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传统语言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2018-01-07吴晓威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日本语言

吴晓威

摘要:在全球化的当下,如何面对西方的文化渗透,是东亚各国所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日本文部省修订的新《学习指导要领》把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列为国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倡导终身学习传统语言文化。本文分析日本传统语言文化教育提出的背景,解析日本新要领修订的学科内容、课程改革重点、日本政府的教育目标,并希望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日本;传统文化;语言;国语教育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0.003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0—0020—06

在全球化的当下,面对欧美文化圈的冲击和渗透,文化传承和终身学习成为了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关注的焦点。和全球化保持步调一致的同时,如何保护本国传统语言文化是东亚各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面对文化的危机,日本文部省2008年修订了《学习指导要领》(下称《要领》),从文化的历史价值、教育方法、课程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结合,为今后日本国语教育的发展制定了方向。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传统”是2008年修订后的《要领》(下称《新要领》)中传统语言文化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一。“传统”是相对于“古典”而言的。“古典”是“不变”的,而“传统”虽然是不变的,但却由传承的人们不断给予新的理解或解释。因此,日本国语教科书把让学生把古典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語言文化”作为《新要领》中传统语言文化教育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可以理解为作为文化的语言,文化的语言生活、多种多样的语言艺术等多种解释。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特质,是一个国家的表象。只有加强本国的语言文化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国文化,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让他国也能更好地理解本国的语言文化。

(三)日本传统语言文化,指的是既融合了中国的典籍、古诗文等文化内容,又将其内化为日本自身的语言文化。

二、传统语言文化教育提出的背景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至今,日本文部省已经进行了8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要领》于1968年首次修订。1977年文部省提出“宽松式教育模式”的教育方针。在之后的1977年到1998年的20多年间,日本基础教育始终围绕着“宽松、充实”的教育理念展开,实施内容从各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削减,到上课时间的减少。但根据2003年和200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国际学生评估报告》(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的数学能力、自然科学能力、语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文部省在2008年修订了《新要领》。《新要领》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学生为目标,培养学生要有扎实的学习能力、博大的胸怀、还要有“知德体”平衡发展的健康体魄。《新要领》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具有生存能力的学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的养成。并指出:今后日本的教育不再是《要领》提出的“宽松式”教育或者是“填鸭式”教育。要求各学校在“宽松”的氛围下,展开“特色教育”,学生在扎实掌握学习指导要领范围的基础上,培养其自助学习、主动思考等方面的生存能力。

日本政府一直把国语教育放在各科教育中的首位,1989年版的指导要领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表达国语的能力,并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80年代初,“校园内的欺凌”“拒绝上学”,过度重视学历等社会现象成为日本社会的主要问题。同时伴随IT业的发展,日本年轻人开始逐渐丧失人际间交往的能力。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1998年修订的《指导要领》规定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养成。增加了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并用国语表达的能力,加强语言交际能力的教育方针。在2011年开始执行的《新要领》在尊重国语的态度和重视语言交际等方面延续了旧《要领》的内容,新添加了热爱传统语言文化的基本方针。此次新方针的制定到底包含了怎样的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又如何反省在课程设置中?该课程设置是如何解决以上的国语问题的?本论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解决以上问题。并解析日本《新要领》修订的学科内容、课程改革重点、日本政府的教育目标,并希望对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三、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的静态剖析

为了研究日本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笔者将切入点放在小初学段教科书上。教科书研究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围绕课程的标准对文化界定,一方面可以对文化进行静态的展示,使其得到外显;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积极思考其深层次的语言背后的文化。本研究的基本假设在于,日语教科书实质上是语言教学内容的承载形式,而这种承载形式与文化之间存在关联。

本文通过研究,希望回答的问题是:日本国语小初教科书集中反映出什么样的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日本国语教科书的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日本国语教科书中的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对教材编写有什么启示?

以上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既有表层现象的发现,又有深层关联的理性分析。

(一)课程标准视角下的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

《新要领》中的《语言文化和国语的特质的相关事项要求》规定在小学、初中的各年级开展。在此之前,传统语言文化的理解只是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之所以要将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进行学段的下移,这既体现出日本注重教育的衔接性,同时,又反映出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

《新要领》规定,小学生和初中生必须掌握和理解传统的语言文化。《新要领》中的第2章各教学科目,第1节国语,各学年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和1998年版的构成是相同的,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的三个阶段,分别规定了[1目标]和[2内容]。其中的内容分为:A.说和听,B.写,C.读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和《要领》也是一样的。《新要领》中新增加的关于传统的语言文化的学习目标规定如下:

1.“体验的、身体的”理解(朗诵、背诵、默写)通过朗诵使学生感受国语的语言美和节奏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

2.接触古典文学文化、体验古典文学世界的美、对古典文学世界和文化产生亲近感。(初中)让学生思索,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普遍价值,及其能夠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并达到尊重传统和文化,爱祖国和家乡的目标。(初、高中)

关于传统的语言文化教育的目标在《教育基本法》中是这样规定的:“为了达到让我国语言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的目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熟悉和亲近古典文学和文化的态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熟悉”是《新要领》中古典学习的终极目标,即传统的语言文化的学习不单是学生时代学习的内容,应当成为一种教养,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有如此,传统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被传承下去。

如,前文提到的言语事项中的学习内容是“朗诵日本的传说、神话等方面的作品,给学生听,并让学生发表感想”。这一项内容便包含了“听说读”三个方面,并通过学生发表感想,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自1998年后日本国语学科一直以来的教育目标。另有学者指出:能否有效地压抑冲动和幼年时读书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古典文学作品更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本国语言文化的特质、自己国家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教材编写视角下的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

在课程与教学实践中,教材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从某程度上来讲,教材是综合了学科课程理念以及教学意识形态的师生交流媒介,是学生学习的课本,教师教学的工具,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基于教材编写视角,从教科书选取、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分析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从而进一步揭示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

1.教科书选取

围绕《新要领》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小学从2012年全面开始,在中学是从2013年起全面实施。各学校采用的教科书也配合《新要领》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为此,本研究选取了学校图书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社、三省堂出版社、东京书籍出版社五家国语教科书出版社的教科书。

2.研究内容

依据所选取的上述五家出版社的教科书,本研究将对其共同选编的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部分进行比较和分析,具体选择内容如表1所示: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所选取的传统语言文化内容进行比较论述。

4.研究分析

(1)五家出版社都把《自相矛盾》的典故以汉文形式列人课本中。《自相矛盾》通过描述“一楚国人认为自己的矛很厉害,什么盾都可以刺破;又认为自己的盾很厉害,什么矛都刺不破。在另外一人的质疑询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之下,令这一楚国人不知如何作答”来倡导思维的一致性,摒弃思维的混乱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同时又落实了“让学生阅读带有注释、解说的古典作品,了解古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语言文化和国语的特质的相关事项要求》。

其中,在导人方面,东京书籍出版社放入了成语的相关历史背景,而其他的四家出版社则着重介绍了故事成语和现代生活的关联。除了教育出版社,其他四家出版社都以插画的形式介绍了矛和盾,因为日本现代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兵器,通过图的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教学的内容来看,五家出版社的指导要点可以分为三个:首先是以学生体验汉文的节奏感为目的,让学生阅读和朗诵课文;其次是在了解故事成语的由来和意思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阐述;最后是让学生了解古典和现代日常生活的关联。

此外,学校图书出版社还把《五十步笑百步》也放在了课本里。《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在于看待事物不能撇开“质变”来单独考察“量变”,不能只看其表面和局部,不能单独以“量变来”把握事物的本质,而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这样又落实了2008年修订的《教育基本法》(前言)中所提出的“应当尊重个人的尊严,相信真理和正义,尊重公众的精神”的理念。

(2)五部教材当中,分别附录了竹取物语和竹林公主的关系,以传说的方式减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抵触情绪。

《竹取物语》以其精致的语言、华美的词藻巧妙地将美与丑、现实与理想、幻灭与永生真实性与传奇性、对立而又和谐加以融合和呈现。这较之小学段的《自相矛盾》无论是文字数量还是内容难度均有所提高,加大学生接触古典文学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的思维方式和见解。

课文中都采用了《竹取物語绘卷》中插画,用绘本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日本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五部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①朗诵、背诵;②语言学习(历史假名的用法、古语的意思);③和现代的关联。朗诵和背诵的要求符合《语言文化和国语的特质的相关事项要求》第一条,让学生感受到大声读的乐趣。语言学习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思考词语、语法的含义。通过比较古人和现代人之间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的异同,使学生找到古典和现代生活的关联是新要领中传统语言文化的学习目标之一。

(3)《枕草子》是日本初中古典教育的入门教材,各出版社都在原文的后边补充了现代文翻译。

《枕草子》的作者在文中无时无刻不传递着正能量,这非常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5本教材中都放入了作者清少纳言的画像,东京书籍出版社还放入了牛车的图片,三省堂出版社则放入了女性落发为尼、火盆的图片,学校图书放人的是碳炉子的图片,选取的都是在现代接触不到的物品。用这种图片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内容方面,5本教材都把朗诵作为第一要求。同时要求理解作者清少纳言的见解和感受,在此基础上体会古人的思维方式、感性认识等。通过“春はぁけぼの”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人的自然观和季节感。教材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作品的内涵,对古语的词汇和语法则只要求了解即可。

(4)各教材中和歌的部分都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新古今和歌集》中选取了诗歌。并收集了不同种类的和歌,如短歌、长歌、东歌、防人歌等。

和歌对于落实日本文部省2008年修订的《教育基本法》中所提出的“要推崇尊重传统和文化,热爱祖国和故乡”以及“推崇既能够继承传统又能创造新文化”的教育方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各出版社充分考虑到了和歌的传说性及和歌与和歌之间的关联性、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等。在导人部分,光村图书出版社放入了《古今和歌集假名序》,对和歌的产生、历史发展等做了介绍。学校图书出版社对日本当代著名歌人表万智也进行了介绍,让学生把现代短歌和和歌相联系,增加学生对古典的亲切感,并让学生把和歌的咏叹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学习内容方面,各教材都对朗诵做了要求。学校图书出版社的教材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和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应当了解作者及其生活背景、历史背景等。光村图书和三省堂要求学生完成读后感的写作。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要求学生就和歌和汉诗进行对比,总结出中日自然观和季节感的不同。

(5)汉文

汉文是日本对中国古代文章的叫法,中国的律诗被日本称为汉诗。日本的文化是在融汇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自己本国文化的。中国的汉语、文学作品已经成为日本文章表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新要领》也把汉诗、汉文作为了传统语言文化学习的一部分。5家出版社采用的汉诗如下图所示:

在学习内容方面,5部教材都对朗诵做了要求。通过朗诵使学生了解汉诗的节奏、韵律感。应当一提的是,表2中所列举的部分汉文是在《新要领》颁布后新添加的。日本国语教科书之所以采用很多的论语内容,和小学、初中的道德教育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儒家思想诞生于2500年前的封建道德伦理观,“‘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既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又是儒家思想核心的所在。儒家思想虽然不能完全和现代的政治体制、社会关系相融合。但是在当下这个利己主义盛行、社会公德心逐渐减少的时代,让学生接触《论语》中的道德、品行教育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涵养。

各教科书并不把《论语》作为教条让学生背诵,只作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让学生知道了解便可。这也是受日本《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对汉文课程难度整体性要求影响的结果。从昭和26年到平年21年的所有《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对汉文的选文的长短、难易、呈现等因素均有所提及。5部教材所选的汉文及课程要求有利于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抵触情绪,实现无障碍地阅读。

基于以上对日本教科书中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的例举和探讨,可以将其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教材注重唤起学生的兴趣,减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抵触感。教材中放人和古典文学作品相关的插图、人物介绍、传说中出现的场景和世界观、和歌中出现的相关人物谱系等,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融入学习当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②在学习内容方面,注重让学生朗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和歌、汉文等古典文学的韵律感、节奏感是其重要特点以及魅力之一。因此,日本教科书希望让学生在理解作品内涵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朗诵古典文学作品,亲身体验作品自身的魅力。

③在课程衔接方面,渐进式增设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培养学生亲近古典文学和文化的态度。教材在对作品内容、构造、作者、创作时代等内容进行介绍的同时,注重将古典文学和现代生活相关联。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挖掘作品的文化象征力、代表性,使学生产生共鸣。

四、日本传统语言文化教育的反思和启示

综上所述,日本的国语教育主要出现了三个变化:第一,教育法为传统的语言教育文化提供了依据。如前文引用的现行教育基本法第2条里的“尊重传统和文化,热爱祖国和故乡”,在以往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虽然也包含了古典文学的教学目的、内容、要求等,但有法律作为国家的教学大纲依据还是第一次。第二,指导内容的变化。“语言文化”是包含“古典”的概念。“传统的语言文化”包含了从古代到现代所涉及的文化的语言、语言生活、语言艺术等各个方面,扩大了学习的范围。第三,学习对象的扩大。学习传统的语言文化的学生是从小学1年级到高中的所有年纪的学生,但在此之前,古典文学教育是从小学5、6年级开始的。这样的变化,使得日本国语教育必须进行新教材的编写和挑选、学年教学大纲和日历的修改、学习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的变革。

(一)日本传统语言文化教育的反思

教育目标是教师和学者共同努力的方向,但现实始终和理想有所差距。虽然教育法把“熟悉”作为传统语言文化教育的核心提了出来,但是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的成果又是怎样的呢?根据新治功等的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的儿童在学前接触过“传统的语言文化”,而且首先是通过“音声”这一手段。所以大部分的儿童对“古典”产生了兴趣。但随着学年的增长,“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反而对“古典”逐渐产生了厌恶或排斥感。从这一研究结果来看,在小学阶段加强传统的语言文化教育反而有可能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传统的语言文化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使古典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在传统的语言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减少学生对古典学习的抵触情绪,产生兴趣,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超越时空的障碍,将古典文学、文化和现代生活相关联,如何使学生产生共鸣呢?针对以上问题,日本的出版社、一线教师和教育学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使传统的语言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语文教育应当关注的方向。关注日本传统的语言文化教育的走向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對我国的语文教育能够有所裨益。

(二)日本传统语言文化教育的启示

1.重视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把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变为终身学习

日本的传统语言文化教育把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定为培养目标,把古典和现代生活相关联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对我国的语文教育有借鉴意义。我国的教育中通常把传统文化教育放人思想品德课和历史课中,将传统语言文化教育演变为思想品德教育或历史教育,而忽略了语言本身是文化的载体。而一味地背诵诗词等古典作品,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和乏味感。这样的教育很难使学生熟悉、亲近古典文学,并终身学习古典文学。因此,把语言、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日本国语教育目标,为我国的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参考。古典需要得到传承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古典文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古典的态度。

2.注重语文教育,不应一味地减负

日本《新要领》推翻了《要领》中的“宽松式”教育,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学习指导要领范围的基础上,培养其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等方面的生存能力。高考是否应当取消英语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而取消英语作为高考考试科目的理由之一即为英语学习影响了语文的学习。作为我们邻国的日本,在这次《要领》改革中,同时增加了英语和语文学习的时间。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交际。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是我们每个学生所应具有的素养。而进行文化交际的工具不仅仅是英语,传统语言文化是使进行交际的当事人掌握话语权的必备工具。由此可见,英语和语文两个学科不应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是相辅相成的。日本之所以增加在校上课时间,是因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的数学能力、自然科学能力、语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我国并未参加此项调查)。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日本社会非常的不满。因此,这次日本文部省对日本的教育方针进行了变革。

五、结语

笔者基于课程的研究视角发现,日本国语小初教科书的传统语言文化教育内容彰显了传承性,体现了语言的习惯养成、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注重衔接的教育理念。通过文献梳理,使笔者意识到“宽松式”教育会导致学生知识基础的薄弱和学习能力的下滑。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是如今知识经济时代所必须的基础。日本教育的前车之鉴应该成为我国“减负”教育的一个警示,是值得被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学界所借鉴的。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日本语言
探寻日本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日本神社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