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8-01-06杨凤清
摘 要: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本能力,而小学生的阅读更是我们语文老师注意的问题之一。做好阅读教学不仅仅是阅读教学本身的问题,还关系到写作的问题,阅读教学做好了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据教学经验,要想做好阅读教学就要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形,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适合他们的方案,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引导他们充分阅读和理解,稳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件;教学设计;阅读;教材;教参
文章中将从教材的运用、教参和课件的辅助教学和教学设计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一、 恰当地运用教材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都知道,小学教材中每一位编者都有其编写的意图:无非都是针对学生阅读的实际,为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服务。所以,我们要对教材所选的篇目有个正确的认识,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依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设计,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引导他们能够按着教师的引导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此时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首先要从整体把握整册书的阅读重点是什么,其次要把握每册书的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根据单元的阅读重点筛选单元篇目,根据不同的篇目制定出不同的方法指导,力争将阅读方法分散到每一篇课文中去,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负担。最后,要精选篇目,能突出明显的阅读方法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做到能举一反三,再遇到类似的方法的文章,学生能很自然地完成,而不是教师讲了,学生就会做,没讲学生就不会做,一定要引导学生能脱离开教师的“拐棍”,能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 合理使用课堂中的辅助资料
真正的一线教师都知道,无论是课件还是教参,都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一定不能使其先入为主。对于阅读,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对一篇文章认真阅读,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要简单地成为教参的“复述者”,过度地依赖于教参。要同学生一样,不断地思考,使自己的思维不断地进步,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停滞不前,导致自己的思维不及学生,试想,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师又怎么能指导出思维敏捷的学生呢?
因此,我觉得,教师在上阅读课前,一定是要认真备课的,这里说的是,一定要认真阅读文本,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因为只有自己亲自阅读了,才能有真实的感受,才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主张,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也才能更好地赏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这样,当学生的理解和文本的主旨发生偏离时,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引导,否则教师是很难判断学生的说法的,此时如果一味地依据教参的说法,可能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因为教参给定的答案有时是很片面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几乎封闭的状态,被固定的模式所限定,严重地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样说,也不是一定不用教参,我认为教参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对教师备课不足的地方可以查漏补缺,当和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不同时,可以和同组教师进行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总之,适当地借鉴教参,但绝不依赖于教参,教师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情形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媒体教学逐步进入课堂。但实际课堂应用较多的还是课件。课件的最大优势是容量大,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化,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因课件的画面教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重点可能就会偏离,他们的注意力会放在课件的画面上,严重的影响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基于课件的优势与不足,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课件要有选择的运用:课件数量不宜过多,让课件起到引领作用即可;画面不要填充得太复杂,以简洁大方为宜;课件的运用要有时效性,下载的课件教师要亲自审阅,做适当地修改。如果恰当地运用课件,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 科学安排教学设计
我认为教学设计,不单单是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应该设计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
1. 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选定好文本后,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阅读。学生只有做到充分的阅读,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进行的顺利,否则,学生对文本内容模棱两可,不能很好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课前布置的预习阅读任务,能真正做到的为数不多,如果教师不了解情况,一味地盲目讲解,只是徒劳。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奠定基础!
2. 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
无论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关键的是要时效性。所谓的时效性,就是学生学会了,学懂了。要想让学生学会学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真正做到让学生能掌握。否则,再完美的、再优秀的教案没有考虑学生的因素,没有学生的活动,也应该是不成功的教案。
3. 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明顯地感觉到这一代学生在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上有偏差。学生的思想很复杂,许多优秀的阅读教材很难让他们有感触,难以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切不可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不闻不问。
4. 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这里特别提到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的“心里阻抗”。语文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慨叹:“这些题都讲过,学生为什么不会做?”或者“讲了这么多次,为什么学生就是记不住?”其实,学生接受心理和教师的传授是两个系统。很多语文知识并不是老师教学生就能懂或者讲过一次学生就能懂。
这就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心里阻抗”。也就是,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心理上不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把“老师教的”转化为“学生自己得来的”,用这种方式减少学生的心里阻抗。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要上好阅读教学课,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只有认真阅读文本,领悟了文本的情感和主旨,把握住文本的行文思路,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其次,是对学生的要求,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对学生而言切实可行的学案,指导他们依据学案,深入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的内容,借助学案和教师的引导,掌握分析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杨凤清,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富口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