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转型·发展
——记“2017地面频道与城市台转型发展论坛”

2018-01-08单文婷

视听界 2017年5期

单文婷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固有的边界,媒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融合带来了传播观念、传播方式、内容消费方式、媒体组织架构、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对于囿于地方一隅的地面频道与城市台来说,不光要面对央视、省级卫视的市场挤压,还要与新媒体争抢受众。移动新媒体时代,手机、电影、视频、游戏、休闲、度假、直播……在时间维度上,都是传统媒体的竞争对手。在这样的背景下,认清传媒发展的趋势,把握发展方向,融入时代潮流,寻求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将决定地面频道与城市台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8月 30日 —8月 31日,“2017地面频道与城市台转型发展论坛”在苏州成功举办,来自30个地面频道与城市台的近百名代表齐聚苏州,通过行业专家的思维引导和行业标杆的经验介绍,探讨新传播格局下地面频道与城市台的转型发展路径,助推融媒体时代各地面台更好地生存发展。

本次论坛由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江苏《视听界》杂志社承办。论坛活动日程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为样本考察、开幕式、专家讲座、高峰论坛、分论坛等环节。

开幕式:传统媒体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会长耿乃凡在开幕式致辞中,针对广电行业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四点看法:一是转型中不负使命,坚持主流发声,引领舆论导向。二是转型中牢记满足受众需求的责任。把人民群众的需求研究透,把人民群众的希望变为现实,城市台就有无穷的市场。三是转型中紧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方式的大变革。新媒体新在观念上,体现在跨界、融合、共享、互动这八个字上,针对广电而言,核心在互动,将过去我讲你听、我播你看的传统模式改为你点我送、你要我供。城市台在媒体融合中应牢牢把握“互动”这个关键点去赢得未来。四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关键在于发展思路。耿乃凡建议每个台长都要考虑五年后,新技术的应用给广电带来的是什么格局,否则,形成不了清晰的发展思路,做不好当前的工作。

▲耿乃凡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徐敢峰代表江苏广电总台与《视听界》杂志社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面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势,大家迫切希望学习优秀媒体的先进经验,找到融合的路径,走出发展的困境。江苏的许多地面频道和城市台都是行业翘楚,诸多宝贵经验值得大家学习研究。此次论坛给江苏的地面频道与城市台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行业专家的思维引导和行业标杆的经验介绍,探讨新传播格局下地面频道与城市台的转型发展路径。虽然活动日程紧凑,但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苏州台作为城市台排头兵,事业发展与产业经营走在全国城市台前列,作为论坛的考察对象,具有样本意义。区域媒体融合专家智库的成立,集纳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的智慧与经验,给区域媒体融合转型提供发展思路,智库还将不断扩大,服务的范围与对象也将不断扩大。专家讲座嘉宾选择一线传媒大咖学者,为大家解疑释惑、开拓思维。高峰论坛选择苏南、苏中、苏北的三位台长代表,结合各自的发展转型实践,探讨区域媒体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分论坛由标杆性的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代表分享成功经验,案例丰富,实践性强。徐敢峰说,今后还将借智借力,不间断地组织此类主题论坛及参观考察团队,搭好平台,服务大家。

▲徐敢峰

▲陆玉方

苏州台党委书记、台长陆玉方在开幕式发言中提到,这几年苏州台一直在做三件事:一是巩固主业。苏州台这几年在传统媒体的人才和资金方面投入比过去更大,收听收视率一直处于上扬的态势。根据CSM的数据,苏州台在黄金档的收视份额上升到了61%,广播收听率上升到86%,有效掌控了苏州的视听市场。苏州台在节目生产、精品生产、节目包装等方面充分发力,2010年至今,8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宗旨。二是布局产业。苏州台十年前开始布局产业,共拥有80多万平米的地产,这么多的产业,没有任何借款,也没有任何贷款,现在都产生了回报。苏州台还在租赁、交通、教育、互联网等领域进行了布局,在资本运作方面也进行发力。三是媒体融合。到目前为止,看苏州、无线苏州,以及苏州台30多个微信公众号,积聚的粉丝有700万左右,为下一步的媒体融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陆玉方认为,在新的转型阶段,新老体制之间,新旧媒体之间,包括城市台发展中,都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学习各个城市台好的经验,来推动苏州台下一步的转型发展。

专家讲座:平台化是区域性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大媒体融合实验室总干事宋建武在题为《区域性生态级媒体平台的建设与运营》的主题讲座中,指出媒体融合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化,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与用户的连接,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运营产业。传统媒体的媒体融合就是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互联网的发展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总体态势。宋建武归纳了主流媒体互联网化的三个方面,一是平台化,二是移动化,三是智能化,这三者之间有紧密的相互联系,而且互为支撑。如果没有平台化,大数据就没法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集聚;没有移动化,收集到的大数据数量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没有智能化,就没法把这些大数据有效地运用起来。平台化、移动化、智能化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平台化是区域性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方向。

▲宋建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凇作了题为《融媒体影响下的视频节目创新发展与营销传播》的主题讲座,指出传统媒体人不应该唱衰电视,在多屏时代,电视屏的作用依然重要。融媒体合作,协调多屏之间的互惠互利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此消彼涨。冷凇指出,地面频道与城市台正面临冬天,出路在于,一是在坚守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寻找合情、合理、合法的权威寻租,最重要的是权威性、公信力怎么变现。二是尽一切可能营造场景聚集。现在城市台最大的问题是做的节目离商业太远。三是努力帮助客户实现销售的转化。冷凇从内容和经营两方面探索地面频道与城市台的发展对策。地面频道和城市台应该利用城市资源,围绕权威背书,精准定位媒体营销,通过跨屏流动,促进商业的转化。冷凇详细解析了地面频道与城市台高收视节目模式,给予参会代表具体的实践指导。

▲冷凇

高峰论坛:既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

高峰论坛选择了苏南、苏中、苏北的三位台长代表——苏州台党委书记、台长陆玉方,镇江台党委书记、台长张兵,淮安台党委书记、台长陆志群,结合各自的发展转型实践,探讨区域媒体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副主任李轩在此环节介绍了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融合创新实践。

苏州台党委书记、台长陆玉方的演讲题目是《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建设 高效能推进——融合转型在改革创新中推进》。苏州台推进融合转型,力求做到视点高、动作快、起步实,陆玉方在演讲中重点提出三点:高起点谋划,明确融合发展任务之要;高标准建设,致力融合发展基础之实;高效能推进,赢得融合发展内生活力。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顺势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为城市广电转型升级、建设区域垄断型的生态级媒体注入新活力。

▲张兵

镇江台党委书记、台长张兵的演讲题目是《定位、边界与生态重构——论城市台的“持久”战》。张兵指出,新形势下,城市台面临的课题在于:生存模式需要重新定位,业务边界需要重新定义,新的生态需要重构。面对未来,应对挑战,城市台既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城市台都是每一座城市的先锋阵地,只要联合起来,就不再是简单的台与台的业务联合,而是城市与城市资源的互补,城市文化消费生态圈的优势叠加。

▲陆志群

淮安台党委书记、台长陆志群的演讲题目是《融合时代城市台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内容为王,深耕本土引领导向;融合为要,全力创新传播形态;专长为核,紧致拓展关联产业;活动为桥,构架快捷互动通道;平台为基,提质增效强基固本;人才为本,激发转型升级活力。这六点内容,就是淮安台走过的路径。陆志群强调,不管我们根植于什么样的一方土壤,只要坚定信心,不改初心,就可以实现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天定,境由心造天地宽。即便是贫瘠的土壤,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李轩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副主任李轩的演讲题目是《融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的融合创新实践》。李轩指出,这些年来主流媒体一直在坚守中求转变,在创新中求发展。从问题导向出发,李轩认为融媒体时代对于主流媒体最宝贵的资源是品牌,最不能失去的是影响力,最应该珍惜的是专业人才,最应该投入的资源是内容创新,最需要创新是内部机制,最应该投入资源的是内容创新。

分论坛:区域媒体标杆经验介绍

分论坛分为区域媒体产业链打造、区域媒体全媒体运营,由标杆性的地面频道和城市台代表分享成功经验。江苏综艺频道、江苏网络台、南京台、常州台、扬州台、南通台、江阴台以各自在节目运作、项目操作、媒体融合、新媒体转型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为例,案例丰富,实践性强,其精彩发言为地面频道与城市台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江苏综艺频道制片人崔寰的交流题目是《地面频道如何打造现象级栏目》,从江苏综艺频道《一转成双》的成功看地面频道突围之道。《一转成双》版权行销全国15个省份,覆盖8亿人口;独家定制外省版本节目;网络总点击量突破17亿;节目全年全成本1500万元,产值突破5000万元,利润3000多万元。巧选题材、匠心精神、网络推动、版权行销、产业为王,《一转成双》按照这样的链条去运行,节目和产业双轮驱动,打造出地面频道现象级栏目的产业链。

江苏网络台内容中心副主任佘静的交流题目是《“互联网+主旋律”的正确打开方式》,主旋律新闻、时政报道这些“高冷”“端着”“生硬”的内容如何吸引“网生代”?时政新闻如何网络化表达?佘静总结了这些关键词:科普转译、卖萌有理、一起游戏吧、私语化表达、流行色植入、科技感体验。

南京新闻综合频道编辑部副主任周长城的交流题目是《〈南京〉的全媒体运作》,第一季《美丽之城》,从空间上展示南京的颜值;第二季《十朝印记》,从时间上梳理南京深厚的人文底蕴,反映有形的物质遗产;刚刚播完的第三季《天下文枢》,梳理无形的文化遗产。《南京》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决于两个关键词——传统和创新。前期策划、现场拍摄和后期撰稿剪辑,是回归传统,将传统做到极致。创新叙事方法、创新故事主体、创新传播方式,结合这几点进行线上线下的运作,《南京》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城市魅力的品牌节目。

常州台副台长许建俊的交流题目是《深耕本土 服务城市——常州台探路融合型服务体系建设》,常州台坚持以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思维,加快内容、营销、技术、产业,以及业态、功能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加强融合型服务体系建设。精准对接、精心策划,变过去单向只做内容为现在服务于内容传播的多元双向的传播,实现城市广电事业体制向事业产业发展转型,由满足自身发展向服务城市的公共平台转型。

▲江苏区域媒体融合专家智库成立仪式

扬州台副总编辑孙建昶的交流题目是《TV+互联网”:扬州广电媒体融合的探索实践》。“TV+互联网”强调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是立足广电,第二是超越广电。扬州台通过布局——构建广电特色新载体,倒逼——催生融合传播新生态,变局——发力“广电+互联网”经营新跑道,再造体制机制,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

南通台总编室主任王义群的交流题目是《媒体融合:穿什么鞋走什么路?》。传统媒体要想穿新鞋,必须适应媒体新生态,努力实现颠覆性创新,走出“大道之行”。城市台的媒体融合,总体上要把握这两大趋势:一是打造生态级媒体平台,推动传统媒体向平台型媒体转型;二是摆脱体制机制束缚,培育内生、外延同步增长的市场化新引擎。

江阴台新媒体中心主任朱蓉的交流题目是《“最江阴”公众号经验介绍》,总结了“最江阴”微信公众号实践过程中的三个“要”:要人才,要内容,要领导重视;三个“不要”:不要把新媒体作为传统广播电视的补充和附庸,做新媒体不要贪图大而全,传统媒体人不要妄自菲薄。

江苏区域媒体融合专家智库成立

论坛现场成立了江苏区域媒体融合专家智库,首批8位专家被特聘为智库研究员,他们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大媒体融合实验室总干事宋建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凇,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公共·新闻频道总监季建南,苏州台党委书记、台长陆玉方,徐州台党委书记、台长李爱彬,淮安台党委书记、台长陆志群,镇江台党委书记、台长张兵,宿迁台台长、总编辑、党委书记毛峰。区域媒体融合专家智库,集纳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的智慧与经验,给区域媒体融合转型提供发展思路,智库还将不断扩大,服务的范围与对象也将不断扩大。

本次论坛将苏州台作为考察对象,苏州台的事业发展与产业经营走在全国城市台前列,其媒体融合的经验做法也为城市台媒体融合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借鉴路径,具有样本意义。参会代表现场考察了苏州现代传媒广场、苏州广电总台全媒体指挥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