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1-05李玉
李玉
摘 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全新的表述,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再认识。本文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切入点,对新形势下促进就业、脱贫攻坚、发展教育等民生重点领域展开探究,旨在加速促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民生;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0-0123-02
一、 深刻领会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的活力,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相应地带来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化。这一变化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力和薄弱的物质基础。人民不仅注重物质文化生活的质量,而且在民生、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产生更大的期待。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现阶段,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虽达到74亿元,但中国人均GDP是8865.999美元,排名世界第69位,显然和经济发达国家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虽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释放经济的新动能和活力,更加注重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升,但收入差距较大仍是阻碍“共同富裕”的最大障碍,人民群众不同需求主体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城乡差距,就业、住房、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关键问题仍存在短板。在区域协调性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生产力布局还不平衡。我国还存在一定的贫困人口,中国到2010年仍有4.08 % 的人口是文盲,其中90 % 分布在农村,一半文盲在西部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精准扶贫是重点工作。
二、 重点突破民生领域难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市与农村不同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城乡产业特性的自然差异,城乡之间地理位置的差异,地区间自然资源的差异,会导致城乡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决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潜力要优于农业。中国的户籍制度,赋予城市居民在住房、医疗、养老及教育等方面的优势,造成了个人发展机会的不平等,限制了农村居民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平等机会。中国还存在规模较大的贫困阶层,这些阶层文化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导致人均收入较低。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表述,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发展的充分性和平衡性。要重点关注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问题,给农民平等的就业机会。更要尊重劳动,让劳动者取得与其付出的劳动量相称的报酬,激励劳动者诚实劳动,勤劳致富。推进全面脱贫攻坚工作,是我国民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成效性,重点对低收入阶层进行补助和扶持,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资源配置均等化,政府的公共支出应该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改善落后地区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二)实现教育充分发展
教育水平是劳动力进入市场时最直接的信号展示。高技術要求的尖端行业需要高学历的专业化人才,相应地,这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也处于行业领先。因此,要实现教育充分发展。“科教兴国”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新部署,明确教育要突出中国特色,在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上下功夫”。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导致收入分配源头上的不公平,积极推动基础教育的公平高效覆盖,保证低收入群体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顺利接受高等教育,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三)全面推动就业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只有推动就业,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物质生存需要。政府要保证经济的增长速度,实现产业升级,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技能,使劳动力素质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支持劳动群众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智慧,鼓励创造性劳动与复杂劳动,大胆创业。要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尤其在市场机制下,确保勤奋诚实的劳动者能够致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失业群体提供转岗技能培训,提供再就业机会,保证其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重点关注困难群体,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四)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根植于时代要求,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回应人民期盼,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传统经济增长已逐渐让位于创新型驱动发展,保持创新能力在世界创新前列,是每个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供求矛盾。人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各行业的创新力度不足导致“海外购”过热,因此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鼓励创新,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增强对高校专业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培育有助于创新发展的专业型人才,不断释放社会经济生产和发展的活力。
坚持绿色发展,加大力度整治不合格的粗放式工厂。加大技术科技投入,转化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对资源耗费高、有较多污染物排放的行业进行改造。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对空气污染、海洋污染等的治理力度,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人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存环境。
坚持开放发展,是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在国际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快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只有走出去才能实现互利互惠,让人民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国际环境中,要有效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导向,防止文化渗透。
坚持共享发展。收入差距仍是我国面临的重点难题。要让人民更多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新时代共享发展成果提供物质基础,坚持并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根据劳动尺度来共享劳动成果。推动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发展红利,不断缩小收入差距,消除贫富差距。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深刻理解并把握矛盾新变化的科学内涵,是我们保证方针政策制定的科学性的前提条件。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用五大发展理念带动经济向着高质量、高效率方向发展,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R].2017-1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崔志坤.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制度创新:公共政策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