入最佳的习作状态。习作课堂中让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中,能够唤起他们相应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感悟情和景,在情境中学会领悟、体验情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如,某天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臭死了!”“肯定吃坏肚子了,谁叫他老吃垃圾食品!”“下课剧烈跑动的吧!”“上次组织体检,他还不去呢!”“他是谁呀?”教师一头雾水,“发生什么事了呢?”遂快步走进教室,班长和几个同学在清理卫生,一股难闻的恶臭扑鼻而来。“淘气王”趴在移开的课桌,其他同学帮不上忙,议论纷纷。教师明白了,问询核实了情况后,那个“淘气王”让家长接回去了。教师趁势利用这个情境,组织了一次习作指导。让学生分析“淘气王”的病因,分析同学们的表现,想象“淘气王”的感受等,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受到的启发。然后扣住本册第四次习作要求《一件事受到的启发》让学生习作。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感受到了热爱班级的品质,感受到了同学情谊,感受到了劳动创造了美,感受到了不良习惯造成的恶果,感受到了身体要定期体检的益处。这样,不仅达到了触发了习作灵感,有话可说,而且还引导他们捕捉了生活场景,表达出真情实感。当然,这样的现实不可能随时出现,当习作教学需要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生活经历,创设、再现相应的情境,习作素材成为学生的有意注意和主动需求,“下锅之米”浮现脑海,真切情境和真情实感跃然纸上。
三、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发掘习作素材
梁启超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叶圣陶老先生也曾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并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学生的实践生活经验毕竟有所局限,这就必须通过阅读积累与内化,让学生迁移感悟生活,诱发其素材积累的主动性和方向性。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就显得特别重要。当然,童年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作文,更重要的是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丰富想象,陶冶情操,培养会思考的头脑,拥有比较丰厚的知识、文化、语言的储备,积淀精神的底子。
如何发挥“课内”这块阵地,丰富他们的阅读呢?可以在班上创设“小小图书角”,提倡他们“捐一本,读多本”,并定期开“图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可以定期为他们推荐图书,或者结合学校的活动,或者结合节假日,或者根据教学情况,或者根据班级的建设情况;可以利用家长会,倡导家长关注学生,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可以让他们“采集”好词佳句或者优美片段,展示他们的成果等等。
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源泉中去畅饮习作的甘泉,合理利用、精心创设生活情境以拓展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平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可以夯实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学生习作不仅不会成为“无米之炊”,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巧妇”出现。只要优化习作教学策略,教会学生“找米下锅”的方法,习作素材的积累就不会再成为制约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发展的瓶颈,学生会变得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参考文献:
[1] 李玉金.让习作教学流淌“真实”[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3).
[2] 周一贯.“文本细读”中的“不等式”[J].福建教育,2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