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ICU中预防感染的临床护理

2018-01-06王丹丹袁媛高欣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

王丹丹 袁媛 高欣

【摘 要】目的: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ICU中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方法:通过洗手,加强基础护理,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等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率。结果:增强了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颅脑损伤;ICU;预防感染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143-02

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和观察,不仅可以发现了患者的病情变化,也可以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5~78岁。平均42岁。损伤类型:硬膜下和颅内血肿10例,脑挫裂伤4例,脑干损伤2例。治疗效果:恢复良好11例,死亡5例。

2 护理要求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情况。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每15~30 min观测1次,及时准确记录。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并结合检查结果,及时留取痰标本,做好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2.2 卧位 依据伤情采取不同卧位,颅内压增高者宜取头高位,抬高床头10°~15°,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脑脊液漏出,取平卧位或头高位。重伤、昏迷患者取平卧,侧卧,俯卧位,以利于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时取平卧位或头低卧位,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颅内淤血[1]。

3 护理措施

3.1 洗手 在接触不同的患者前后(为患者翻身、拍背),执行各种技术操作及无菌操作前后,要认真进行手的清洁,使用一次性薄膜手套,最大程度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2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影响引流效果。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和量,并记录。如有引流不畅,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3 冲洗液的使用 应现用现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ICU病室每日通风换气,限制探视,动态空气消毒。

4 做好各种基础护理

4.1 保持床单整洁 颅脑损伤患者的头部血迹往往污染被服,易生细菌,是一个较大的传染源,所以,如遇污染应及时更换,保证床铺的清洁干燥。

4.2 皮肤护理 防止发生褥疮,应随时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及每2 h 转换体位1次、拍背、按摩皮肤受压部位,必要时每1 h翻身1次。以及正确使用气垫等方法。

4.3 口腔护理 患者昏迷时往往张口呼吸,早期鼻饲,口腔黏膜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做好口腔护理4次,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口腔,以湿润吸入的空气,预防口腔感染。

4.4 眼部护理 注意保护角膜,昏迷患者眼部涂眼药膏,以无菌纱布覆盖,以免由于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暴露而干燥坏死,或并发角膜溃疡。

4.5 泌尿系护理 行导尿术后,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会阴部2~3次,每日更换1次尿袋,每7~10日更换导尿管,以保持无菌。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常规用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8万u行膀胱冲洗bid。

4.6 湿化瓶吸氧的护理 应每日更换湿化瓶内的蒸馏水及氧气鼻导管,并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鼻腔后,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5 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5.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或保持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1~2 h翻身、叩背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咽部及气道有分泌物应及時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浅昏迷患者可用手刺激上凹内气管,诱发患者咳嗽排痰,无创性保持呼吸道通畅[3]。

5.2 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护理 护理不当反易造成肺部感染。吸痰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吸痰前应给予充分吸氧,不要向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吸痰管的直径小于气管内径的1/2,以免影响气体进入。将吸痰管插入内套管,待吸痰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咽部、口腔及鼻腔内分泌物。一般吸痰管插入深度10~15 cm,,插管时中断负压,到位后打开负压,边旋转吸引边退后,吸痰要充分,每次吸痰时间应少于15 s,一次吸不净时,应先吸氧,然后再继续吸痰。吸痰时应戴无菌手套,先吸口腔后吸气道,吸痰手法要轻柔,迅速,切忌上、下无效到抽吸,以免损伤气道黏膜。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min,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0 min,吸痰管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每次吸痰后更换新的吸痰管,吸痰管按一次性用品毁形处理。套管口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或呋喃西林湿纱布,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干燥

5.2.1 使用呼吸机的护理 呼吸机螺纹管应48 h更换一次,螺纹管内的冷凝水应随时排净,严防回流到雾化罐内。对气管插管者应定时放尽气囊内的气体,以避免因气管黏膜的压伤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6 加强无菌技术在进行液体加药,静脉滴注、静脉推注以及各种抽血等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中都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三查七对”。所用输液器输入溶液者必须经灭菌处理,使用前仔细检查溶液有无混浊、杂质等。如有上述现象不可使用。宜采用密闭式输液法,对长期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至少1次。

7 小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ICU所占比例最大,由于大多是颅脑术后,患者手术创伤大,各系统,器官都处于应激状态,机体抵抗力低下,而ICU又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和危险因素集中的场所,院内感染非常普遍。据统计,约有50%的外科患者死于医院感染。面对这样惊人的数字,作为ICU护士能做的只有不断加强责任心、不怕脏、不怕累。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文娜.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护理学科理论与实践,

[2] 赵静.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四局卫生杂志,

[3] 刘文凤,陈翠仙.脑血管意外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探讨[J].中国护理学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