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心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策略

2018-01-06孟萍尤升武

考试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策略

孟萍+尤升武

摘 要:情感是心理学科中的一个概念,它有着其固定的含义:从广义来说,它与情绪一样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从狭义来说,它又不同于情绪,是和人的社会性需求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特殊心理品质,其不仅与心理品质密不可分,而且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人类的语言正是表达情感的好方式。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

关键词:情感心理教育;小学语文;策略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渗透出来强烈的情感,对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品质有着独一无二的优越性。语文教学是语言文化知识传授及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孕育成长的过程。语文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幻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情感需求的理解与掌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 情境育人,加强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就是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熏陶情感的过程。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认知能力较弱,他们往往凭借直观感觉判断人与事的善恶,即依赖情感观察、理解或接受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将抽象的语言尽可能融化在具体的情感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常常用以下方法,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 语言描绘:在教学中,教师热情澎湃、绘声绘色地描述,對学生的感知与理解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能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描绘,走进特定的情境,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同时产生丰富情感。

2. 音乐激情:节奏和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渗入心灵深处。运用音乐创设情景,可帮助学生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感受体验课文表现的情感,与此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3. 环境布置:例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前,在黑板周围张贴上小动物的画片,同时让学生们分别书写赞美小鸡、小鸭、小马、小狗的词句,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仅使他们被行文中活泼、清新、可爱的语言所感染,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小动物,愿意与小动物们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二、 因循学生的心理,让课堂用语更人性化

就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而言,该阶段的小学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且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同时还处在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关键时期。现如今,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小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也与日俱增。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小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鼓励小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应为每一位小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给予其足够的信任与尊重,并相信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应关爱、善待小学生,尤其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千万不能粗暴地批评,而要给予他们鼓励和信任。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应严禁打骂,用耐心的口气与关爱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用鼓励的话语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当小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把握住机会,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提升其自信心,今后更加努力。如此一来,小学生的自信心得以维护,获得成就感,取得成功的体验,使得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教学语言,在保证语言公正、规范、生动的同时,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例如,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当老师允许他回答时,站起之后,支支吾吾,抓耳挠腮,只字未提。这表明他考虑尚未成熟,我对他的积极发言予以充分肯定,并对他说:“回答问题应想好了再举手,这样不就能很好地表现自己了吗?”这一番话不仅给这位学生圆了场,而且使他被老师给予他的尊重、体谅所感动。于是他坐下后,调整思路,重新思考,第二次发言正确无误。有时学生会对讲课中某个问题提出疑问,讲得有道理,我就表扬他说:“这位同学很有见解,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善于动脑。”于是他上课会更专心,希望自己还会有不同的见解。课堂交往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而且效果明显的教学艺术。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给予他们的期望和深沉的爱,让师生的感情更加密切,教学效果与日俱增。

三、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的心理差异,语文教学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针对所谓的后进生,教师需要真正的投入,真切的爱心去关心他们的学习、思想以及家庭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向其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引导学生不断努力,达到自身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对学习产生畏难之感,而是逐渐提起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背诵课文时,对于后进生,教师可适当降低难度,在其他学生背诵全文时,可要求后进生一段一段背诵,或选择其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进行有选择的背诵。以此避免打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渐增强其自信心,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提升。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这些后进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息息相通,有道是“亲其师而信其道”,他们愿意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并且主动树立学习目标,并向着该目标不断努力,学习信心大增,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工作,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会正确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丰富情感世界的同时,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乔建中著.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玉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孟萍,安徽省六安市,六安市梅山路小学;

尤升武,安徽省六安市,六安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