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学习的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2018-01-05索娜刘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

索娜+刘军

摘要:21世纪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移动学习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难以培养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人才,移动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传统教育的有力补充。但是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尚未完善,缺乏具体理想的应用模式,因此,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有待加强,同时,还需积极探索移动学习平台开发及模式研究等,这些对移动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模型;移动学习内容;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24-0048-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赖于现代电子及信息技术的E-learning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20世纪末,M-learning应运而生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同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移动式教学不再是神话。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M-learning必将成为传统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

●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移动学习在国外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新技术来改善学校教学和管理;另一类则是把移动学习应用于各类企业培训。移动学习在国内的研究主要在教育方面。2001年,移动教育的项目在北京成立,其核心内容为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和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主要有北京大学的移动教育实验项目和南京大学多媒体移动教学CALUMET项目。

● 移动学习应用模型

1.移动学习与传统学校教育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各方面发展尚有欠缺,因此,将移动学习应用于传统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1)移动学习给传统教育带来新的契机

①信息社会要求创新型人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灌输式教育培养的人才早已不是社会所需。社会需要知识结构多元化,具有独特视野、独特思想的人才,需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并且有能力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②信息社会要求学校与社会联通。学校教育将知识传递给学习者的速度有限,但社會信息更新却日新月异,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首先,学习者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难直接适应社会所需,学习者进入社会后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以致用,甚至学无所用。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测到“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

(2)移动学习带来的顾虑

移动学习在很多方面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但同样,我们应该看到,移动学习不是十全十美的。移动学习要求学习者能进行自主学习,处于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因此,在这个环境中,尤其是在Internet的环境中,必然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这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即使可以确保这些信息都是积极向上的,但大量的信息对于学习者来说,还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即如何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学习者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中遇到各种问题。这也使得为人们对移动学习不得不有所顾虑。

(3)移动学习与传统教育的融合

移动学习的确存在诸多优势,人们能迎接好信息社会对教育带来的新的挑战,也必然可以迎接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换代迅速对教育带来的挑战。移动学习在培养学习者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和素质方面超越了传统教育,但它还不是完美的教育手段,它本身还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例如,要采用移动学习就必须使用相关的网络及合适的移动设备,而且必须做到提供专门的内容,让学习者有识别能力,并想法设法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因此,移动学习与传统教育走向融合将是必然。

2.移动学习模式

(1)基于即时解决问题的移动学习

基于即时解决问题的移动学习,是指将学习者在真实的、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与学习者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每位学习者都必须积极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解决问题。

(2)参与式模拟的体验学习

参与式模拟的体验式学习主要是让学习者自身参与到模拟系统中进行学习。利用移动设备对学习情境、自然环境等进行部分模拟,学习者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加深印象,进而促进学习。典型的实例有Savannah(非洲大草原),它是以NESTA未来实验室为主组织研究的项目。Savannah探索了移动设备促进知识建构的作用,以实现一种丰富的交互性的学习经历,其中学习者通过扮演草原上的一个角色来学习关于狮子的知识。

(3)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既是学习的主导,又是学习的主体。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不仅如此,学习者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3.移动学习物理实验课教学案例设计

笔者做了最简单的教学案例设计,该教学案例是物理实验——摩擦起电。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的设备及资源有Pad、QQ群、联网计算机、教学视频等。

(1)教学目的

移动学习应用于物理实验课教学,主要是在不增加学习者的学习负担、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保证考试成绩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及实验操作能力等,实现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2)实现过程

①课前。课程开始前一周,由教师在QQ群的文件共享或者群邮件中共享学习任务安排、实验课视频资源等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Pad下载,预先了解课程内容,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在课前对课中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样,在课程开始时,学习者就不会感觉是在学习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相反,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亲切感,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endprint

同时,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后,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热情。带着问题学习,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加明确的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及了解。

课程开始前一天,由教师在群中对学习者提出的部分问题进行引导式的解答,让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对聊天信息进行记录。通过这些聊天信息,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习者的整体自学情况,以及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师生间的交流设计提供依据。

②课中。课程开始后,前十分钟,教师将学习者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习者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互助合作,必须确保每位学习者都能够独立完成对自学内容的回顾,包括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等的回忆。小组协作的过程中,还要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在一旁观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适时给出解答,主要以启发为主,积极引导学习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后,由教师对各个小组汇总的问题进行分析筛选,组织所有学习者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或出现次数较多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③课后。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再次通过QQ聊天工具,与学习者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者对知识的回顾。同时,还可以针对学习者普遍薄弱的环节补充讲解,让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习者进一步讨论在此次物理实验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未能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学习者反思,让学习者对这次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以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从而进行回顾学习。此外,还要要求学习者通过博客发表一篇实验课程学习反思。

(3)评价

①个体内差异的评价。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某个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横向的比较,来了解他在内容相关程度高的学科中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学习者的學习成绩和他的智力做比较,来了解他的学习态度或努力程度。

②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即以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相对评价即将学习者成绩置于更大的范围进行比较,看他所处的相对地位。对于物理教学中的学习评价,不仅要以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为标准,还要在班级中、全校或者全市及更大的范围内去考察学习者的相对水平。

③多种水平的形成性评价。多种水平的形成性评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具体做法如下:根据成绩水平将学习者分成不同水平的A、B、C三组,在对学习者目标达成程度评价时,采用三套同一内容但是不同要求的检查题,让所有学习者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通过这种形式得出的结果,也许水平较低的学习者会得到好成绩,相反,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可能会成绩不理想,又或者大家成绩都不错。但是不管成绩如何,都不可以将A、B、C三组的成绩进行横向比较,只能让每个学习者将自己的成绩进行纵向的比较,看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 结语

移动学习具有传统教育教学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但又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针对目前的形式而言,移动学习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并促进传统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桂清扬.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3(2):36-38.

[2]Aleksander Dye. 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EB/OL].http://www.nettskolen.com/forskning/mobile_edu-cation.pdf,2001-10-04.

[3]王立新.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EB/OL].http://training.teacher.com.cn/information/center/studyguide/zhuanti/kgzt/kgssfa/3143051401.htm.

[4]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6):7-18.

[5]董小英.浅谈网络环境下学生协作学习策略[EB/OL].http://www.docin.com/p-627063617.html.

[6]黄琰,蒋玲,黄磊.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10-115.

[7]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3):12-16.

[8]桂清扬.欧洲M-Learning行动计划[EB/OL].http://blog.vsharing.com/williamwen/A670445.html.

[9]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

[10]王春艳,胡春华.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J].中小学电教,2003(4):8-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职院校普及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
试析融合移动学习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式分析
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