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游戏介入课堂教学对幼儿手部操作灵活性的影响

2018-01-07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后测手部测验

朱 珺

(桐城市碧峰学校 安徽桐城 231400)

前言

家长教育孩子总是抱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的想法,殊不知这对孩子而言意味着承受更多的负担与压力。家长从小就将孩子送入各种培训机构,让孩子接受各种课程的训练,以至于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大多呈现不佳的状况。然而,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都需要动作协调能力。幼儿基本动作能力不足,将会造成幼儿活动参与度降低。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正是幼儿参与活动时需要的最基础的能力,关系着幼儿生活的质量。

一、 研究目的与问题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体育游戏课程中幼儿的手部操作灵活度的差异。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1)接受8周体育游戏课程的幼儿,其前、后测成绩是否存在差异;(2)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的后测成绩是否存在差异。

二、研究概念释义

1.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以运动为主体、游戏为方法、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能力为目标的活动。而本次研究所指的体育游戏是研究者针对中低班幼儿所设计的十六节体育游戏课程,是以提高动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

2.幼儿

幼儿指的是两岁至学龄前的儿童。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幼儿样本为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出生的中小班的儿童。

3.“Movement ABC测验”(儿童动作评估测验)

本次研究采用“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简称 “Movement ABC”) 4~6岁组测验模式,所得成绩换算成得分代表动作能力,检测项目包括投硬币 (惯用手与非惯用手)、穿珠子、路径描绘。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某幼儿园的两个中班幼儿为实验对象。在调查家长意愿后,选取实验组15名(其中男童7人、女童8人)、对照组14名(其中男童6人、女童8人)幼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实验组实施每周2次、每次30分钟的8周体育游戏课程,8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进行后测。将所测结果进行分数转换,根据相依样本t检验、单因素共变量分析进行分析,统计显著定为α=0.05。

2.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1)体育游戏课程教案。

表1 体育游戏课程教案举例

(2)测验模式:“Movement ABC”。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其测验难度亦随之增加,每一阶段测验包含8个独立的测验项目:3项手部操作灵活度测验、2 项球类技巧测验与3项静、动态平衡能力测验。动作测验施测时间为 20~30 分钟。根据幼儿年龄将原始分数转换成转换得分,计分方式为计0至5分,整体分数为0至40分,转换总分越高表示动作能力越弱,转换总分越低则表示整体动作能力越强。本次研究对象为4~6岁的幼儿,由于在手部操作灵活度测验中4岁与5~6岁的测验项目有数量上的不同,为使研究设计具有一致性,故本次研究仅探讨5~6岁的动作测验项目,测试动作说明如下:

表2 实验测试动作说明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将测验所得各项原始成绩、转换得分情况,各组前测、后测资料整理完成后,根据SPSS for Windows 20.0 进行统计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3 实验对象描述性统计摘要表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实验对象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幼儿在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以及BMI指数上没有太大差别,可以认为实验对象具有实验可操作性。

2.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与后测分析

手部操作灵活度测验包含投硬币—惯用手、投硬币—非惯用手、穿珠子、路径描绘等项目,将所得测验分数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分数,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自前、后测成绩进行比较 ( 如表4)。

实验组的手部操作灵活度前测成绩为6.35±3.77分;开展8周体育游戏课程后,实验组后测成绩则变成2.52±2.27分。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实验组前、后测成绩达显著差异(t(15)=7.462,P<0.05),且后测成绩优于前测成绩。然而,对照组的手部操作灵活度前测成绩为5.12±3.71分,8周后的后测成绩则为4.52±3.50分,对照组前测及后测成绩未达显著差异(t(14) =0.869,P>0.05)。为更进一步了解差异,依照幼儿性别做区分,结果发现:实验组男童的手部操作灵活度由 6.60±4.55分进步到2.60±2.87分,男童前、后测成绩达显著差异(t( 15) =5.721,P<0.05);女童手部操作灵活度则从6.38±3.40分进步到2.69±2.02分,女童前、后测成绩达显著差异 (t(14)=5.101,P<0.05)。

表4 手部操作灵活度前、后测之转换分数摘要表

*P<0.05

3.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成绩比较分析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手部操作灵活度的转换得分进行共变量分析,以了解体育游戏课程教学对于幼儿的手部操作灵活度的影响。在进行共变量分析前,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结果进行组内回归同质性检定 (如表5),结果显示F(1,39) =0.156(P>0.05),表示未违反同质假设,可进一步进行共变量分析。

表5 两组手部操作灵活度的组内回归系数同质检定摘要表

*P<0.05

由表6可发现,排除前测成绩的影响,后两组间效果的检定达显著差异 F (1,48) =14.82 (P<0.05),效果量η2=0.236,显示实施体育游戏课程对于动作能力中手部操作灵活度的解释力颇高。从图1中可以发现,实验组经过8周体育游戏课程后,手部操作灵活度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 。

表6 两组手部操作灵活度的共变量分析摘要表

*P<0.05

图1 体育游戏课程对两组手部操作灵活度的比较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开展体育游戏课程的实验,了解对幼儿动作能力的影响,综合本次研究的结果得到如下结论:体育游戏课程能提升幼儿手部操作灵活度。研究发现,引入体育游戏课程能提高实验组幼儿手部操作灵活度,其中实验组幼儿手部操作灵活度高于对照组幼儿,说明8周、16次的体育游戏课程能明显提升幼儿手部操作灵活度。

2.建议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引入体育游戏课程能有效提升幼儿动作能力。因此,幼儿园在进行30分钟大肌肉活动之前,可以让教师进行课程规划,让幼儿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并让幼儿学习在团体生活中相互合作的精神,而非单纯让幼儿在游乐场进行游乐。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可以加入家长以及孩子的运动习惯作为对照。

猜你喜欢

后测手部测验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基于前后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