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初探
2018-01-05任文霞
任文霞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是将初中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与科学、技术、社会问题较好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活动。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找准教学内容与STS教育的结合点,尝试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是实施STS教育的保障和重要途径。
关键词:STS教育;结合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9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60
一、探索教学内容与实施STS教育的结合点
如何找准STS教育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需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例间的内在联系,适时渗透STS教育。
(一)介绍化学家的创造、发明
在学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向学生介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是如何通过实验最早测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从而使人类尽早的了解空气并利用空气为人类造福;在学习化肥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这样介绍化学家的创造、发明,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可以造福社会,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
在教学中介绍化学与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社会生产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处处有化学。例如,在学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时,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资源乱开采、环境污染问题、为追求经济违规生产等不良问题,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开发新能源、环境污染治理、合理生产、绿色生产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STS教育
为了更好地将STS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尝试探索了“五步”教学流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情景导入、提出问题——个人自学、分析问题——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交流展示、得出结论——巩固提高、课后拓展。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教学,从而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STS教育很好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多起火灾图,以及播放视频《专家提醒:火魔来临如何逃生》;展示许多燃烧现象给人类生活发展带来方便之处的图片,例如神八、神九、神十等载人飞行的相继发射成功,我国已跨入世界航天强国的行列。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怎样灭火?
(二)个体自学,分析问题
学生自学,通读教材《燃烧和灭火》,此时教师将问题链条化:1.什么是燃烧?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可燃物遇到氧气就一定会燃烧吗?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吗?4.怎样灭火?等出示在多媒体上,使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学生通过自学有的问题有了答案,而有的问题不能独立完成,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寻找答案。
(三)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学生自学后,还存在不能解答的问题,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利用已经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实验。例如,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小煤块,在酒精灯上点燃;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随后小组合作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
(四)交流展示,得出结论
通过个体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形成了各小组的共识,但全班还未达成共识,只有通过全班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争辩,才能发现更多问题,得出比较全面准确的结论。可由各小组代表发言描述本组实验步骤、现象,分析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本身必须是可燃物;可燃物必须与氧气(空气)接触;可燃物温度必须要达到其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本环节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五)巩固提高,课后拓展
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将所学化学知识与自己日常生活或周围环境中的生产过程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得到巩固提升。例如,教师要组织学生调查我们学校及周围的工厂、宾馆、超市都采取了哪些防火的措施;寻找我们生活中见到的消防标志,并且试着去认识它们;小组开展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手抄报竞赛等。
三、探索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实施STS教育
有效開展课外教学活动实施STS教育,要结合本校条件,以及本地区环境资源,同时依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兴趣和能力,确定课外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活动形式和规模。
(一)做好家庭趣味小实验
例如,让学生用所学初中化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白酒和白醋,鉴别食盐和碱面;学习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可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鸡蛋壳和醋作原料,用矿泉水瓶和塑料管作反应仪器,制取二氧化碳并做灭火实验。
(二)做好打假志愿者
例如,在学习完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后,用所学化学知识鉴别市面上出现的假金首饰是真金还是黄铜;在学完Cl离子的鉴别后,可以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溶液鉴别出售的纯净水是否是自来水等;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纯毛和假毛;学完盐的性质后可鉴别食用盐和亚硝酸钠等等。
(三)开展好能源、资源、环境、保健等化学主题讲座
教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课外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动态,了解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四)开展好化学主题研究实践活动
例如,如果是乡村中学,依据本地区条件,可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田间地头开展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为主题的实践研究活动;如果城市中学,则可组织学生开展污水处理、环境污染、自来水净化等主题研究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还增强学生了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丽梅.“STS教育”指导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2):125-127.
[2] 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