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1-07朱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朱丹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联系,对怎样有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中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反应在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方面,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的欲望方面.怎样才能激发出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这是新课改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如何组织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主动参与数学

(一)创建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将单调变得生动有趣

小学的数学知识虽然很大一部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却蕴藏着大量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营造出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学认识圆周率π这一课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创建出与之相适应的情境.例如,教师事先可以收集一些有关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资料,并配以数学家的图片,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还可以将前些时候热播的超强大脑中,有关记忆力的一些视频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了解到,现在有人通过训练,具有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在日本有个人可以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十万位,这样的课程导入方式,一下就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完全投入到情境之中.然后,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挑战一下自己的记忆力,把圆周率的图片展示十秒钟,然后让学生到台上来背诵,背得位数最多的同学取胜,学生们一下子就热血沸腾了,纷纷上台挑战,接下来数学教师再来教授有关圆周率的运算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圆周率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了真实的情境模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到了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变被动为主动

古人说,学习是从思考开始,思考是从有疑问开始,在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有疑问时,才会激发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去发现、去创造.数学教师要抓住教学的切入点,创建出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从而发展出学生的问题观念,发表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发展为主动提出问题的状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制造悬念,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创建问题的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为合作

相关心理研究显示,小学生都有喜欢群体的心理特征,希望在同龄人中展现自己,在群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在对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如果没有数学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们运用积极主动的参与方式聚在一起只是形式而已,并没有真正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对知识的探索也是空谈,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就要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在数学教师的指引下找寻到恰当的参与方式.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在与同学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参与的质量得到提升,使数学知识的探索落到实处.

(四)创设发散情境,变单一为拓展

很多教师一直在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想的发展,忽视了求异思想的发展.据相关研究证实,人们还具有一种比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想象力的发展,想象力可以让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不断地进行发展.如果学生发展出了较强的想象力,那对知识的理解就更有自己的见识,所以,在数学教学当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变得更加多维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充分运用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在课堂学习中,把数学知识的背景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情境相联系,并且将这些知识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到认识面积单位“公顷”时,就可以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面积单位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与识记1公顷的实际大小上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师在对此内容的教学时,可以提前准备好测量工具,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地的测量,让学生将新知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面积单位变得触手可及,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测量结束回到课堂教学时,可以请学生到黑板前面来进行画图、演示,再让学生说说在哪里也见过1公顷大小的场地,并谈谈自己本节课上的体会与感受,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让学生融入数学知识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对学生知识的内化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能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三、创建操作平台,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在数学的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带领学生动手进行实操,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比如,开展一些叠一叠、画一画、放一放的数学学习动手操作的活动,将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操作的热情

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性,就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就不需要教师在后面不停地督促,而是自觉自愿地自主学习.并且会从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去寻找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就会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要不然就只是停留在表层上的喜欢,流于形式,所掌握的知识也只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入思考,一遇到困难就会产生逃避退缩的心理,没有信心去解决.假如数学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比较好的情境,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学生就会更加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二)创设学生操作的平台

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这种教学方式也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可以充分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动手实操中,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深厚,学习氛围活跃,他们的思维也会得到激发与拓展.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他们独立自主、有创造性地对知识进行构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四、经历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当中,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将新掌握的知识,与旧有的知识串联起来.数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定学习目标,既要让学生力所能及,就又要让学生踮起脚尖,甚至是跳起来,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只要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数学教师就不要给太多的提示,多一点耐心,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自信心得到加强.比如,在数学的计算中,数学教师要启发学生先明确计算算理,再掌握計算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计算的方法的学习上,真正的精髓是方法背后隐藏的算理.教是为了不教,算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以后自己摸索出其他计算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出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动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运用情境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刘丽.如何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J].科技视界,2015(10):199.

[2]王林.我国目前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1(6):43-49.

[3]许茂琳.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数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2):56-57.

[4]周德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J].江苏教育研究,2006(4):49-50.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小议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小妙招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