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历史方法论对经济史研究的启示
2018-01-05王宇
王宇
摘 要: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其研究方法必然属于保持历史学的特点。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必然遵循马克思的历史方法论。马克思的历史方法论体现出的三个统一,即抽象与具体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历史与结构相统一,也相应适用于经济史的研究。研究者要以马克思历史唯物论为准则,灵活选取研究问题,应用研究方法,以求还原历史经济现象,探寻规律。
关键词: 经济史;研究;马克思历史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F09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0-0021-02
一、 经济史的学科
吴承明认为经济史是“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的经济实践(如果已经认识清楚就不要去研究了)”。希克斯认为经济史“可以看成一个单一的过程,即一个具有可以认识其趋势(至少到目前为止)的过程”。这是目前对经济史的众多定义中最广泛接受的两种解释。经济史作为独立的学科,所研究对象为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实践,它的研究者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
熊彼特在其传世巨著《经济分析史》开篇说,经济分析有三项基本功能:历史、统计、(经济)理论。其中历史最重要,“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
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历史,通过追本溯源,我们能够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问题的本质更加全面的把握。经济史的研究也是如此。正如吴承明所言,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而不是流。
二、 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经济史事实上是从分立于历史学,虽然使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历史现象,但是其仍然保持历史学特点。自二战后经济学领域多种学派兴起,多种理论方法给经济史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史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分为三大学派:布罗代尔为首的整体观史学、福格尔为首的计量史学、斯诺为首的新制度学派经济史学。就具体的方法而言,一般有如下几种:①描述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按照历史顺序依次阐述历史过程的全部,可以有效还原历史,但是无法解释史实发生的原因。②分析法。基于已知史实,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尝试用现有的理论解释,如果不能,则可以创新理论假说来解释。③比较法。对于诸多史实事例,通过纵横比较、宏微观比较,有助于发现问题、解释问题。④跨学科分析法。对于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背景出发,对其进行侧重某一方面分析。⑤分期法。将连续的社会根据经济发生史实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然后进行宏微观分析,有助于了解社会的变化及取向。⑥定量分析法。此种方法目的是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料,主要借助于数学和统计工具。
关于经济史研究方法,吴承明先生在宏观上提出了诸多方法。其中,从历史方面来说,历史哲学,主要包括世界观和历史观,都是方法——思维的方法。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列宁说,“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说明历史的方法”。笔者非常赞同吴老先生的说法,经济史本质上是经济的历史,那研究方法就一定有自己的历史方法论,必然是马克思的历史方法论。
三、 马克思历史方法论
历史方法论,不过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历史的方法。马克思的历史方法论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中,“精细研究有关事实”,基于每个历史时期自身发展规律,科学地阐明这个社会的产生直至死亡,更高级的有机体是如何取代这一有机体的特殊规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将历史规律等同于自然规律。这样,历史唯物主义自然就不是一般假设,而是经过科学检验的理论了。
其具体原理表述,在此就不赘述。其体现出的方法有三个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历史与结构相统一。这些也适用于经济史研究。
四、 马克思历史方法论的启示
(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经济史研究的对象总是先表现出某种发展过程的结果,也是各方面、各部分结合而成的整体。我们总是通过敏感直观识得表象,为了更加深入,必须对感觉到的关于整体的混沌表象加以分析、分解,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因为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简单堆砌。假如简单停留,那么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孤立、静止的。认识、了解部分后需要通过综合,把抽象的、简单的规定综合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经济史通过特定的概念和范畴来认识对象,其必然也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形成自己的体系。
经济史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于治断代史,研究历史过程。理论需要创新,需要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具体的历史过程,也需要对历史过程中的某一规律给予更集中的关注,将事件的整体进行分化,不拘泥于时间顺序,用逻辑顺序进行替代。研究具体的历史现象,发现其中规律,并逻辑重组将具体个体重新还原为整体,将历史生动形象再现。
(二)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对于经济史的研究,一般存在两种道路。一是历史的研究,即以现实为前提,一步步地假设与规定,分析出简单的概念与结论。一是逻辑的研究,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以一般抽象概念为起点,追寻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展示其历史进程。恩格斯曾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
笔者在选择研究问题时,一般都是在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中引起历史想象,有时则是在对历史的探寻中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这样的逻辑思维过程所探寻得到的规律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形态各异,这是一个“悟”的过程。但是,其必须建立在第一手资料充分解读重视的基础之上。一手资料是回溯历史的捷径,可以捕捉历史细节,让历史与现实的联结自然发生。从这些已有的细节出发,对其发生、发展的逻辑进行探寻,以期得到新的规律。
(三)历史与结构的统一
经济史的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派使用的是分期研究方法,即研究的起点和叙述的起点同,将历史时段按照经济体量的质变划分阶段。对于每一个阶段的研究,我们在重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逻辑与历史的研究,但是逻辑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历史性,还要注意其结构性。
在逻辑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不能简单通过描述概念与范畴在历史时代中的顺序进行解读,应该根据不同概念在社会结构中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其历史地位,即在整体中的作用。经济史的研究内容之广,方法纷繁复杂,对每一问题的研究会因切入点不同而结论不同。对于时下最热门的中国经济史话题“中国近代化”的問题,笔者不单单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回溯,还需从“中国近代化”的发生、发展为逻辑起点,同时将其放在世界史的整体中,对共时的结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结构的研究与历史的研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握一个时代。假如说结构研究是历史进程一个截面的研究,那么所有相关的概念与历史范畴都是通过截面这一平台延展开来,构成一个历史性的整体,还原社会历史。
五、 结论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方法论,不是机械的教条,是指导经济史研究的方法。研究者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坚持历史唯物论的方法与原则,同时也要注意打通相关学科的壁垒。对西方经济理论借鉴的同时,也要注意是否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研究问题要从其本身发展出发,做到三个统一,以求还原最真实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J].经济研究,1985(4).
[2]希克斯.经济史理论[M].北京:商务印刷馆,1987.
[3]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M].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
[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
[6]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6).
[7]吴承明.论历史主义[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2).
[8]吴承明.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A].吴承明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10]李根蟠.中国经济史学百年历程与走向[J].经济学动态,2001(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