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字》女主角解析作者的女性思想

2018-01-06张益民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红字

张益民

摘 要:《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对确立其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功不可没。从小说主人公海丝特的主角地位的确立、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及背叛精神的评价等方面综合分析霍桑的女性思想——同情女性并支持女性解放。

关键词:《红字》 海丝特 女性思想

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其代表作包括《红字》《七角楼房》《古宅青苔》等。其中《红字》已成为世界文学经典,亨利·詹姆斯、爱伦·坡、赫尔曼·麦尔维尔等文学大师都深受其影响;《红字》也确立了霍桑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红字》是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首部象征主义小说,由于该小说集中了霍桑的创作个性与经验,他立刻就被评论界称为“出生于本世纪的最伟大作家”。很多学者都把该作作为研究范本,从多种角度解读作品及作者。本文拟分析小说的主人公海丝特,进而解读霍桑的女性思想。

一、海丝特的主角地位

小说主要围绕红字“A”的象征意义的衍变以及海丝特背叛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开展情节的。小说共24章,其中就有18章主要和海丝特有关。据此,海丝特的主角地位毋庸置疑。小说中的两位重要男性齐灵渥斯和丁梅斯代尔不可能占据主角地位,前者是个恶棍罢了,后者的软弱胆怯也注定其不能做主角。此外,霍桑有意识地将丁梅斯代尔的无助和脆弱同海丝特的自主和坚韧鲜明地对比起来:遇到事情,前者总是让自己沉浸在忏悔和羞愧中,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和自我毁灭;相反,海丝特却保持自己的尊严,并且勇敢地同不公正进行殊死搏斗;最终,海丝特从绝望的境地实现了自我救赎。

就小说的主题而言,海丝特的坚强耐性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小说中与绞刑架有关的场景有三处,能很好地映衬出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出于篇幅考虑,我们就第一场景为例说明。第一场景在开篇部分“市场”中,海丝特因通奸被带上绞刑架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她居然像耶稣受难般的姿态来感受此种羞辱,她甚至通过故意展示象征通奸的“A”字来挑战清教权威和道德观。当被迫使说出私生女珠儿的生父即通奸者的身份時,海丝特拒不透露;反观丁梅斯代尔,他却胆战心惊,几乎昏厥。无奈之下,他劝说海丝特时说:

Believe me, Hester, though he were step down from a high place, and stand here besides thee, on thy pedestal of shame…, the bitter, but wholesome, cup that is now presented to thy lips. (Hawthorne, 2006:67)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丁的极为纠结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缺乏勇气承认和海丝特的奸情,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承受因隐藏罪孽而带来的精神折磨。于是,他把最终的话语权交给海丝特,由她决定是否公开他们不正常的恋情。当海丝特拒绝说出通奸者的身份时,他终于松了口气。从这个场景中,丁梅斯代尔的软弱无能和海丝特的主动坚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海丝特正是通过她的个性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

霍桑创作《红字》时,尽管清教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步减弱,但其影响依旧是深远的。根据当时的清教律规,女性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都是没有地位的,她们只是男性的附属品罢了。她们的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的权利是无从保障的。但是在小说中,霍桑把海丝特这位女性安排为主角,且是积极正面的人物形象。这显然有悖于当时的清教精神的,同时,霍桑的家族是有清教传统的。从霍桑如此刻意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霍桑对女性的态度——同情和支持。

二、海丝特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海丝特是个罪人,一个犯了通奸罪的声名狼藉的女性,因此受到公众的轻视和唾弃。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地区,清教的统治影响仍然存在;根据教律,女性犯通奸罪是极为羞耻和不可原谅的。通常情况下,作者应该把海丝特这样的女性描绘成无耻且令人厌恶的坏女人。但是霍桑没有这样说,相反,他笔下的海丝特却是举止优雅、神态大方、貌美如花的这么一位讨人喜爱的女性。下面我们看看霍桑怎么向读者展示海丝特的。

The young woman was tall, with a figure of perfect elegance, on a large scale. She had dark and abundant hair, so glossy that it threw off the sunshine with a gleam, and a face which, besides being beautiful from regularity of feature and richness of complexion, had the impressiveness belonging to a marked brow and deep black eyes… (Hawthorne,2006:53)

字里行间看不出海丝特是个邪恶令人生厌的女人,相反,霍桑眼中的海丝特是这样的:身材高挑,优雅端庄;一头浓发乌黑发亮,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她五官端正、容貌秀丽、皮肤滋润、浓眉大眼,真是可人之极。(王金,译.2010:32) 这样的一位女性怎么可能是通奸者呢?无论按何种标准评判,这分明是一位浑身散发独特韵味的贵妇!这样的女性霍桑也是欣赏的,充满了敬意;他成功地将海丝特写成了勇气、自由和人性的化身,让小说中的海丝具备了崇尚自由不受传统约束的本性,成为一个自尊的个性女人。霍桑眼中的女性就是这样美丽正面的,这也充分表明他的女性观的一个方面——认可、欣赏以及尊重女性。

三、海丝特的背叛精神

霍桑没有将《红字》写成关于不忠女人的一部俗气小说。实际上,小说主人公海丝特是他的代言人,通过海丝特,霍桑要表现出他对清教制度和其统治下的社会不满。小说中,海丝特的种种背叛都是对清教的一种批判。在霍桑看来,正是清教律例的荒诞无理导致了海丝特的不公遭遇,同时也正是清教无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各种权利导致了海丝特的背叛。因而,霍桑极力地为海丝特的种种背叛行为进行解释,找出其合理的一面。

我们认为,海丝特的背叛主要表现在:对不合理婚姻的背叛、对统治者的背叛以及对清教律例的背叛。正常情况下,通奸的女性总是不光彩不可原谅的,但霍桑认为海丝特的这种背叛是由于她遭受的不合理的扭曲的婚姻导致的。因而,小说中霍桑并没有把海丝特描绘成丑恶嘴脸的坏女人,而是成了优雅高贵的夫人。倒是她的丈夫齐灵渥斯,身材矮小,面容惨白消瘦,且右肩低于左肩,有点残疾。他与海丝特的外表年龄方面的明显差异也使得他们婚姻的不合理跃然纸上。此外,海丝特和齐灵渥斯的婚姻也不是建立在互爱的基础上的。诚然,是海丝特首先背叛了这场婚姻,但霍桑将责任几乎全部推给了她丈夫。一方面,齐灵渥斯通过欺骗的手段让海丝特嫁给了他,另一方面,婚后他亦没有给予海丝特任何关爱。通过这样的构思,霍桑使读者认为海丝特和其丈夫的婚姻是荒谬的,是不可接受的。但这样的婚姻居然受到清教的保护。他对海丝特充满了同情,认为她是这场婚姻的受害者,所以,霍桑赋予了海丝特背叛该婚姻的勇气。这正是霍桑女性思想的很好体现:他认为女性不应该受到忽视,她们不是男性的私人财产;她们有追求幸福婚姻的自由和权利。

当然,海丝特并非有意识的女性觉醒者,也不是纯粹的女权斗士。但为了自己和珠儿的幸福以及做人的尊严,她勇敢地清教统治者进行斗争。作为清教律例教导下的女性,大都应该是温顺听从的,是绝对不敢对统治者和权威说不的。当总督威灵顿及其帮众要求海丝特说出通奸者的名字时,被海丝特坚定地拒绝,并讲自己永远也不会说。我们认为,海丝特果敢的回应正是她反抗统治者的淋漓体现。海丝特反抗权威统治者的另一体现是在争夺珠儿的抚养权方面。在清教统治者看来,海丝特是犯了罪的坏女人,坏女人不能抚养哪怕自己的亲身孩子的。所以,他们以保护珠儿的名义,要剥夺海丝特的抚养权。但海丝特觉得,放弃抚养则意味着自己与珠儿的血缘亲情纽带被割断了;在那些刽子手般的清教维护者的抚养下,长大的珠儿只不过是个冷酷无情的帮凶罢了。所以,海丝特坚决要求得到抚养权,她说自己作为母亲的权利谁也无法剥夺,自己也有能力抚养孩子,做个好妈妈。最后,她胜利了。霍桑这样的架构表明了他亲女性的一面,他认为女性做母亲的权利是天生的,不可剥夺的。

清教主义是16世纪伴随旨在改革英格兰教堂的一场宗教活动中兴起的,其重要教规之一就是苛求信徒过道德生活,在清教开来,人都是原罪者,因此提倡自我戒律、自我否定和自省。小说发生地——17世纪的新英格兰正存在清教的严格统治下,清教的道德思想已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受到其影响,读者是很容易感受到整个小说笼罩在灰暗且令人窒息的清教范围中。海丝特深知清教的荒谬和残忍,所以她没有将清教律例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作为已婚女性,她還是爱上了牧师丁梅斯代尔,因为海丝特觉得自己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再者,她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对社会造成伤害,即使有伤害,那也只是伤害了那名存实亡的同齐灵渥斯的不幸婚姻罢了。所以,海丝特觉得她和牧师之间的爱是没有罪的。她的通奸行为以及后来对于惩罚的态度等,是对清教律例的挑衅,是违反其道德观的,是一种背叛行为。但是霍桑并没有对海丝特的这些行为进行批判,相反,他持赞赏的态度;在他的笔下,海丝特竟然完成了自我救赎。这显然体现了霍桑对于清教的态度,其实海丝特对于清教的观点正是作者霍桑的观点,他痛恨清教对于女性道德上的枷锁限制,反对清教残忍剥夺女性追求幸福的权利。

本文从解析《红字》主人公海丝特入手,详细剖析了作者霍桑的女性思想——同情女性、认可女性、支持女性解放运动。小说中,无论是海丝特的主角地位的确立,还是海丝特外在形象的描写,还是对海丝特背叛行为的评价,无不体现出霍桑的这种女性思想。当然,作者的女性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当时美国社会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包括作者母亲和爱人两位坚强优秀女性的影响等。(杨晓梅,2014)

参考文献

[1] Hawthorne,Nathaniel.The Scarlet Lette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2] 霍桑.红字[M].王金,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3] 杨晓梅.透过《红字》看霍桑矛盾的女性观.硕士学位论文[D].合肥:安徽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红字
《红字》与《呼啸山庄》象征手法对比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操控学说主流“三因素”论对《红字》译本的影响
论《红字》对霍桑思想矛盾性的体现
对霍桑的小说《红字》的女性主义的解读
论霍桑《红字》中人物名字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霍桑《红字》中的象征意义探析
《红字》的叙事批评与语义批评解读
智力跷跷板
蓝笔写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