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思考

2018-01-06李小鹏

考试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新课程数学

摘 要: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一观点的提出促进了教育改革发展,实行分层教学的形势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课程;分层教学;数学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智力不平等性和个性上的差异,并且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以前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逐渐两极分化,同时也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新课改指明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学生,应该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提升,同时还应该重视个人特征,缩小个体之间的差距。

二、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 学生分层

可以在原班级下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多次的学习成绩,结合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对所有学生进行分层,可以分为综合素质较高、中等和较差三个层次,分别对应A,B,C三层,这三个层次的划分由教师自主掌握。

(二) 目标分层

科学的分层教学应该有明确且正确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应该遵循“将所有学生作为分层对象,各层次都能顾及”的准则,为各层次学生分别设定教学目标A,B,C三层。

A,B,C三层级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为:

A层(高层次)需要掌握自我学习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应该具备发散思维,能够挖掘潜在问题,可以开展创新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B层(中层次)学生应该熟悉课本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处理,对于一些问题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进一步提升能力做准备。简单说来也就是课程标准要求,夯实基础,逐渐进步,思考反馈。

C层(低层次)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熟悉课本中最基本的内容,可以达到课程基本要求。简单地说就是基本掌握,查漏补缺,穷且益坚。

(三) 教学过程分层

追求教学目标是复杂且需要毅力的过程,而课堂是实现其目的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采用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获益—A层学生可挖掘深层次知识,触类旁通;B层次学生夯实基础,学会运用;C层次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查漏补缺。这样真正体现出新课标下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下达具体明确的预习任务。其次,教师在预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新课导入,随后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研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体验知识内化的过程。对于A层次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挖掘深层次的知识,还能给B、C层次的学生当“小老师”,带领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点出新旧知识联系,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积极回应和帮助他们在此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答疑解惑。教师应该注重C层次学生的基础内容的学习,并提升他们的思考主动性,设计相应难度的问题促其回答,幫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协调每个层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热爱学习,同时也需要关注他们的需求,在他们寻求帮助时能够及时解决。

(四) 分层练习、作业

除了课堂学习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层级学生能力水平设置相应难度的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练习题和课后作业应该遵循逐渐提升难度的原则,逐步提升;在保证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质量的前提下,慢慢增加作业数量。对于练习题和作业的难度设置,A层级学生应该可以独自做好练习题,且要合理加入一些较为灵活的综合题及设定好需要预习的内容,旨在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发散性思维、自学能力;对于B层级学生来说,尽量能够独自做好练习题,基础知识点和试题必须全部掌握,对于个别具有优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做A层级的习题,对于跟不上的学生适当提供帮助,课后作业应该以加强型试题为主;对于C层级学生,教师应该着重教授基础内容,练习题以类型题和巩固基本知识点为原则,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其试试做B层级的练习题,课后作业的布置原则是掌握并理解基础知识点,酌情预习新知识。

三、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实践——《对数函数》

新课讲授:

问题一:作出函数y=log2x,y=log3x的图象并观察其变化规律,猜想函数y=logax(a>1)的性质(学生应该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就能够独立完成绘制图形,为学生提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在大多数学生能够解决后,请出一个人展示自己绘制的图形,剩余的人做出相应评价或者表达出自己的解题过程及想法,老师在其中只需要适当做出总结性点评即可)。

y=logax(a>1)的特性及图形:(在学生探讨结束后,总结得出)

图象特征函数性质

1. 位于y轴右侧

2. 图象恒过(1,0)点

3. 在第一象限内,横坐标都大于1,在第四象限内,横坐标都大于0而小于1

4.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

1. y取任何值时,都有x>0

2. 无论a为何正值,都有loga1=0

3. x>1时,logax>0,0

4. y随x的增大而增大,是增函数

问题二:绘制出y=log12x,y=log13x的图象并仔细查看它们的规则性变化,推测y=logax(0

四、 结束语

实现分层教学需要各个环节衔接顺畅及实践人员的配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很多: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这一情况确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还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学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要与学生增进沟通加强交流。做好数学教学分层教育工作,让分层教育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当老师在看到这些无比自豪的成绩时,期间的劳累和困苦也就值得了。

作者简介: 李小鹏,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新课程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