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2018-01-05潘明张振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28期
关键词:麻醉效果罗哌卡因超声引导

潘明 张振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方法 选择122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均接受超聲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0.3%浓度罗哌卡因,研究组给予0.5%浓度罗哌卡因。 结果 研究组麻醉完善率(88.52%)、尺神经完全阻滞率(85.25%)、桡神经完全阻滞率(100.00%)、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90.16%)、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100.00%)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持续时间(9.56±3.48 min)、运动阻滞恢复时间(9.02±3.48 min)均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12.58±1.15min)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0.5%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0.3%浓度罗哌卡因。

[关键词] 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28-011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for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Methods A total of 122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gital randomization. All patients underwent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0.3% ropivacain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0.5% concentration of ropivacaine. Results The anesthesia improvement rate(88.52%), complete ulnar nerve block rate(85.25%), complete sacral nerve block rate(100.00%), complete median nerve block rate(90.16%), complete musculocutaneous nerve block(100.00%)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9.56±3.48 min) and recovery time of exercise block(9.02±3.48 m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12.58±1.15 min)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0.5% ropivacaine for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is better than that of 0.3% ropivacaine.

[Key words] Ropivacaine; Uultrasound guidance;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tic effect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临床常用麻醉方式,而该麻醉方式的阻滞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等均与患者使用麻醉药物剂量呈直接影响关系[1]。随着社会、临床医学等持续发展,临床医师使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明显减少创伤性,且阻滞效果较理想[2,3]。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2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知情了解本次研究工作目的及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研究工作。以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122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均为61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研究组。研究组:男37例,女24例;年龄20~69岁,平均(36.50±10.65)岁;手术类型:上臂手术29例,前臂桡侧手术25例,手部桡侧手术7例。对照组:男39例,女22例;年龄22~68岁,平均(36.35±10.70)岁;手术类型:上臂手术31例,前臂桡侧手术24例,手部桡侧手术6例。两组上肢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均符合ASA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的Ⅰ~Ⅱ级;患者均由直系亲属陪同;患者均意识清楚,可以配合穿刺治疗;患者均已经临床医学检查后疾病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工作内容以及麻醉药物浓度知情了解,并且自愿参与,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工作;患者均需实施上肢手术[4]。

排除标准:本次研究均已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功能疾病、排除患肢神经损伤患者;均已排除对局部麻醉药具有过敏史和(或)穿刺点感染患者;均已排除不自愿接受本次治疗或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工作患者;均已排除合并其他组织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均已排除合并其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均已排除中途转院患者或中途死亡患者[5]。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0.3%浓度罗哌卡因,研究组给予0.5%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体操作如下:将患者收入手术室后,给予常规监测心率指标、血压指标等,并记录保存相关数据;调整患者为平卧位,实施麻醉;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 mg咪达唑仑,同时需嘱咐患者自然放置并尽量放松手臂;操作者在利用超声系统辅助引导下,进行扫描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待可探查前斜角肌外部下方伴有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神经干,结合实况移动超声探头,以保证臂丛影像为图像中间部位;接着连接注射针头、注射器及延长管,自超声探头外部进针,于超声引导辅助下调整进针角度及深度;操作者自患者臂丛后外侧并贴近其臂丛神经,可见回抽无血后,注入1/2麻醉药物;接着,操作者推针至皮下,并结合进针角度作针对性调整,以推进针尖至臂丛前上方,使其贴近臂丛神经;可见回抽无血后,注入剩余麻醉药物。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罗哌卡因注入剂量均为30 mL[6,7]。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上肢手术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完全阻滞效果及麻醉相关指标(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起效时间)。(1)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即给予患者注入药物后,每隔1 min,即以针刺法检查患者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等各个神经支配区域感觉状况[8]。(2)感觉神经阻滞判断标准。感觉神经阻滞分为无阻滞(针刺时有明显痛感)、部分阻滞(针刺时痛感较轻)及完全阻滞(针刺时无痛感)[9]。(3)镇痛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即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自机体感觉神经完全阻滞开始直至术后,患者主诉其切口疼痛的总时间[10]。(4)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可分为3个等级,即0级(未阻滞,患者上肢可以抬起,可以曲肘)、1级(部分阻滞,患者上肢未能抬起,可以曲肘)、2级(完全阻滞,患者上肢未能抬起,未能曲肘);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即自运动神经开始阻滞时间持续至术后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11]。(5)手术麻醉效果。手术麻醉效果可分为3个等级,即麻醉完善(术中患者无疼痛,无需镇痛药物辅助)、麻醉不完善(术中患者伴有疼痛,需给予芬太尼等镇痛药物辅助)、麻醉无效(术中患者伴有剧烈疼痛,需采取全身麻醉方法)[12]。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麻醉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麻醉完善率更高(χ2=14.9956,P=0.0001),见表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完全阻滞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尺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χ2=3.8526,P=0.0497),研究组桡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χ2=9.7168,P=0.0018),研究组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χ2=4.6591,P=0.0309),研究组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χ2=8.5614,P=0.0034),见表2。

2.3研究组与对照组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镇痛持续时间更长(t=2.3701,P=0.0208),研究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更长(t=2.4501,P=0.0170),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t=5.5908,P=0.0000),见表3。

3讨论

上肢手术治疗为临床常见手术,临床结合上肢手术患者的疾病特点,常用麻醉方法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往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多属于盲探操作形式,此操作的成功率较低,而且容易造成较大损伤,个别患者更会因此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手术治疗,更影响疾病预后。因此采取何种麻醉方式、选择何种麻醉药物,以提高麻醉效果,提高手术效果十分重要[13]。

随着临床医学超声检查技术持续发展进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被越来越广泛运用于临床麻醉治疗中,也包括上肢手术麻醉。通过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操作者可以清晰观察臂丛神经结构、周围主要结构等,而且在超声引导辅助下,操作者可以直视穿刺目标,以有效保障麻醉药物均匀扩散至神经周围,从而使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明显提高[14,15]。在临床麻醉药物中,罗哌卡因是常用类型之一,该麻醉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布比卡因药物具有类似之处。罗哌卡因可以使患者神经元钠离子通道有效抑制,有效阻断其神经传导、兴奋,而且该药物的心脏毒性较其他麻醉药物更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即将局部麻醉药物于前中斜角肌肌间沟注入至臂丛神经干周围,以起到有效阻滞所支配区域神经传导作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者可以借助电子显示屏清晰觀察到操作部位神经、操作部位血管以及操作部位相关组织,而且还可以有效辨析部位空间关系,以明显提升麻醉穿刺准确性,降低多次性重复性穿刺,降低局部麻醉药用量(或药物剂量过大)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但由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为清醒状态,因此,若不完善麻醉,则患者容易因手术疼痛而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影响手术疗效[16]。本次研究工作中,分别给予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使用0.3%浓度罗哌卡因、0.5%浓度罗哌卡因,从结果可知,运用0.5%浓度罗哌卡因的研究组的麻醉效果更具有优势,提示适量提高罗哌卡因浓度可以有效确保手术麻醉效果[7],高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有助于延长运动恢复时间,因此,选择0.5%浓度罗哌卡因更有助于提高手术麻醉效果以及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在临床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运用0.5%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更理想,可以更有利于提高麻醉完善率及神经完全阻滞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文冬.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 21(11):1970-1972.

[2] 黄刚.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45-148.

[3] 廖光东,罗东,姚强,等.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2017产科镇痛和麻醉实践指南”解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 33(8):586-589.

[4] 方萌.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8):17278-17279.

[5] 周海滨,陶岩,李露,等.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 16(3):296-299.

[6] 高孝坦,郑晓春,李学山,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6):74-76.

[7] 孙义伟,齐玲玲,刘成彪,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59-61.

[8] 李少芳,叶凤卿,叶小霞,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3):41-42.

[9] 王秀珍,葛叶盈,叶光耀,等.自控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肘关节三联征术后镇痛及手术疗效的影响[J].中国骨伤,2017,30(11):1029-1033.

[10] 王琳琳,张雷,陳恩琪,等.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4):93-95,99.

[11] 李宗师,康志宇.地塞米松和地佐辛联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6, 23(21):3329-3332.

[12] 佘庆,秦毅彬.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6, 23(6):808-811.

[13] 费勇,邓甲甲,徐明民,等.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量效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7, 15(3):378-38.

[14] 冯枫,唐祎航,关雷,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上肢淋巴静脉吻合患者臂丛阻滞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1):117-121.

[15] 翟文雯,王雪冬,李民,等.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对膈肌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8):2229-2233.

[16] 李海英,张红梅,王燕,等.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与传统盲探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肥胖患者效果对比研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11):983-986.

(收稿日期:2018-07-03)

猜你喜欢

麻醉效果罗哌卡因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术后硬膜外镇痛6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