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
2018-01-07汪玉奎
汪玉奎
摘要:高等院校的人才教育与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提升,发生了重大变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成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单概述,随后指出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发展对策,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人才。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评价标准;创新能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0.04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0—0158—0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特别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等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关注。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创新改革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同国内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共同搭建了合作育人的发展模式。因此,如何进一步探索出高校校企联盟优化整合教育和实训资源,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培养大批优质人才,成了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成效
(一)学习行业前沿知识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政府连同教育部门共同引进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当中已经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受到我国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国内高等院校的某些领域和学科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在同国内外相关领域企业的合作与研究过程中,可以借助行业先进知识的分享与吸收。在实际的发展与合作关系当中,此种方法不仅有利于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了解行业最先进和尖端的科学技术成果,将行业前沿知识应用到项目开发当中,有利于实现创新发展n]。
(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人才的创新能力同样能在校企合作模式当中得到锻炼和发展。高等院校与行业尖端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进而逐步提升自身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将此种能力应用到实践环节当中,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国某地区的高等院校同欧美先进的数码科技研究公司进行了合作,共同对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终端等方面技术进行研究,积极开发行业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扩大了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影响和占有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检验,发展同市场需求更加协调的创新能力。
(三)拓展学生实践途径
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校企合作模式决定了我国产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研究发展等方面,能够形成一套较为全面和立体的办学模式,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逐步提升高等院校在校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于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十分看重,而且对高等院校在校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也较为重视。高等院校在校生在申请参与校企合作模式时,需要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和影响,积极参与到新型的理论知识分配以及专业实训拓展等方面,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培养自己对市场环境的预判能力,同时提升对市场营销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二、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问题
(一)校企双方投入程度不同
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是校企合作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双方都需要积极进行交流与合作,才能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创造合适的条件。但是从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目前的国内校企合作模式下,部分企业的内在驱动能力和外因积极影响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出现了高等院校单方面热情高涨,企业配合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校企合作当中,学校与企业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发生了偏差,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但是企业的根本目的仍是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高等院校和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出现失衡,直接导致了企业难以为实践经验较少的学生们提供适合的岗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二)校企双方合作层次过低
根据目前校企合作的层次进行分析,国内高等院校和企业实行的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所具有的实际影响较低。相对于人才而言,部分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受到此种发展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内在驱动力量都会被大大削弱。若强制要求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过程当中,极容易受到来自多方压力的影响,进而导致校企合作的层次较低,不利于实现长期发展。同时,对于高等院校的在校生而言,此种实践模式也并不具备特殊的吸引力。
三、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发展方向
(一)构建校企合作对话机制
從校企合作的具体发展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的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同企业对话不足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等院校和企业需要在合作的最初阶段,构建科学有效的合作对话机制,同时将参与校企合作的不同要素进行交流和共享,从而达到资源信息畅通交流的目的。例如,我国某地区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在实际开展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通过成立由校方与企业共同管理和约束的合作对话机制,组成校企共同负责的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检验机构,为现代化人才道德培养工作创造条件。在进行对话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当地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专业教育发展水平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等方面的统一性进行分析。通过定期举办学生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指导等活动,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不仅如此,当地高校还通过与企业整合人才培养资源,强化双方共同管理人才的责任意识,实现了互帮互助协同发展的目标。
(二)创造良好校企合作引导氛围
现代化人才全面发展工作并不能仅仅依靠短时间内的突击完成,而是需要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积极引导,配合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及职业道德培养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形成较为开放、轻松和现代化的校企合作氛围。例如,我国某地区的现代化高等院校在同当地相关行业展开校企合作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首先,当地高校和企业为学生搭建了职业技能训练与竞赛的平台。通过定期组织学生们参与到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职业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其次,当地高校还与企业合作举办了多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相关领域专业化信息咨询、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的共同配合下,为部分心理素质较差以及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来自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最后,当地高校还同企业合作,在校园网站和论坛当中增设专门的版面,丰富学生们的资讯获取渠道,期望通过不同的途径,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实践和就业信息。
(三)因地制宜选择合作模式
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双方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地区、专业以及资源等方面的特点,选择更加适合的合作模式,确保最终的合作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根据相关领域的调查和研究显示,校企合作的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具体可以分为全面合作办学模式、阶段性合作办学模式、顶岗实习办学模式以及特定项目合作的办学模式等不同类型。学校和企业需要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办学模式,并且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实际的操作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的变化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某地区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采取了全面合作的办学模式。在此种合作模式的引导下,当地高等院校可以同企业一起,针对双方的利益需求以及人才培养规划,构建出更加全面的校企合作发展方案。此种发展模式下,合作方案的制定将会更加系统和完善,降低人才培养环节的资源浪费以及信息不通畅等问题。
(四)政府加强引导,大力鼓励扶持
除了上述针对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发展策略之外,在现代化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模式当中,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已经成为该领域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因此,在进行合作发展与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国家政府以及教育管理机构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特征,采取鼓励性的政策,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进行科学指导。例如,我国某地区的政府组织和带领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对区域内部不同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探究,系统地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特别是针对政府主导力量不足的环节,当地政府积极加强了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作用。面对高等院校和企业都将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重视不足等问题,当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勵性的政策,引导高等院校和企业将自身的发展重点逐步转移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等方面。通过此种方式,当地政府有效改善了校企合作模式,为校企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二者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若想提升自身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需要在国家政府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同相关专业的企业构建积极的合作对话机制。与此同时,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因地制宜地创建和选择适当的合作模式。高等院校需要向企业和机构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企业和政府也需要为高等院校输送大量的教学资源。构建亲密的产学合作关系,最终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